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能力是幼兒在未來立足社會、適應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素養(yǎng)。其中,注重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幼兒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文章針對在幼兒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展開了分析探究。
關(guān)鍵詞:幼兒教育;合作意識;合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1-0147-01
一、樹立榜樣
1.教師的榜樣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情感態(tài)度等都會對幼兒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日常行為。在教學活動中,抓住一切有利的時機,做好行為示范,對幼兒進行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在利用教學器材教學時,一位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操作活動,另一位教師則主動幫忙擺放教學用具[1]。此外,在制作教學用具時,教師可以告訴幼兒,教師手中的成品是和某位老師一起配合完成的,每位教師各負責教學用具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將這些通過言語來告訴幼兒。除此之外,對于教室內(nèi)的墻面布置、花盆擺設等,教師之間要有商有量,共同決定、完成。
如此,教師之間反復多次合作,幼兒就會模仿。無形之中,幼兒的合作意識就會被激起,合作意識萌發(fā)就會促進合作行為的形成與合作能力的提高。
2.同伴的榜樣
同伴也是幼兒模仿學習的榜樣。教師對某一個或某幾個幼兒合作行為的積極鼓勵和評價,能夠激發(fā)其他幼兒向其學習的意識,促進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當幼兒具有某種分享行為時,如分享零食,或者分享玩具,教師必須予以鼓勵。教師可以通過言語、姿態(tài)、動作、表情等表達對幼兒此項行為的肯定與表揚[2]。這樣就會激勵其他幼兒向其學習,逐步培養(yǎng)每一位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二、注重構(gòu)建合作的契機
1.在教學中融入合作意識
幼兒教師要善于在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不知不覺中參與到合作中來,并在合作中體會快樂,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音樂劇的角色扮演活動,每位幼兒扮演一種角色,各個角色之間都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推動音樂劇的情節(jié)發(fā)展,使音樂劇表演獲得成功,這樣可以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2.激發(fā)幼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
興趣可以促使幼兒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態(tài)下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若想要培養(yǎng)幼兒對合作的興趣,就必須珍視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激發(fā)幼兒與人合作的動力,讓其感到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閱讀繪本《螞蟻搬家》《三只蝴蝶》《蝴蝶風箏》等一些有趣的故事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小動物或者小朋友,理解故事中講述的“有困難,大家一起幫忙才能成功”,“只有大家一起玩,才會感到快樂”。
三、教授合作的方法,引導幼兒學會合作
當前,大多數(shù)幼兒是獨生子女,分享能力差,因此,他們對合作的認知也較差。如此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與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教授幼兒合作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學會合作,在合作中體會快樂。
例如,在游戲活動中進行角色扮演時,教師讓幼兒相互商量,究竟哪個幼兒適合什么角色,以此決定角色的扮演人物。在教學活動中,多布置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
總之,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幼兒未來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因此,幼兒教師要發(fā)揮作用,促進幼兒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為幼兒以后良好精神品質(zhì)的形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翠俠.如何在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J].科學中國人,2016(24).
[2]傅賽賽.幼幼牽手,共同成長——芻議在手工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J].教師,2017(15).
作者簡介:虞苗苗(1989—),女,浙江文成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