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要】目前,小學道德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要積極深化學校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改革,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提高學校的政治教育效率。文章主要研究了小學德育課堂管理,并給出了相關建議,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德育教育;教學形式
一、前言
在道德與法治課中,“教”的主體是老師,“學”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兩個主體緊密結合,才能使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效地開展。老師只有堅持將教學和育人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成為學生的領航員。小學德育工作是一項周期長、工作量大、工作內(nèi)容復雜的工作。
小學階段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階段,教師應是開展有效德育教育的帶領人,是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重要責任人。在班級管理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知識,而且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性格,使學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要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性,提高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效率,積極引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更好更快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
二、教師要以身作則
小學生的“三觀”還沒有形成,在生活中存在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因為在學校中教師與學生接觸較多,教師就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因此,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求教師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不斷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塑造高尚、文明、禮貌的良好形象,以高尚的品質(zhì)教育學生,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此外,教師應注意著裝得體,不能遲到早退,尊重并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向?qū)W生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樹立良好的形象,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
三、創(chuàng)設有效的德育情境
要想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教師應建立有效的道德教育機制,讓學生在道德情操的環(huán)境中不斷提高素養(yǎng)[1],讓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讓學生了解殘疾人。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一個特殊的日子舉辦活動,比如可以借助“全國助殘日”這一天設置情景,引導學生獻愛心。
首先,將一本書放在領獎臺上,但是在去領獎臺的路上設置合理的障礙,引導學生閉上眼睛去拿書。教師第一個上臺,既用自身行動告訴學生怎么玩,也為學生樹立一個榜樣。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拿到書,并說出自己的感受。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充分認識到殘疾人生活的困難。最后告訴學生,要主動幫助殘疾人,尊重他人。這能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精神,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利用故事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
故事是小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德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幫助學生接受知識[2]。這就要求教師收集更多有關培養(yǎng)道德規(guī)范的材料,所收集的材料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有效地了解,并且對提高道德教育有明顯的效果。
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可以講解“孔融讓梨”的故事。聽了這個故事后,同學們就會學習到孔融的謙虛和懂禮貌,比單純地告訴學生怎么做更有效果。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講解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的故事告訴學生該如何做,讓學生理解故事內(nèi)涵,幫助學生學習,不斷提高道德教育質(zhì)量。
五、榜樣教育
小學生來說對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別強的人會產(chǎn)生崇拜感。因此教師就可以掌握學生的特點,采用有效的培養(yǎng)模式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2]。教師要以身作則,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要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明星”欄目,讓學生選擇合適的人,推薦學習好的學生,樂于助人、健康有序的學生,并在上面附上學生的照片。教師應定期選拔“明星”,這個活動將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六、鼓勵學生
在小學的學習生活中,老師應該經(jīng)常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小學是學生形成自信人格的重要階段。小學生自尊心強,喜歡被他人欣賞和認可。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教師應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與自己更加親密,主動學習,提高自身能力,主動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要贏得廣大師生的好評,教師需要更加積極,長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此外,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教師不能當著所有學生的面批評他,這將不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教師應該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所面臨的困難和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指導和鼓勵學生,讓學生主動進行必要的修正,因此,教師需要不斷調(diào)整教育方式,找到可以提高道德教育質(zhì)量的有效方法。
七、豐富教學形式
有效的道德教育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采用大量的教育方法。教師可以使用團隊合作式的方式,也可使用競爭游戲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會如何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學會競爭,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和競爭意識。同時,提高學生在學習中有效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道德思想的進步。在素質(zhì)教育中,教師需要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長期成長和進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不要從傳統(tǒng)德育的規(guī)范體系中展開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道德課學習主題的確定需要從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整體性出發(fā),繼而根據(jù)學生生活的原型,再次結合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因此,要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教材理論知識充分結合,科學地設計出道德課的教學內(nèi)容。因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對學生百分百地信任和尊重,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發(fā)生活中的道德元素,讓他們積極地融入社會生活。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使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改變學生的認識,讓學生知道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質(zhì)量,促進學生長遠地發(fā)展。
教師在道德教育課上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提高學生對道德教育的認知,提高道德教育課的教學成果。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識,但伴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肯定會出現(xiàn)一系列新的問題。因此學校一定要堅持深化改革道德教育課程的教育模式,與時俱進,迎接新的挑戰(zhàn)。教師也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增強教學的主動性,將學生培養(yǎng)成國家的棟梁之才。這才是道德教育課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雒凌蘭.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滲透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8(1):28.
[2]周方俊, 狄立偉.關于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滲透的研究[J].中華少年, 2018(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