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在學習新鮮事物的過程中,讓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在開始接觸的時候,而是在學習之后回味、反思的時候。反思是對接觸的新知識進行再判斷、再領悟、再深究,反思能力決定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是任何階段、任何學生不可缺少的學習能力。只有通過思維能力的訓練,學生才能將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到較高水平。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單純地復制老師講解的知識,而是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理解。這也是關系到一個學生能否在學習中學到知識的精髓的關鍵所在,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制勝法寶。
根據我的了解,現在有些學生接受的是“填鴨式”教學,當遇到難題或者未曾見過的題目,就會求助于老師。這樣,就只能學習到表面的知識,對于題目中真正的精髓是無法領悟的。所以,我們只有讓學生熟練掌握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更早地從學習中受益。
由于我國高中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已經適應了“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對全能型人才、思維型人才更加友好,這使得高中生需要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所以,培養(yǎng)高中生適應現代社會的學習能力,也能夠讓他們了解到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這是大勢所趨、歷史必然。近幾年,我們高中生已經基本上適應了新課標課本,也能夠在新的教育模式下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能力。
地理學科是一門純粹的自然學科,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意識而改變,并且地理知識復雜煩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所以,學習地理需要多總結、多分析、多思考、多反思,能夠從一個知識點聯想到其他知識點,能夠把混亂的知識點分類,能夠在腦海中形成一張巨大的地理知識網絡。這是一個高中生學習地理的關鍵所在。
要想培養(yǎng)高中生的思維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有使用思維能力的意識,這種意識是至關重要的,是關鍵所在。這種意識使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對于做錯的題目會無意識地去尋找做錯的原因,并進行透徹分析,得到結論。這種無意識的過程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思維意識。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時間。學生只有形成思維意識,才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思維能力。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思維意識是思維能力的前身。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參考資料、反思現實生活,總結我們所認知的地理現象,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對于地理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通過培養(yǎng)思維意識獲益頗深,以此來提高思維能力。
學生應該適應當今的教學方式,適應改變的課堂環(huán)境,適應以講解為輔、分析為主的教學方法,這樣,他們才能夠積極地、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獨立學習、敢于探索、善于反思的素質。這樣,不僅能幫助他們渡過高中學習階段,更重要的是這些素質能夠陪伴他們一生,使他們能夠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積累經驗,提高實踐能力。
總之,對于地理來說,筆者比較認可思維學習能夠盡快地在學生腦海中編織一張地理知識網,而這張網不僅能幫助他們克服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困難,還能夠引領學生向著更深層次的階段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