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丹 李淑嫻
【摘要】 目的 分析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方法 選取202例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202例單純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復發(fā)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7%低于對照組的99.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咳嗽、咳痰、氣促、肺啰音消失時間分別為(5.9±0.6)、(7.4±0.5)、(8.0±0.4)、(7.6±0.6)d均長于對照組的(3.2±0.2)、(4.1±0.2)、(5.0±0.3)、(4.8±0.3)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復發(fā)率為30.2%高于對照組的6.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單純支氣管哮喘相比, 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治療難度更大, 復發(fā)率更高。為提高治療有效率, 促進病情好轉, 預防復發(fā), 臨床應于支氣管哮喘患者入院后, 及時明確有無肺炎支原體感染。針對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者, 需考慮調(diào)整治療方案。
【關鍵詞】 支氣管哮喘;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6.013
肺炎支原體(MP)屬于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病原體之一, 患者以咳嗽、咳痰等為主要癥狀[1]。近年來, 隨著環(huán)境污染的加重以及亞健康人群數(shù)量的增多,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明顯遞增。發(fā)病后, 及早確診并予以治療, 可有效抑制病情進展。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 是否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疾病治療效果及預后的影響較大[2, 3]。為提高疾病治療有效率, 本文選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呼吸內(nèi)科收治的202例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和202例單純支氣管哮喘患者, 對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呼吸內(nèi)科收治的202例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同期202例單純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122例, 女80例;年齡18~75歲, 平均年齡(29.8±15.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24例, 女78例;年齡19~76歲, 平均年齡(29.9±15.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①兩組患者均符合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②觀察組患者均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③對照組均無肺炎支原體感染;④兩組患者均無用藥禁忌證;⑤兩組患者均依從性強;⑥兩組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
1. 3 方法
1. 3. 1 檢查方法 ①清晨空腹采集上肢肘前靜脈血3 ml待檢;②分離血清, 采用被動冷凝集法檢測肺炎支原體抗體(MP-Ab);③觀察檢驗結果, 判斷患者是否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標本與>80倍稀釋的致敏粒子出現(xiàn)反應圖像視為陽性, 反之, 未出現(xiàn)圖像視為陰性。
1. 3.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 包括吸氧、霧化吸入、解痙、平喘、化痰、抗炎治療, 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 使用抗生素、激素及支氣管擴張劑等實施對癥治療。所有患者均連續(xù)用藥7 d。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復發(fā)情況。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4]:顯效:哮喘發(fā)作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80.0%, 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較治療前增加>30.0%;有效:哮喘發(fā)作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30.0%~80.0%, 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較治療前增加15.0%~30.0%;無效:哮喘發(fā)作次數(shù)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改善不明顯??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咳嗽、咳痰、氣促、肺啰音消失時間。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7%,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9.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咳嗽、咳痰、氣促、肺啰音消失時間, 均顯著長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復發(fā)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復發(fā)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屬于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為特征的異質(zhì)性疾病。誘發(fā)支氣管哮喘的因素較多, 例如先天遺傳、環(huán)境因素等。支氣管哮喘發(fā)病后, 患者通??梢娦貝灐舛?、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等癥狀[5-7]。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 現(xiàn)代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也呈現(xiàn)了明顯的上升趨勢, 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支氣管哮喘受到了眾多學者的關注。有研究結果表明, 支氣管哮喘與肺炎支原體感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8]。是否伴有肺炎支原體感染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治療效果影響巨大。本文選取單純支氣管哮喘患者與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者作為樣本, 均采用吸氧、霧化吸入、解痙、平喘、化痰、抗炎等進行治療。給予吸氧, 可有效改善各器官供氧, 預防各器官及組織壞死;給予霧化吸入, 有助于減輕氣道高反應, 且可濕化氣道, 稀釋痰液;給予解痙治療, 可緩解氣道痙攣, 促進咳嗽癥狀緩解;給予平喘、化痰治療, 有助于促進痰液排出, 確保呼吸道暢通;給予抗炎治療, 則有助于減輕炎性反應, 促進病情好轉。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咳嗽、咳痰、氣促、肺啰音消失時間, 均顯著長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復發(fā)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支氣管哮喘患者發(fā)生肺炎支原體感染后, 疾病的治療難度將明顯提升, 采用常規(guī)吸氧、霧化吸入、解痙、平喘、化痰、抗炎等方法治療, 難以快速減輕病情。有研究指出, 將阿奇霉素應用于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治療過程中, 可改善患者治療效果, 降低復發(fā)率[9]。
綜上所述, 與單純支氣管哮喘相比, 支氣管哮喘患者發(fā)生肺炎支原體感染治療難度更大, 復發(fā)率更高。為提高治療有效率, 促進病情好轉, 預防復發(fā), 臨床應于支氣管哮喘患者入院后, 及時明確有無肺炎支原體感染。針對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者, 需考慮調(diào)整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孫紫琳. 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研究. 北方藥學, 2017, 15(3):84-85.
[2] 熊丹. 阿奇霉素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8(12):21-22.
[3] 李麗, 李桂英, 史繼利. 支氣管哮喘并肺炎支原體感染17例臨床分析. 河北醫(yī)藥, 2018, 25(6):825-826.
[4] 冶永清. 支氣管哮喘患者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治療研究.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9, 16(12):102-103.
[5] 張文. 阿奇霉素治療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討. 醫(yī)學信息(上旬刊), 2018, 2(4):13-14.
[6] 陳連保, 柴協(xié)力, 史員聰. 支氣管哮喘患者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分析.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5(3):613-614.
[7] 吳曉蓉, 汪俊, 王紅鸞, 等. 老年肺炎支原體感染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血清TNF-α, IL-4和IgE的表達. 中國老年學, 2015, 35(22):6462-6464.
[8] 楊武能. 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兒童支氣管哮喘的臨床關系分析. 福建醫(yī)藥雜志, 2018, 40(6):186-187.
[9] 楊其軍, 魏善和. 老年支氣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治療分析. 延邊醫(yī)學, 2015(10):54-55.
[收稿日期: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