摘 要:青年時期的毛澤東有著豐富而獨特的人格魅力,在為中華民族找到了一條解放之路、復興之路之時,也實現(xiàn)了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將青年毛澤東的偉大人格魅力孕育到當代大學生完整人格的形成過程中,剖析切實可行的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徑,進一步培養(yǎng)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小夢想,最終實現(xiàn)共同的“中國夢”。
關鍵詞:青年毛澤東;人格魅力;當代大學生;有效路徑
人格魅力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的發(fā)展和提高對青年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處于20世紀初的青年毛澤東,在國家處于外強欺辱、積貧積弱的情況下,逐漸形成了求真務實、胸懷大志的人格特征。青年人對于偉大人物有著天然崇拜的傾向,深入挖掘青年毛澤東的人格魅力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講無疑是寶貴的,是他們形成自我完整人格的必要養(yǎng)料。
一、青年毛澤東的人格魅力
毛澤東在青年時期形成的健康人格在當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他從長沙第一師范學校畢業(yè)前夕,他的同學們將他選為道德品質、勇氣和演講與文章雄辯能力方面全校的模范。時至今日,他的人格魅力依然影響著今天的年輕人,完善著青年人人格的塑造。
(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
青少年時期的毛澤東對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十分清楚。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澤東求學于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在一師學習期間,正值辛亥革命失敗,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軍閥混戰(zhàn)、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機日益加深之時。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救國救民的志向更加堅定。1915年7月他寫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齏其躬而有益于國與群,仁人君子所欲為也?!彼呐笥颜f他“身無半文,心憂天下”。
(二)刻苦力行,實事求是的精神
青年毛澤東特別重視刻苦力行的重要性。他認為, “古者為學,重在行事”,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強調親身經(jīng)歷,毛澤東同志從一開始產(chǎn)生革命意識之時起,就不是一個坐而論道的人。他從來把實踐、行動看成第一位,而且逐漸從實踐中悟出知與行之間的正確關系。
(三)大膽突破、不迷信權威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對待中西方文化問題上,毛澤東大膽創(chuàng)新,理性分析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觀點。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范學習時期正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在對待中外文化的態(tài)度上堅持西方資產(chǎn)階級文化,對中國的民族遺產(chǎn),采取根本否定的態(tài)度。對待中西方文化,毛澤東的觀點是“以近來西歐文化東來,與吾舊有之文化,每干格難容。而倡新文化者,棄舊書不讀;守舊文化者,棄新書不讀。余與蔡君主張多讀新書,而舊書亦必研究。中國文化及一切制度,不必盡然;而西歐文化制度,用之于我,不必盡是。斟酌國情,古制之善者存之,其不善者改之;西制之可采者取之,其不可采者去之?!?[2]
二、從青年毛澤東的人格魅力中吸取營養(yǎng),豐富完善當今大學生的人格
青年毛澤東的思想內涵極其豐富,其人格也極具魅力。今天對年輕時期毛澤東人格特點進行剖析,就是要讓這種偉大的品質感染和影響年輕人,使他們能夠進行人格的自我完善,真正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
(一)培養(yǎng)民族情感和強烈的責任意識
今天的年輕人生活在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這一代人是在我們國家已經(jīng)邁入小康社會成長起來的,與青年毛澤東所處的革命與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有著天壤之別。雖然今天已經(jīng)沒有了來自外強的欺辱,但也不能就此掉以輕心。廣大青年學生要有民族復興的緊迫感,把社會的發(fā)展與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要對青年學生進行民族情感和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以毛澤東的愛國情懷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增強學生的國家與民族意識。
(二)形成良好的學風,務求做到理論和實際的有機結合
良好的學風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勤學篤實的實干精神。大學生要以青年毛澤東勤學、勇于實踐為榜樣,珍惜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活,培養(yǎng)自己腳踏實地的務實學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敢做先鋒,以勤學篤實的實干精神彰顯“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時代旋律。
(三)勇于開拓,敢于創(chuàng)新的品質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接班人,把自己培養(yǎng)塑造成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每個大學生應有的時代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對當代青年有所寄語:要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正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xiàn)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于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們。青年毛澤東敢于突破常規(guī),大膽創(chuàng)新為大學生創(chuàng)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示范作用。廣大青年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要敢于打破陳規(guī),敢于提出新思想、新問題,敢于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把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運用到創(chuàng)新行動當中,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
三、將青年毛澤東的人格特質與大學生人格形成相融合的有效路徑
大學生的完整人格形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形成合力,方能有效。從青年毛澤東的人格中汲取養(yǎng)料需要行之有效的路徑。
(一)發(fā)揮《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主戰(zhàn)場的作用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是大學四門思想政治課程之一?!案耪摗闭n程第一章至第四章內容是有關毛澤東思想的內容。教師在講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對毛澤東的生平做提綱挈領的介紹,特別是青年時期毛澤東思想的變化。“概論”課不僅僅單純是公共課,更是幫助大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陣地。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有的放矢的將青年毛澤東的人格特征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1918年24歲的毛澤東面臨人生一次重要的抉擇,出國勤工儉學還是留在國內。這與今天青年人大學畢業(yè)時要面對的問題非常相似。雖然毛澤東當年被邀請赴法,但他選擇留在國內,他拒絕了一個上升發(fā)展的機會。不盲從,有主見,實事求是這是當今很多年輕人要加強的品質。
(二)利用好第二課堂—學生社團。
學生社團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相結合的有效載體。在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廣泛群眾基礎和較靈活的方式對于擴大青年毛澤東思想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學生社團的成員沒有班級和系部的界限,由于共同的志向、愛好和興趣組合在一起。廣大成員團結一心,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3]高校的學生社團類型很多,其中有一類是學習政治理論,黨團知識的政治性社團,如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會。要堅持發(fā)揮此類社團在傳播青年毛澤東人格的重要作用。通過邀請專家講座、集體觀影等多樣的形式加強學生對青年毛澤東人格特征的認識,改變學生們一提到毛澤東就停留在“領袖”這樣的模糊概念中,加強對偉大人物的熟悉度進而產(chǎn)生親切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青年毛澤東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
(三)借助網(wǎng)絡信息傳播特性,打造網(wǎng)絡青年毛澤東思想學習平臺
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迅速發(fā)展影響改變著高校傳統(tǒng)的辦學理論。在構建學生終身教育體系、實現(xiàn)多樣化和個性化發(fā)展這一理念上,網(wǎng)絡正在發(fā)揮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網(wǎng)絡媒介的信息傳播具有即使性、大容量、交互傳播等特征,它使教師和學生不在相同地點也可以暢通交流。網(wǎng)絡資源共享的特點和開放性的參與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自主性。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代之以學生自我學習為中心,以個性化教學為模式的新的教學格局。高校應該積極利用網(wǎng)絡的特性,為學生構建網(wǎng)絡平臺,為他們提供嶄新的學習空間。微課教學和微博教學都是很好的教學方式。以微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青年毛澤東的人格特征作為專題講座,制作成視頻以微課的形式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在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支持下,教師還可以將更多的相關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師生也可以在線上針對青年毛澤東思想變化等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微課教學將師生的面授輔導和網(wǎng)絡資源進行充分的整合,信息的獲得更加便捷,移動學習和廣泛學習成為一種可能。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87.
[2] 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5:486.
[3] 姚海濤.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務[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47.
基金項目:校級科研發(fā)展基金項目(思政專項)青年毛澤東的人格魅力對當代大學生完整人格形成帶來影響的長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XSZ201704。
作者簡介:劉新影,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