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紅 高燕飛
[摘要] 目的 討論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高危因素分析。 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在我院治療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400例為研究對象。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危險因素。結果 400例患者112例在近12個月內發(fā)生跌倒,發(fā)生率28.0%。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越大、低體重、視力障礙、缺乏規(guī)律運動、起立-行走運動異常、日常生活能力差、抑郁、頸動脈竇過敏、心功能分級差、高血壓、心動過緩、房顫、病程≥3年、體位性低血壓、服藥≥3種的患者跌倒的發(fā)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抑郁、頸動脈竇過敏、起立-行走實驗異常、房顫、體位性低血壓、服藥量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是保護因素(P<0.05)。 結論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發(fā)生跌倒的發(fā)生率較高,而性別、抑郁、頸動脈竇過敏、起立-行走實驗異常、房顫、體位性低血壓、服藥量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是保護因素。
[關鍵詞] 老年;心血管疾病;跌倒;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4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24-008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fall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 4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fal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twelve patients(28.0%) of the 400 patients fell in the recent 12 month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older age, lower body weight, visual impairment, lack of regular exercise, abnormal standing-walking movement, poor daily living ability, depression, carotid sinus allergy, poor cardia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hypertension, bradycardia, atrial fibrillation, disease duration ≥3 years,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3 kinds of drugs might led to a higher incidence of falls(P<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depression, carotid sinus allergy, abnormal standing-walking test, atrial fibrillation,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nd medication dos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fall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le ability of daily activities was a protective factor(P<0.05). Conclus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ave a higher incidence of falls, and gender, depression, carotid sinus allergy, abnormal standing-walking test, atrial fibrillation,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nd medication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fall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l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ctivities is a protective factor.
[Key words] Old ag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all; Risk factors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目前面臨的社會問題之一,我國在2000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jīng)達到1.32億,開始進入“老年型”國家行列,并且老年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迅速增加。跌倒是指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非自主的、無意圖的倒地,或者更低平面的事件。老年人因生理代謝、組織臟器功能衰退,應變能力下降,是跌倒的高危人群[1]。老年人跌倒的危害很大,可導致外傷、骨折,而受傷后臥床可導致并發(fā)感染、下肢血栓、褥瘡等,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增加家庭負擔,增加老年人心理壓力[2]。跌倒是導致老年人失能、傷殘、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加行难芗膊〉睦夏耆耸堑沟母呶H巳?,心血管疾病導致眩暈等會導致突然跌倒,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主要探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為臨床預防提供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在我院治療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60歲,無認知功能障礙,神志清,表達能力正常,理解能力正常,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無法自主活動,視力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不能正常溝通,肢體畸形,嚴重顱腦疾病史,合并其他影響肢體功能活動疾病者。共400例患者納入研究。
1.2 調查方法
1.2.1 一般資料 ?包括性別、年齡、BMI、工作類型、視力、日常生活能力、心功能分級、高血壓、運動史等。
1.2.2 心血管疾病情況 ?疾病名稱、病程、服用藥物種類與數(shù)量、頸動脈竇按摩試驗結果(由心內科醫(yī)生進行評定)。
1.2.3 跌倒功效量表[4] ?包括室內活動、室外活動,共14個條目,室內9個條目,室外5個條目,每個條目根據(jù)情況評0~1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有信心不會發(fā)生跌倒,總分0~140分。
1.2.4 起立-行走試驗[5] ?起立-行走試驗主要用于測量老年人平衡能力及體能情況。被測試者坐在46 cm靠背椅上起立,向前行走3 m,然后180°轉身,返回座椅,坐下,記錄患者從下口令至返回座椅坐下后的時間,并觀察患者步態(tài)與步速。<20 s表明有獨立活動能力,>30 s為在幫助下才能完成大部分活動。
1.2.5 抑郁篩查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6]對患者抑郁情況進行分析。共30個條目,根據(jù)情況回答是或者否,總分0~10分為正常,11~20分為輕度抑郁,21~30分為中重度抑郁。
1.2.6日常生活能力評價 ?采用Barthel指數(shù)[7]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價,0~100分,得分越高則自理能力越強。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或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跌倒發(fā)生率
400例患者中112例在近12個月內發(fā)生跌倒,發(fā)生率28.0%。112例患者中43例患者跌倒1次,31例患者跌倒2次,38例患者跌倒3次及以上。
2.2 跌倒單因素分析
見表1。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越大、低體重、視力障礙、缺乏規(guī)律運動、起立-行走運動異常、日常生活能力差、抑郁、頸動脈竇過敏、心功能分級差、高血壓、心動過緩、房顫、病程≥3年,體位性低血壓、服藥≥3種的患者跌倒的發(fā)生率更高(P<0.05)。
2.3 跌倒多因素分析
見表2。將上述有意義的項目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抑郁、頸動脈竇過敏、起立-行走實驗異常、房顫、體位性低血壓、服藥量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是保護因素(P<0.05)。
3討論
跌倒是指突發(fā)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體位改變,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老年人跌倒發(fā)生率高,后果嚴重,不僅可造成老年人功能障礙,發(fā)生殘疾或死亡,導致長期生活質量下降,同時也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全世界每年有30%~40%的65歲以上老年人至少發(fā)生一次跌倒。在中國,老年人跌倒的年發(fā)生率在14.7%~34.0%之間,每年至少有2000萬人次發(fā)生跌倒。跌倒是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傷害死亡的首位原因。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針對潛在的危險因素進行預防和控制的。既往研究顯示,年齡、女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眩暈、尿失禁、抑郁、癡呆、藥物因素、吸煙、飲酒、體育鍛煉、睡眠、室內外環(huán)境因素、文化程度、獨居、行走輔助工具是老年人跌倒的高危因素[8-15]。老年女性更容易發(fā)生骨質疏松,這可能是導致容易跌倒的原因之一。
莊嘉元等[16]對福州市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現(xiàn)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561例社區(qū)老年人,1年內共102例老年人發(fā)生151次跌倒,跌倒發(fā)生率為18.2%。在本次研究中,跌倒的發(fā)生率高達28.0%,這與本次研究納入的對象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有關,心血管疾病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風險。在莊嘉元等[16]的分析中,女性、患有慢性病是高危因素,跌倒好發(fā)時間段在上午8~11點,冬季發(fā)病率高于其他季節(jié),跌倒地點以家中為最高。曹文竹等[17]對23篇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相關文獻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合計跌倒組4582例、未跌倒組19 121例。中國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及相應的OR、95%CI為年齡≥75歲1.43(1.25, 1.63)、女性1.43(1.32,1.56)、使用助行器2.39(2.10, 2.73)、步態(tài)不穩(wěn)4.18(2.72,6.43)、害怕跌倒2.47(2.00, 3.06)、抑郁2.15(1.53,3.01)、合并慢性病3.39(2.49, 4.62)、糖尿病史1.27(1.11,1.45)、中風史1.47(1.14, 1.90)、心臟病1.31(1.13,1.52)、關節(jié)炎史1.80(1.48, 2.19)、老年癡呆史2.27(1.30,3.97)、應用抗精神病類藥物1.90(1.37,2.64)。保護性因素為獨立自理0.37(0.29,0.46)。在本次研究中,高齡、抑郁等均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在本次研究中男性與女性的跌倒發(fā)生率沒有顯著差異,可能與納入調查的樣本群體存在差異,期待以后增加樣本量,進一步分析性別是否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相關因素。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跌到的高危因素,在本次研究中,400例患者中112例患者發(fā)生跌倒,發(fā)生率28.0%,其中43例患者跌倒1次,31例患者跌倒2次,38例患者跌倒3次及以上。丁志宏等[18]研究中顯示跌倒多發(fā)生在行走、起坐和如廁過程中。本次研究中患者起立-行走實驗異常是引起患者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另外體位性低血壓也是獨立危險因素,這也從側面證實上述研究中患者在起坐等情況下容易發(fā)生跌倒[18]。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是跌倒的保護因素,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強,患者跌倒的風險越小。提示在健康教育時,尤其要重視哪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差的患者。規(guī)律運動在單因素分析中跌倒的風險較小,但在多因素分析中該因素被排除,但無論如何,規(guī)律運動有利于肢體功能的良好保持,并且能預防骨質疏松,從而降低跌倒的風險。
李榮等[19]對社區(qū)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的認知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社區(qū)老年人認為頭暈、行走不穩(wěn)、年齡、光線是導致跌倒的主要因素,而對服用降壓藥、具有跌倒史、服用抗焦慮或抗抑郁藥、女性更容易跌倒的認知率很低。結果提示,對老年人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非常緊迫,應加大對老年人,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包括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唐萍艷[20]研究顯示,老年患者對跌倒的環(huán)境高危因素、疾病高危因素認知程度相對較高,而對藥物因素的認知程度較低。本次研究中也顯示,服用藥物種類越多的患者跌倒的風險越大,一方面可能與藥物的不良反應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患者病情有關,病情越重,需要服用的藥物種類越多,因此在健康教育中也應重視藥物因素對跌倒的影響,加強患者的認知。
綜上所述,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發(fā)生跌倒的發(fā)生率較高,而性別、抑郁、頸動脈竇過敏、起立-行走實驗異常、房顫、體位性低血壓、服藥量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是保護因素。在臨床工作中應加強老年心血管疾病跌倒預防的健康教育,減少跌倒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耳玉亮,段蕾蕾,葉鵬鵬,等. 2014年全國傷害監(jiān)測系統(tǒng)老年人非故意傷害病例特征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2016,32(4):312-317.
[2] 趙鳴,俞敏,朱善寬. 社區(qū)老年人跌倒流行現(xiàn)狀與防制進展[J]. 傷害醫(yī)學(電子版),2018,7(1):61-66.
[3] 林慧玲.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及其相關危險因素調查研究[D].青島大學,2017.
[4] Hill K,Schwarz J. Fear of falling revisited. Archives Phys Med Rehabil,1996,77(10):1025-1029.
[5] Bohannon RW. Sit-to-stand test for measuring performance of lower extremity muscles[J]. Percept Mot Skills,1995,80(1):163-166.
[6] 梅錦榮. 老年抑郁量表和普通健康問卷(簡本)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 中華精神科雜志,1999,31(1):41.
[7] MahoneyFI,BarthelDW. Functional evaluation:the Barthel Index[J]. Md State Med J,1965,(14):61-65.
[8] 陶艷玲,陳娟慧,管玉梅,等. 社區(qū)居家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J]. 中國護理管理,2017,17(7):910-914.
[9] 李長虹,李立,李壯志,等. 石家莊市老年人跌倒的發(fā)生現(xiàn)況及其下肢平衡能力[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 34(24):6941-6943.
[10] 趙鳴,王浩,羅央努,等. 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發(fā)生情況及家庭環(huán)境危險因素分析[J]. 預防醫(yī)學,2017,29(9):888-891.
[11] 尹銀,任佳格. 中國城市老年人跌倒的影響因素分析[J].蘭州學刊,2017,38(11):157-173.
[12] 石婧,姚慧卿,陶永康,等. 北京市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的發(fā)生率及相關因素的隨訪研究[J]. 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6,35(5):551-555.
[13] 陸強,婁東輝,鄭曉世,等. 秦皇島市城市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0):5140-5141.
[14] 李宗濤,賴勤,孫晉海,等. 下肢蹲起蹬伸肌力衰退導致老年女性跌倒風險的研究[J].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7,36(8):700-705.
[15] 國希云,趙黎明,陽蒙蒙,等. 老年患者營養(yǎng)狀況與跌倒風險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7,20(4):441-442.
[16] 莊嘉元,陳惠英,李玉妹. 福州市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現(xiàn)狀及相關危險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2):6538-6540.
[17] 曹文竹,黃有義,席淑新. 中國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 護理研究,2018,32(20):3222-3228.
[18] 丁志宏,杜書然,王明鑫. 我國城市老年人跌倒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人口與發(fā)展,2018,24(4):120-128.
[19] 李榮,韓彥博,池迎春. 社區(qū)老年人對跌倒危險因素認知情況調查與分析[J].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38(A01):415-416.
[20] 唐萍艷. 老年患者跌倒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8,9(10):58-59.
(收稿日期: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