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高 朱衛(wèi)華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渠道,教師對課程理念理解程度、對教材把握程度、以及自身的教學風格都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取得有效成果,教師必須對課程教學過程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周密的安排。
關鍵詞:高職學生; 學習能力培養(yǎng); 課堂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421?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9-179-001
一、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
1.以職業(yè)活動為導向。高等職業(yè)教育主要培養(yǎng)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什么能力,訓練學生的什么技能,養(yǎng)成學生的什么樣職業(yè)素養(yǎng),要以學生未來所從事的職業(yè)活動為導向。
2.以能力訓練為核心目標。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教學目標有很多方面,比如能力目標,技能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力目標,特別是學生的操作能力。高等職業(yè)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核心目標。
3.以項目活動為載體。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必須通過一定的載體來進行和實現(xiàn),沒有載體難于實現(xiàn)目標,比如某一能力目標,必須通過一種活動來實現(xiàn),沒有活動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空談。在各種載體中最好的就是項目活動,高等職業(yè)教育要以項目活動為載體,來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
4.用任務訓練學生的職業(yè)崗位能力。訓練學生的職業(yè)能力的方法很多,在學校情境中更多的是實訓,是一種模擬情境下的活動,所以要達到真正的訓練學生的技能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就應以布置任務、提出要求、監(jiān)督執(zhí)行、最后完成任務這樣的過程來督促和規(guī)范學生的模擬實踐活動,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5.以學生為主。由于高職教學活動更多的是學生實際操作,是對學生技能和能力的訓練,所以高職教學要以學生為主,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關鍵看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
6、體現(xiàn)知識理論實踐活動一體化。由于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教育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技能,提高能力,而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必須通過實踐活動。同時任何一種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知識和理論的支持,任何一種實踐活動都是某些程序性知識理論的體現(xiàn),所以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應體現(xiàn)知識理論實踐活動一體化。
二、課程教學設計
1.把握教材,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好一門課,教師首先要自己學會這門課,熟悉這一學科。熟悉學科內容除了要熟讀教材,還需廣泛參閱與本課程相關的書籍,做到能全面準確地審視這一學科,有效籌劃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教材是教師授課的主要依據,教師必須認直篩選教材、精讀教材,完整、全面地消化教材內容。理清思路、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點,并吃準難點。另外,教師可通過大量閱讀參考書,活躍思路,掌握信息,完善或補充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就高職院校教師來說,課程教學過程設計光精讀教材和閱讀參考書是不夠的,還需要了解學科的技術發(fā)展前沿。參加企業(yè)實踐活動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是驗證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智慧,把握學科發(fā)展前沿的重要途徑。教學結合實踐,可避免紙上談兵,使教學活動形式多樣,形象生動。
2.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然而,許多教師往往把自己教學設計的重點放在了課堂活動形式多樣化和教學手段的電腦化上,卻忽略了學生學習主體性和實際接受能力這兩個關鍵問題。這種形式上的課堂教學設計往往脫離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使學生缺乏真實的情感體驗,缺乏真正的思考空間和心靈感動。課程教學過程要根據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特點進行設計,體現(xiàn)育人理念,根據教學層次設定培養(yǎng)目標和傳授知識尺度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教育。農民播種時,要因地制宜。教育也一樣,教師要立足學情,找到教學的出發(fā)點。首先,要學會深入了解學生,包括了解他們的共性和個性。共性就是學生屬于哪個教育層次,對教學內容的接受能力如何,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培養(yǎng)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除此之外,教師應適度弱化那些純理論性的內容,重點強化實踐性的內容。個性是指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了解學生的個性,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讓他們想學、樂學、主動學。教學設計只是預設過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有所變化,教師要預測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及可能出現(xiàn)的行為舉止,去思考相應的應對措施,以便因勢利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3.適當“留白”,創(chuàng)造思維空間。一幅畫留白,看上去更美,畫得滿滿的反而失去了藝術性。一堂課也要留白,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否則學生的頭腦就像只會儲存知識的容器,沒有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適當“留白”,隨時調整,隨時補充,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活動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設計中,要有意識地安排好師生、生生交流信息、合作與探討的時間和空間,使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實現(xiàn)互補。如果教材活動很多,設計時可以進行取舍,或通過一條主線把各個活動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悟。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設計中應留出思維的空白,對有些問題不必給出具體的答案,應該讓學生充分發(fā)散思維,各抒己見,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間。不但會刺激學生的思維想象力,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4.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課程教學過程設計正是教師思想情操、學識水平、教學智慧、組織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教學過程設計不但要考慮授課內容,還要考慮本課程的重點、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學環(huán)境與條件。教師開展教學設計不僅要注重教材內容,更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做好課前充分預設,重視課堂上師生的互動生成。教學經驗靠積累,教學藝術靠磨煉,沒有捷徑可走。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總結,才能精準的做好課程教學過程設計??傊?,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
三、結語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高職院校教師,應當站在學科的前沿審視教材,用自己的思想把育人觀、知識點、技能培訓貫穿于課程教學過程設計中,并用自己的語言和智慧把知識點和技能傳授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