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倩倩
摘 要 隨著教育領域的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也緊跟改革創(chuàng)新的步伐,越來越多的新穎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作為對學生初步培養(yǎng)數學思維和數學邏輯的基礎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微課教學作為新興且正在蓬勃發(fā)展的教學方式,教師群體如何在微課的幫助下取得理想的小學數學教學成果,這已然成為當前教學最終目標。本文將從微課的優(yōu)勢出發(fā),從多方面分析、闡述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希望教師群體能擺脫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困境,將小學數學的發(fā)展推向新高度。
關鍵詞 微課;小學數學;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0-0153-01
數學作為形式科學中的一種,其抽象性和理論性都較高,因此,對認知能力薄弱、邏輯簡單的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是項難題。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部分學生學習困難、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困擾著教師群體。微課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多媒體等信息儀器為媒介,將知識點整合濃縮的同時又將數學知識具體化,能更簡潔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在開展微課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微課視頻的核心設計與教學主題的關聯程度,以便能在后續(xù)教學中發(fā)揮微課的最大教學優(yōu)勢。
一、利用微課優(yōu)化課堂結構
微課的核心在于其短小、簡潔的視頻,相對傳統(tǒng)教學,微課更集中于單個知識點的講解教學,這樣能令學生更專注學習。由于我國大部分小學數學課堂時間為40~45分鐘,而微課視頻普遍只有5~10分鐘,如何安排課堂時間與微課視頻時間,這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對此,教師應合理地在課堂中穿插播放微課視頻,將傳統(tǒng)課堂的教師全程講解模式轉變?yōu)閷W生半自主學習模式,優(yōu)化課堂結構,令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進而加強數學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復式統(tǒng)計表”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之間互相采訪“最喜歡的水果種類”,然后進行記錄、分類、統(tǒng)計,令學生初步嘗試繪制復式統(tǒng)計表,在動手實踐中了解統(tǒng)計表的制作原理和統(tǒng)計步驟。而后教師播放提前制作好的復式統(tǒng)計表微課視頻,帶領學生觀看,在觀看過程中具體深入挖掘統(tǒng)計思想,教師在視頻的結尾設計疑問“你覺得哪些地方需要復式統(tǒng)計表?”使學生將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建立聯系。最后教師利用剩余的課堂時間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這樣既能引導學生半自主學習,并學會主動思考,又能充分優(yōu)化課堂結構,將課堂的每一分鐘都“物盡其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微課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思維
數學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提供理論指導,同時也是實踐指導的有力工具。由于數學本身的學科特點和重要性,已然決定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數學技能和具備數學思維,還要具備一定的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探究創(chuàng)新與現有理論知識雙管齊下,才能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為學生在未來的高層次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微課作為信息技術的產物,教師可通過其豐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用文字或語言提示方式令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探究心理,并在探究中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
例如,在“多邊形面積”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目的在于學生能熟練掌握運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師在該課時的微課視頻中,首先給出教材中的常見多邊形如三角形、梯形,將它們并排放置,方便學生觀察,同時用文字提出疑問“這些多邊形有什么異同點?”,預留時間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環(huán)境。而后,視頻中逐漸用輔助線動態(tài)切割的方式深入提示,如平行四邊形通過對角線可被劃分為兩個全等三角形,使學生在腦海中初步形成幾何圖形意識,微課視頻再繼續(xù)引申出常見多邊形的計算公式。教師在微課視頻結束后引導學生思考“既然一個多邊形可以由其他多邊形組成,那其計算原理之間是否有聯系?”促使學生對知識點深入探究,自主獲取其他相關知識點,加深學生對該課時的知識理解,從根本上掌握計算原理,逐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微課設計對比教學
數學體系龐大而廣泛,其有無數的分支,但主要分為函數、幾何等幾大板塊,同一板塊下的多數知識點之間都存在相互證明、承上啟下的關系,這也是學生在學習時容易混淆某些知識點的主要原因之一。微課教學以其簡潔明了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知識點之間的混淆程度。因此,教師在應用微課教學時,應適當設計針對性對比教學,令學生做到能聯系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共同點,區(qū)分不同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在微課視頻中可將整數運算與小數運算進行動態(tài)對比運算,引導學生在觀看中分析、推導小數運算法則,再以具體計算題目為實例,將運算法則加以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學習意識,令學生能在對比學習中體會數學的獨特魅力。
四、結語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微課作為信息技術成熟的科學產物,通過信息技術整合知識點,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微課的存在既突破現有教學方式的限制,又能優(yōu)化課堂結構、培養(yǎng)學生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將微課投入教學使用時,應著重突出微課視頻的主題,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目的,更進一步地推動新興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