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
【內容摘要】想要學好歷史,就不能知識指導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個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只有通過自己的深思熟慮推斷出其中是因果關系以及和其他事件的聯(lián)系才是最重要的。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自主思考能力就要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歷史故事法,將教學內容與歷史故事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歷史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增長學生的見識。
【關鍵詞】高中歷史 歷史故事 巧妙運用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歷史故事講解人物事跡,通過人物事跡講解歷史事件,通過任務與事件的相互結合構建一堂完美的歷史課。只有學生們深入到歷史課堂中去,才能感受到鮮明真實的人物史實,切身體會到任務生存的歷史環(huán)境。這樣,學生們就能將不同的人物性格進行把握,對歷史事件進行掌握,從歷史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樂趣。
一、現(xiàn)如今歷史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1.課堂氣氛不活躍
歷史作為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高中歷史的內容也比較紛繁復雜,學生如果沒有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很容易遺忘所學知識。但是畢竟學生涉世未深,理解能力有限,同時,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嚴肅,就會導致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沒有太大興趣。在這種現(xiàn)狀下,高中歷史的教學進展會比較困難,對歷史課堂教學產生不好影響,最終教學質量差,學習效率低。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1]。一旦學生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就不會再課下自主進行歷史學習,歷史的成績就會一再下滑。
2.教學觀念落后,教學理念滯
高中歷史教學中,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內容也比較復雜,學生們比較不容易記憶。與此同時,迫于高考的壓力,教師為了加快學習進度,增加課堂容量大都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只負責傳遞知識,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講解復雜繁多的歷史知識點就會占用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學生很少有時間能夠自主思考、互相討論,最終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之下,教師大都把歷史當作一門學科來看待,并不注重對于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個性的發(fā)展。所以,高中歷史教學基本上都是照著教材進行的閱讀教學,沒有發(fā)揮歷史故事的重要作用,限制了歷史教學的效果,降低了教學質量。
3.忽視了作為主體的學生地位
針對高中歷史教學,想要提高學習效果,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往往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會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為了保證歷史課程的教學進度而忽視了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最終會導致學生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另外,大部分歷史教師都知道照著書本進行講解,沒有靈活引用歷史故事,導致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理解不夠深刻,阻礙了歷史教學的進步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巧妙運用歷史故事進行高中歷史教學
1.歷史知識通過歷史故事展開
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導入趣味性歷史故事的方式激發(fā)血色合格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習效率,進而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通過歷史故事的引入,不僅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進而自主學習相關歷史知識。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跟教學思路,增強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增強教學質量。但是,教師要注意歷史故事的引用不能過長,要選取其精華部分,合理利用課堂時間[2]。例如,在學習《西安事變》時,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于西安事變的認識可以再課堂上引入周恩來的相關事跡,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通過了解事件的主人公來學習整個事件,能夠更全面的掌握整個歷史事件,最后通過教師的盡心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事件的印象。在教學內容中導入教學內容,不僅能夠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另外,將歷史故事導入課堂教學中,實際上是對高中歷史知識的高度整合,能夠將課堂教學水平進行整體提高。
2.歷史知識通過歷史故事進行講解
作為一門知識體系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都比較高的學科,歷史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同時,歷史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大,如果教師知識一味的講解課本知識,學生會比較難理解。所以,為了降低歷史學習的難度,簡化復雜的難度高的歷史知識,教師可以采用歷史故事教學法,將歷史故事穿插在歷史知識講解中,進而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
3.通過歷史故事擴充歷史知識
歷史教材中記錄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是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是無限的,不能讓有限的課文知識限制了師生的進步,教師要在課文知識的基礎上,應用歷史故事填充歷史知識,并且在歷史故事中滲透相關歷史知識以及下節(jié)課要講解的內容。在開展新的教學內容之前,教師可以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做好提前準備,在課堂上合理利用相關資料,調動學習的求知欲。教師在講述相關故事時,學生會展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并且認真聽講,然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們自主思考,找到相應答案[3]。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故事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并且是值得推廣使用的優(yōu)秀方法。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歷史故事的運用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并且可以擴充有限的課本知識,實現(xiàn)歷史故事與歷史知識的有機結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最終提高歷史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莉.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巧妙應用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6):127.
[2]李華雄.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引入的運用[J].讀與寫(教師),2018(7):158.
[3]雷娟.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積極作用[J].新課程·下旬,2015(8):318.
(作者單位:甘肅省廣河縣廣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