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芳
(仙游職業(yè)中專學校,福建 莆田 351200)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縮寫,也被稱為“問題式學習”。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將具體問題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更加直觀,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教學內容。在PBL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恢復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教師在PBL教學模式下,也可以設置專業(yè)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實現(xiàn)從“學會”到“會學”的過渡。[1]
PBL的基本要素中提出“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也就是說,中職院校的教師在應用這一教學模式時,應該從問題入手,而且,學生可以利用自身的數(shù)學知識去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得學生逐漸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改變了我國教師提出問題再自行講解和解決問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了上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在面對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找教師解決,而是通過查閱資料試著獨立解決問題。例如,中職數(shù)學專業(yè)中的二次函數(shù)模塊,教師利用PBL教學模式對此模塊開展教學,學生就可以進行多方面的自主探究,多看一些例題并熟練地掌握其中一種數(shù)學方法,做到舉一反三。
“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必須擔負起學習的責任”這一要素也是PBL教學模式中不可缺少的。所以,在中職院校中引用PBL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意識,從而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習能力。而且,PBL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要獨立地提出并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學生自行收集相關資料提出問題,并結合自身已有的知識對問題做出解釋與預測。同時,由于中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基礎較差,知識的儲備量也較少,因此,引入PBL教學模式,還有利于學生扎實初中的基礎,縮短與高中學生的差距。
PBL教學模式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由于學生是帶著問題在聽課,因此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聽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同時,教師在實際PBL應用的過程中,還可以在本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上增加了簡單的生活實例。
PBL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應用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做得就是加強對教學內容與學習者分析,保證教學內容貼近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學生分析指的則是在中職院校中,教師應該針對中職學生心理狀況,利用PBL教學模式進行趣味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比如,教師在講解“數(shù)控編程中曲線的交點及切點坐標的計算”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自行熟悉坐標的概念,然后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課堂問題,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知識點,并提出解決方案,從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2]
仍然以“數(shù)控編程中曲線的交點及切點坐標的計算”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應該先明確本章節(jié)的認知目標是解決專業(yè)問題時需要用到的確定坐標、相對位置、兩點距離、解方程等數(shù)學知識;技能目標則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學生運用自身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專業(yè)問題的能力,通過鍛煉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能夠有效鍛煉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情感目標是教師要明確學生對待數(shù)學、對待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明確以上三個目標,教師方能在PBL教學模式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PBL的教學模式不斷完善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做到:第一,在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盡量將問題放在生活實踐中,從而保持學生積極研究的態(tài)度;第二,在分析問題時,教師需明確自身的輔助作用,從旁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了解需要收集和運用的知識點;第三,在解決問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jù)自身收集的知識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并且結合問題情境,進行計算,另外,為了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也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具體的教學流程可以按照下圖開展教學活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整個過程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在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中來確保PBL教學模式得以有效貫徹落實。
PBL教學模式的關鍵是問題的設定。在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定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PBL能不能成功,決定了學生能不能從中獲得所期望的問題解決技能和知識。因此,從問題性質上來講,一定要真實且復雜,而從領域上來講,問題的設定又需要涉及多個學科。[3]
PBL教學模式講究的是自主學習,因此,在應用過程中會占用學生大部分的課余時間,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為此,教師在應用過程中應該:第一,科學設置“問題”,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上出發(fā),讓學生享受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第二,教師要學會利用網(wǎng)絡交流平臺,通過在線交流方式參與小組活動。
總而言之,新時期下的課程改革對中職院校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引入PBL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討論,從而迅速理解并掌握課堂知識,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