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立新
摘 要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辨析能力較弱,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教師要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導向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辨析能力,讓學生具備較強的思辨能力,幫助學生全方面發(fā)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本文根據(jù)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深入探討了怎樣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希望能夠輔助該課程的開展。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思辨情境;思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0-0054-01
學生的學習潛力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強弱有著極大的關系,并且,思辨能力還能夠幫助小學生構建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提高綜合素質(zhì)。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教師在教導學生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探討一類事物或者社會的某種現(xiàn)象,正確的辨析一些問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于學生而言,道德與法治課堂能夠幫助他們認識社會,理解他人的心理,以便于學生以后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
一、挖掘教材深度,實現(xiàn)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抓住思維空白點
小學時期的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對待某一問題的認知僅僅是停留在問題的淺在表面,不能夠深刻了解問題的本質(zhì)。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的腳步前進,慢慢地引導他們由問題的表面現(xiàn)象到問題的內(nèi)在含義思考。比如在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教材第四單元健康安全每一天當中的《電子游戲能玩嗎》的教學當中,教師在剛上課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提問題,然后再成立不同的小組進行辯論:網(wǎng)絡帶給我們的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正方是利大于弊,反方式弊大于利,然后讓雙方同學進行辯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jié):網(wǎng)絡是我們學習知識、相互交流思想、適當放松的一個重要平臺,在這個平臺當中有非常多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分好壞,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這些信息的認識能力比較差,很容易被誤導,并且在網(wǎng)絡當中,一些游戲會導致學生過于沉迷其中,對學生的身心都造成嚴重的危害。
(二)擴大矛盾沖突點
矛盾沖突點最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體會到問題的兩面性,不斷地思考。在《我們是一個集體》這一課程當中講述的主要是班級里的學生是一個整體,要團結(jié)起來。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在這個集體當中,你的好朋友不愿意遵循集體的規(guī)則,你怎么辦?你要跟你的好朋友一樣不遵守集體規(guī)則嗎?還是你要勸你的好朋友準守集體規(guī)則?在這個情景當中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如果有學生說不想要跟這樣的人做好朋友,教師可以引導他們:你們?yōu)槭裁茨軌虺蔀楹门笥??誰都會犯錯,既然知道你的好朋友做的是錯的,為什么不勸告他呢?擴大這一矛盾點,讓學生不停地進行思維碰撞,從而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巧用“兩難問題”
新編排的教材《道德與法治》相比較以前的教材來說增加了許多的“兩難問題”。教師要合理地使用這些兩難問題,讓學生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社會呼喚誠信》這一課程的目標是呼吁大家做事要有誠信,不能夠弄虛作假。
二、組織辯論競賽,實現(xiàn)思辨能力的提升
(一)立足教材內(nèi)容進行辯論
教師在上道德與法治課堂之前,一定要仔細的閱讀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找出教材當中有關于辯證思維的內(nèi)容,設置一定的教學情景,讓學生進行辯論。學生在辯論的過程當中會吸收課本當中的理論知識,然后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乃季S。辯論的過程也是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過程,實現(xiàn)了課堂的高效性。比如在《學會拒絕》這一章節(jié)當中,設置一個情景:在考場上,你的好朋友向你要考試的答案,你會不會給好朋友傳答案?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兩組為正方該給以及反方不該給,讓學生進行辯論,最后教師做總結(jié),學會拒絕,對于那些讓你感到不舒服的請求,學會拒絕,好朋友不應該幫助好朋友犯錯,但是考試完之后,可以給好朋友講解,讓學生遇到這類問題時能夠妥善解決。
(二)捕捉課堂生成進行辯論
在道德和法治的課堂當中,其理念是讓學生在設置的教學情景當中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然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擁有自己的判斷。學生在學習朋友的定義這一章節(jié)當中,如果有學生說“朋友就是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的說法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指導扭正這一觀念,一旦教師沒有及時指正,會給其他同學產(chǎn)生這樣說法是正確的思想。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觀念,讓學生進行辨析,學生在不同的爭辯當中懂得好朋友真正的含義,從而學會珍惜自己的朋友,并且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結(jié)語
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最好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對于道德的觀念還不太成熟,對待某一問題沒有自己的判斷,很容易人云亦云,對學生長遠的發(fā)展十分不利。在道德與法制課堂當中,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樹立學生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張新顏,李敏.道德與法治課程“綜合性”的思考與實踐策略[J].中小學德育,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