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興華
(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第一中學 湖南 懷化 418300)
在農村中學多年的教學踐中發(fā)現(xiàn),由于缺乏專業(yè)的英語教師以及廣泛使用英語的大環(huán)境,而部分教師又未更新教育理念,違背教材編寫意圖和宗旨,依然采取陳舊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畏懼學英語,尤其怕記單詞。從而導致學生對學英語沒有興趣,考試成績不理想。從心理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詞匯的理解和記憶,以及使用相互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課題組歷時兩年對農村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途徑與方法進行了研究與實踐。嘗試了多種教學法如下1.拼讀結合法;2.構詞法;3.英語釋義法;4.聯(lián)想法(板塊教學法);5.意境帶入法(語境教學法)。最終發(fā)現(xiàn)板塊教學法和語境代入法在本次課題研究中效果最為突出。
語境概念是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Mlinowski)在1923年提出的,他認為話語和環(huán)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語言環(huán)境對于理解語言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關于語境的分類,而福斯認為有情景語境和言語語境,前者即言語外部的語境,后者即言語內部的語境,是言語本身的上下文,它具有引導學生借助語境推測詞匯的概念意義的功能。Wallace(1982)指出,詞匯教學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認識一個單詞,而且要使他們能夠把這個詞與某個物體或概念相聯(lián)系,同時可以正確地使用它,讀寫它,掌握它與其它詞的適當搭配,以及使用的場合、隱涵義和聯(lián)想意義等。詞匯和語境是相互依賴的,詞匯只有在語境中才能有精確和具體的意義,所以了解語境和詞意的關系,對于詞匯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詞意存在于語境中,語境又決定了詞意。詞匯離開了語境,或者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很難決定它的具體意義。如果想記住詞匯的意義,就必須將其與不同場合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那種只列出單詞的詞性,用漢語標識其多重意思,然后讓學生來死記硬背孤立地學習詞匯,往往導致學生對詞匯一知半解,更不用說能學以致用了。在詞意中語境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語境使詞義及詞性具體化,單一化,確定化。語境有助于更好地確定詞意。因為同一個詞語會隨著語境的改變而有不同的詞意,在辨別有分歧的詞意時,借助語境是最有效的方法,例如
The house is surprisinglysound, though it is more than two hundred years old.
這座房子雖然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可依然非常堅固。
They are mentallysound, but physically handicapped.
他們雖然肢體殘疾,但心智健全。
Industrial expansion is a verysoundinvestment in present day society.
在當今社會,發(fā)展工業(yè)是一種可靠的投資。
其次,語境可以幫助猜測詞意。猜測一個陌生詞的意思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它有助于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并增強記憶力。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不認識的單詞,他們通常的做法是立即翻閱詞典,查找詞義。當我們了解語境在詞匯教學中的作用后,經實踐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查詞典的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它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又影響閱讀速度。事實上,閱讀材料中的每個單詞都與它前后的詞語或句子甚至段落有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語境推測、判斷生詞的詞義。
我們用的牛津意林版教材,其中Word power 部分的分類詞匯板塊教學模式設計的很好。我們充分利用教材的優(yōu)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設計真實的情景話題。設計一系列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的教學活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氛圍中,獲得學習詞匯的方法和最大限度地學習本單元的話題詞匯。例如模塊11 Unit 1 Word Power部分要求了解各種種類的工作,于是我們設計了一個問題What jobs do you know?學生對此饒有興趣,急于表達他們所知道的工作名稱,他們積極發(fā)言把他們所了解的工作都羅列了出來,并對他們所提供的不同種類的工作進行具體分類。例如popular jobs and ordinary jobs 等,讓學生盡可能記住一些表示工作的英文單詞。然后我們又緊跟著一個問題:What’s your ideal job in the future, why ?這時學生們紛紛踴躍表達他的理想中的工作。最后要求他們以My ideal job in the future 為題寫一篇100字左右的作文并熟背于心。諸如此類,由板塊到語篇(語境)反復操練,最終達到記牢英語詞匯的目的。把板塊結構當成詞匯的最小單位來教和學,可以使學生避免詞匯選擇錯誤, 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準確程度。同時, 由于學習者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時, 把自己的注意力由個別單詞轉移到較長的話語語篇結構, 這樣有利于他們提高語言表達的流利程度。所以, 板塊結構教學或許可以幫助實現(xiàn)準確和流利的教學目的。
更有效的是,在歷時兩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每次將Word Power以外的一系列教學目標詞匯編成一百字左右的短文,然后帶領學生掌握它們的讀音,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來熟練上下文,從而通過上下文的語境來鞏固和確定詞匯在語境中的特定詞意。此外,在平常的閱讀理解訓練中,經常會設計一些通過上下文才能理解的熟詞新意,一詞多義,以及猜測考綱外詞匯在文章中的正確詞意的練習。
在通過這樣的輔助練習后,使學生反復印證在語境中學習詞匯的方法策略,真正做到舉一反三。給學生設計板塊詞匯并提供語境對那些目標教學詞匯板塊結進行大量的練習, 使學生在使用中獲得了語言運用的自信和提高了他們的語言流利程度。
總之,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是個復雜的過程。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應該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嘗試,引導學生找到適合他們自己的詞匯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詞匯策略,使學生的詞匯學習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