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霞
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就像是在教孩子們走路一樣,應該先由教師扶著教,等他們領會了再放手讓他們自己試著走走。只有扶放結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一個不斷走向開發(fā)的語文課堂里,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改變,該抓則抓,該放則放。小學語文教學的扶主要指教師的精心教授與指導,放則是學生的自主探索與自由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兩者同等重要,要防止教師一味的只顧扶,而忽視了放的作用。把孩子們教成了一個個只會說一句做一句的“木頭人”,絲毫沒有自己的思想與創(chuàng)造力。也不能一味地去放手,忽略了前面扶的過程,因為連基礎都沒有打牢的樓是蓋不高的。因此扶與放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強調(diào)以學生為本,改變“一言堂”“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力求“授之以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有效的進行學習指導。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落實扶與放的結合,在教師講的同時也要注意學生自主的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充分相信全體學生的基礎上,把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不留余地地放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以小學語文蘇教版一下的課文《烏鴉喝水》為例。在完成了學習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目標后,我并沒有使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照著書本講講烏鴉喝水的過程,而是讓孩子們準備瓶子、水和一些石子來模擬烏鴉喝水的過程。因為大家?guī)У钠孔痈鞑幌嗤词褂邪肫克?,還是有些“小烏鴉”能喝到水,最后大家發(fā)現(xiàn)喝不到水的烏鴉是因為瓶子的口太小,而且只有半瓶水,就像文中的插圖畫得一樣。找到原因后我又讓孩子們模仿文中的烏鴉丟石子進去,看看誰先喝到水。最后,很多“小烏鴉”都沒有喝著水,發(fā)現(xiàn)文中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實際上卻不容易。有的“小烏鴉”太心急一次扔了一把石子結果把瓶口堵住了,還有的因為挑的石子太小不一,大的堵住的瓶口,浪費了時間,甚至有的“小烏鴉”看見石子放進去水升的太慢而放棄……通過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而不是教師一味的自己說,讓他們很快體會了烏鴉“一顆一顆”放石子的堅持和“水漸漸升高”的不易,對烏鴉產(chǎn)生了由衷的佩服,對課文的理解自然也就事半功倍。平時在指導孩子寫作文時我也采用學生學在前,教師輔在后。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寫《第一次做飯》一文時,運用的是“先放后扶”的教學步驟。指導前,讓學生回家都試著去淘米,邊做邊體會,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說自己在家是怎樣淘米的。不少同學都談了自己掏米的經(jīng)過,但因為第一次做事,體驗不深,淘米經(jīng)過說得也不具體。這時,我針對問題進行“扶”。這樣一放一扶,扶和放有機結合,為學生今后寫好作文鋪平道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內(nèi)容?!睂懽质钦Z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身為語文老師的我們責任重大,應在平時點滴教學中不斷滲透寫作指導,讓學生寫得一手好字。
新課標重點關注寫字教學,提出按照規(guī)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但是我們班的寫字一直是讓我比較頭疼的事情。在課堂上每節(jié)課我都會花上十多分鐘教寫字,每個字都細致幫他們分析字的筆順、結構、位置,一步一步地范寫給他們看,卻發(fā)現(xiàn)學生們聽課的效率不高,常常有學生在下面開小差,交上來的字讓人大失所望。盡管我常常放學把寫字不過關的學生留下來單獨輔導,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終于有一次,同樣在我不厭其煩的教字時,有個學生打斷了我:“老師,其實你不用教了,我們會寫?!蔽也幌嘈诺刈屗吓_寫寫看,發(fā)現(xiàn)寫還不錯,于是就突發(fā)奇想,讓她當當小老師教教大家寫字。一個字就在她邊寫邊講,我在旁邊補充中順利地教完了,大家都聽得非常認真,寫得也很認真。于是我決定在寫字上適當放手,給他們發(fā)揮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發(fā)展。漸漸地形成了在寫字教學上形成“扶”“牽”“放”的步驟,就是難寫的字主要由我講,一般難度的字由學生講,簡單的字就直接放手讓他們自己照著字帖寫,寫得好或講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這樣不僅課堂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學生們寫字的熱情也被激發(fā)出來,從只會模仿別人寫字的機器,變成了掌握一定寫字方法的小小“書法家”。
在學習習慣上,我們應該認真的扶。新課標規(guī)定的低年段目標要求是我布置作業(yè)的主要依據(jù)。也為了幫助他們在低年級時打好堅實的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作業(yè)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寫字與背誦。每天必收必改的作業(yè)就是他們的練字本和《習字冊》,及時反饋作業(yè)情況。天天都要在班級表揚認真書寫和寫字進步的學生,在家長群里也經(jīng)常曬一些孩子們的優(yōu)秀作品。鼓勵學生每天認真完成作業(yè),認真寫好每個字。對于背誦我采取層層責任制,讓組長檢查組員的背誦,課代表檢查組長的背誦,我檢查課代表的背誦,杜絕如何渾水摸魚、濫竽充數(shù)的現(xiàn)象。這樣下來孩子和家長都知道了完成作業(yè)的重要性,也就養(yǎng)成了認真完成作業(yè)的好習慣。但是在扶的同時有些地方也要放,例如對于寫字認真的同學可以獎勵他少寫一點字,放出時間讓他做其他的事。在放假時一般也不布置過多的作業(yè),因為在放假時學生渴望勞逸結合的方式,不希望太多的作業(yè)充斥著他們的假期,他們想要得到放松。所以在分量上與平時保持一致,在形式上一般設計開放式的作業(yè),以“作業(yè)超市”的形式,給他們自由選擇自己想要完成的作業(yè)。這樣的作業(yè)有利于學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充分調(diào)動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作業(yè)的效率。
但是,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一個誤區(qū):教師扶得多,放的少,或者根本不放。大家認為一年級的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不會。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只負責講,學生只負責答。殊不知,這樣的教學不僅使教師身心疲憊,更令孩子失去了翱翔的翅膀,只能依附在老師身邊。所以,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更要求教師要靈活運用扶與放。該“放”就得大膽地放,但絕不是放任自由;該“扶”就得小心翼翼地扶,但絕不是包辦代替。它們不僅僅是語文教學中的兩種手段,更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教學藝術。
(南京市邁皋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