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燕
“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隊伍里最進步的小孩子!”這是陶行知先生對“小先生制”生動而樸實的詮釋。
在小學階段,學生自我意識突然萌發(fā)并逐漸增強,主要表現(xiàn)為對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認識態(tài)度,開始嘗試自己做出判斷。有種“小大人”心理,嘗試獨立自主地做事情,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恰恰符合“小先生”制的要求,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抓住”小大人”心理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發(fā)展。
近現(xiàn)代,人們不斷發(fā)現(xiàn)教育不是一個人的學習,更是一個群體、一個社會乃至一個民族的整體行為。伙伴的本質是人,教育伙伴的主體是學習者。學生在學習路上需要與志同道合的人攜手,一起發(fā)現(xiàn)學習的寬度,共同領悟學習的深度。但伙伴學習并不是簡單的“1+1=2”的過程,可以說,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通過伙伴學習解決舊有的問題,發(fā)現(xiàn)新的方向,在學習的過程中創(chuàng)生新的認識。
以“好關系 好活動 好伙伴”為理念基礎,我校越來越深入開展伙伴學習,結合自己的班級特色和思考,我開展了“小先生”制伙伴學習。它對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很大的助推力。
(一)“小先生”的崗位動員與選拔
孩子們對“小先生”制伙伴學習比較陌生,特別在選拔組長的時候,很多孩子擔心自己做不好,通過宣傳和動員,詳細介紹“小先生”制伙伴學習模式,即由前后桌四人組成一個伙伴學習小組,設小組長一人,副組長一人。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本組的組長即“小先生”,副組長則為“小先生”的助教,兩人合作幫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隨時隨地檢查督促和給予有效幫助。宣傳并選拔“小先生”時告訴學生,擔任“小先生”是對知識的進一步鞏固,能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會得到有效鍛煉和提高。
(二)“小先生”的崗前培訓
新上任的“小先生”在教別人方面都是零基礎,對具體的操作也沒有深入認識。所以,進行崗前培訓尤其重要。我的培訓主要分為兩方面:伙伴學習小組的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
每個小組要想順利開展活動,必須要有一定的活動制度。例如,作業(yè)收發(fā)制度、作業(yè)批改及訂正制度、背書檢查制度、個人德育成果積分制度等,每一項都有相應的詳細評價原則,上崗前對“小先生”進行逐項培訓,讓其充分了解伙伴學習的制度,幫助他們更好地運行并管理好自己的小組。
除了要進行制度建設,一個小組要想保持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得有小組的精神文化。小組建設之初,我便讓“小先生”們召集小組成員,想好自己富有特色的組名,孩子們的組名別有生趣,如,追夢小組、翔鷹小隊、美食小組、陽光天使小隊、頂尖者小隊、學海無涯小隊等等。有了自己的組名,在班級總的學習制度之下,“小先生”可以和組員商量制定本小組的特色方案,并通過小報或者宣傳畫等形式張貼在班級“三好跬步吧”,各小組的成員各項評分也會實時反饋在“三好跬步吧”,讓“小先生”們更直觀地看到自己組的優(yōu)點與不足,及時查漏補缺,小組之間形成良性競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對兒童成長的一種助推,同時也是富有班級特色的文化建設。
(三)“小先生”制伙伴學習的實踐過程
在實踐開始階段,我將“小先生”制伙伴學習充分運用于班級管理和語文教學中。進行了第一次崗前培訓后,我逐漸深入各學習小組,定期選擇小組進行“小先生”課堂觀摩,及時做好記錄,小組間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不斷豐富新的內涵,再對“小先生”們進行新的培訓和引導,就這樣,不斷思考、實踐、反思、再實踐,我的“小先生”制伙伴學習模式不斷完善。
1.“小先生”制伙伴學習實踐片段:
劉同學,個兒高,胖胖的??倫弁祽?,不愛背書。有次課間,小樊跑到劉同學座位上,問:“第22課背的怎么樣了?”“嗯——”還沒等他說完,小樊就拿起書,劉同學開始背了“上?!!螒c—那個齡—故居—嗯,有—有—有兩棵樟樹?!彼车煤艹粤Γ€用手比劃著,小樊看著急死了,隨口冒了一句“真笨!”劉同學聽后很失落,默默地走回了自己的座位,本來就不自信的劉同學眼眶里似有淚珠微微打轉。見到這一幕,我悄悄走到小樊身邊,先傾聽并安撫了小樊,隨后告訴了她處理的不當之處,小樊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走到劉同學身邊,微笑地告訴他:“對不起,我不應該說你笨,是我太急了。來,我們來想想怎么才能背出來,我覺得背書最好的方法是——分段想場景。文章是有順序的,讀的時候,心里想象一幅場景,然后按照規(guī)律,一段一段背。一段想一幅場景,把語言連在一起,不就成電影了嗎?而且文章要理解著去背,知道嗎?嘻嘻~”“知道啦,謝謝小樊先生。”按照小樊的方法練習了幾遍,劉同學又一次主動找到了“小樊先生”,“小樊,我給你背背第22課……”劉同學背得很流利。小樊自己說仿佛有一股成就感流遍全身。
“小先生”畢竟都是孩子,容易有自己的小情緒,很難像老師一樣做到換位思考和耐心鼓勵,此時就需要教師的引導,這件事后,我給“小先生”們開了一個小小交流會,傾聽了“小先生”們在幫助別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肯定他們工作的同時給予了方法的指導,“小先生”和組員之間的矛盾少了不少。
2.模式創(chuàng)新點
在傳統(tǒng)學習小組的基礎上,我在構建“小先生”制伙伴小組時還進行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
【伙伴互助微鏡頭】
生活是場電影,處處上演著故事。在開展伙伴學習的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在上演,我拉近了鏡頭,記錄下了許多溫暖瞬間。為此,我特意創(chuàng)建了“伙伴互助微鏡頭”專欄,平時用手機悄悄記下的動人瞬間,通過文字整理,與孩子們交流分享。
其中的一個小故事是這樣的:萌萌和辰辰來自同一小組,萌萌熱情大方、學習認真,是陽光天使小隊的“小先生”,辰辰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有點自閉,學習成績不盡人意。萌萌看他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很替他擔心。后來萌萌給辰辰制定了一個專屬的學習計劃——每天給他做8道豎式計算;每隔一天檢查一次背書。剛開始時,辰辰有時只對一兩道題,課文也很難背完整,但隨著萌萌每天的堅持督促,辰辰有了很大進步,有時甚至一點錯誤都沒有。最近我在辰辰的《硬筆習字冊》上還發(fā)現(xiàn)了一句暖心的話“加油,你已經(jīng)寫得很棒了!”,留言來自萌萌。我把這個故事分享給了其他孩子,類似這樣的伙伴互助微鏡頭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不僅在學習上互幫互助,還溫暖著彼此的生活。
每到午飯時間,班里總是響起此起彼伏的“送貨聲”“咩咩外賣”“彩虹外賣”“陽光天使外賣”……有時小組成員作業(yè)沒完成耽誤了吃飯時間,其他成員會幫他們拿好飯盒并以外賣形式送到座位,真是溫暖又可愛!
【閱讀共同體】
猶太人的聰慧舉世公認,而他們同樣以愛讀書聞名世界。據(jù)說在每一個猶太人家庭,在孩子稍稍懂事時,媽媽就會翻開《圣經(jīng)》,滴一滴蜂蜜在上面,小孩則會去親吻《圣經(jīng)》上的蜂蜜。這種儀式感的用意不言而喻,意在在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我也想將書本的甜意傳遞給孩子,于是借助“小先生”制,我構建了小組閱讀共同體。
要想開展閱讀共同體,書本是孩子們必要的伙伴,而選擇哪些書本,成了大家煩惱的問題。經(jīng)過班級交流討論,我們一直認為,大家喜歡的就是適合的。于是,各小組一周挑選一本書,小組成員共同打卡,在“小太陽”讀書存折上記錄自己的進度和閱讀感受,由“小先生”定期組織開展小型讀書交流會,可以是課間零碎時間,也可以是自習課,甚至可以在網(wǎng)上組織小的討論群,形式多樣,確保孩子們全員參與,快樂閱讀,幸福閱讀。
【人人都是小先生】
在班級圖書角,有一個彩色的求助箱,上面寫著幾個字“人人都是小先生”。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各有特點。但在班級教學中,由于集體授課,老師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在一年級入隊儀式時,我們這樣教育孩子:學會求助!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只要遇到不能解決的困難,可以在求助卡上寫上自己的問題,塞進求助箱,總有“小先生”過來幫助他。陶行知先生覺得“人人都可以當小先生?!泵總€人都渴望受人尊重,被人賞識,那些平時接受幫助的孩子們也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希望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夸獎和鼓勵,而“人人都是小先生”這個小紙箱,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
(一)“小先生”眼中的“小先生”制伙伴學習
“幫助別人好快樂啊,特別是對方成功的那一刻?!薄√?/p>
“這次幫助別人,真的是很開心呀!不僅幫助了別人,還幫我溫習了功課,真是一舉兩得,一箭雙雕??!”——軒軒
“與人常交流,體驗心里留;知識變體驗,思維快如電;知識變體驗,記憶超十年?!薄?/p>
“在給他講的同時,我也有了進步,因為給他講了一遍,自己也加深了一遍印象,也更讓我懂得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薄奈?/p>
(二)組員眼中的“小先生”制伙伴學習
“成立了伙伴學習小組后,我就有了四年級最暖心的一件事。我的組員在考試時和我借了一下鉛筆,放學時她又一次找到我,悄悄給了我一顆藍色的愛心。那是一顆藍色的愛心,但它在我眼里,是一顆暖洋洋的紅心?!薄獙帉?/p>
“我做事情比較慢,而且總是忘東忘西,自從有了學習小組,我的小先生非常敬業(yè),每天中午都會詢問我上午該完成的東西是否都完成了,還會幫助我把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單,這樣堅持了好幾個月,我的一些壞毛病有了改善,真得感謝我熱情的小先生陽陽?!薄∮?/p>
“我們小組組員辛辛最近比較難過,我特意去問了原因,她說馬上就要音樂考試了,但是她都唱不好。聽完我覺得我應該去幫助她,我利用了我一切可利用的下課時間陪她練習,雖然有時會因為作業(yè)沒及時完成被媽媽說,但看到辛辛唱歌有了進步很開心,我心里也甜滋滋的?!薄?/p>
(三)教師眼中的“小先生”制伙伴學習
自從班級實行了“小先生”制,我的工作負擔明顯減輕了,許多事情可以交給“小先生”們去做,而且孩子們都很細心,也很有干勁,對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如上所述,我們班級在實行過程中有一系列的教育創(chuàng)新,這些都為我的教育科研提供了契機?;锇閷W習的主要方式是交流討論,孩子們在交流中,思維能力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但是,這種教育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靶∠壬眰兊恼J知水平不能全部滿足于課堂需要,對于組員提出的一些問題,“小先生”的解釋可能出現(xiàn)不到位的情況,在推行的過程中仍然需要教師的干預和指導。另外,“小先生”要肩負起督促全組的責任,對學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在選拔過程中不能完全做到公平,讓全員參與。最后,擔任“小先生”必然會占用一定的課余時間和精力,這個有時難以得到所有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陶行知先生指出:“民眾教育的根本主意就是把知識擴散給大眾。要把教育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于宇宙,洗蕩于乾坤,普濟眾生,人人都得呼吸。要把知識變成空氣最好的辦法是運用小先生。”“小先生”制式伙伴學習小組的構建,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教,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多元、開放、主動的平臺,讓人人參與,取長補短,獲得集體智慧。然而,“小先生”制伙伴學習的有效推進,需要教師、學生、家長的各方支持和努力。相信孩子,給“小先生”發(fā)聲的空間,讓“小伙伴”共同成長!
(南師附中新城小學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