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萍
[摘? ? ? ? ? ?要]? 如何站在當今歷史和現(xiàn)實條件下重新審視古典詩詞在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意義,激發(fā)中等職業(yè)學生通過學習古典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來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陶冶他們的文化情操,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從有利于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三個方面出發(fā),在整體感知把握古典詩詞的基礎上,用“讀、品、思、唱”,即在聽讀中創(chuàng)設情境、品賞中感悟意境、思考中凸顯主體、誦唱中積累知識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中職學生的語言文學能力,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標準。
[關? ? 鍵? ?詞]? 古詩詞;價值意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080-02
一、重視古典詩詞教學價值
中職學校的學生生源具有特殊性,他們由于文化基礎較差、學習認知能力比普通高中生弱等因素從而缺少自信,自我認知較低,大部分中職生或多或少的有厭學情緒和學習焦慮癥,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中學語文學科是一個系統(tǒng)龐大的教學知識體系,不僅有語言知識運用、文學欣賞,還有復雜的知識結構體系,并且與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而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千年文明的精髓積淀,這里有李太白歌頌祖國壯麗山河的不朽篇章、陸放翁勵志愛國奮進的高尚情懷,有杜少陵“三吏”“ 三別”的唐代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還有李清照婉轉含蓄的兒女情長。對中職學生而言,通過誦讀、賞析這些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可以彌補他們以前文學功底的薄弱,還可以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懷,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提升他們學習的信心,激發(fā)他們在人生新的起點上奮進的激情。
(一)有助于鞏固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
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作品具有結構嚴謹、行文簡潔、氣韻飛揚、文采斐然的特點,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語言文字的精髓寶庫。我們中職語文教材所選的每一篇詩詞都是可資借鑒的經(jīng)典范文,有的寄情山水,充滿詩情畫意;有的豪放曠達,充溢愛國情懷;有的針砭時弊,入木三分。學生多讀這些古典作品,對我們偉大祖國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會與日俱增。這樣不但可彌補他們以前語文功底的薄弱,還能有效地夯實他們的語文基礎,提升個人的欣賞品位,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擔當精神。
(二)有助于發(fā)展中職學生的思維能力
宋代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無疑,至此方是長進?!鼻宕鷮W者劉開說:“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笨梢妼W與疑從來就是不可分離的關系。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疑問,才能使我們的學習有所進步,才能讓學生真正積極思考問題,不斷探索,開拓自己的多向思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智慧的靈感,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古典詩詞語言凝練、意境優(yōu)美,讀起來平仄押韻,既有客觀形象性又有思維邏輯性,有助于中職生養(yǎng)成簡潔凝練的思維品質;有利于學生駕馭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眼界和思維能力的開拓具有一定的益處。
(三)有助于提升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歷代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濃縮了中華文明的精髓,記錄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反映了五千年華夏子民的生活,透過它,可以看到中國人傳統(tǒng)的文化心態(tài)與思維方式。通過誦讀、欣賞古典詩詞,引導學生漫步在落英繽紛的古詩詞叢林之中,吸收名言佳句的芬芳,感受美輪美奐的人文氣息,積淀博大精深的文化涵養(yǎng)。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二、創(chuàng)新古詩詞的教學方法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古典詩詞的教學方法,我認為應以整體感知把握為原則,發(fā)展“讀、品、思、誦”的教學模式,即在聽讀中創(chuàng)設情境、品賞中感悟意境、思考中凸顯主體、誦唱中積累知識,來提升中職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聽讀中創(chuàng)設情境
聽能激活情緒智力的一片空間,是感知和理解一切語言和聲音的前提條件??梢月犛泄诺湓娫~填詞的歌曲,也可以聽名家的范讀,來感悟古典詩詞的基調、內容和意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詩歌情境,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觸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發(fā)展他們的認知思維,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長此以往他們便可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古典詩詞的意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寫作時的靈感。
在聽的基礎上誦讀古典詩詞,體會詩詞的平平仄仄,韻律悠長。只有讀準字音,留意古詩詞的語調節(jié)奏,氣韻平仄,把韻律感拿捏得七分準,恰到好處,才能把詩詞意境表達得通透。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使學生熟讀成誦,熟悉詩詞的內容,置身于特定的情境,把握作者當時的情感,才能感知古詩詞的美麗和氣韻。古典詩詞比現(xiàn)代詩詞更講究韻律,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要以誦讀帶動學生對其內容的理解?!皶x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只有通過反復誦讀古典詩詞,才能“耳濡目染,心領神會”,為讀通讀懂古詩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并逐步內化為個人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真正做到雅言傳文明,經(jīng)典浸人生。
我在古代詩詞單元教學實踐中,利用中職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自卑心強,但又好表現(xiàn)、不甘人后的心理,以中華詩詞經(jīng)典誦讀作為重要的載體,組織開展了“經(jīng)典誦讀”“與經(jīng)典同行”“品經(jīng)典”等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作一次主角,以誦讀、鑒賞競賽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達到較好的認知效果。
(二)品賞中感悟意境
既要讓學生獲得讀懂淺易古典詩文的能力,達到一定的文學知識積累,又要引導學生學會品賞古典文學作品,逐步朝著欣賞性、研究性學習的方向發(fā)展。這是中職語文教師教授古典文學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把握意象,品味作品的意境,在品味、揣摩之中加深理解,才能準確感悟作者的旨意所在。如我在教學宋詞柳永的《雨霖鈴》時,就重在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感悟宋詞風格。透過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楊柳、曉風 、殘月等意象的賞析,感悟柳詞的畫意美、語言美,風格的婉約美。讓學生通過“大江東去”與“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對比,來感受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從而更好地欣賞豪放派的陽剛之氣,感悟婉約派的陰柔之美。
選入中職教材的古典詩詞作品都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如《登高》《念奴嬌·赤壁懷古》《雨霖鈴》《聲聲慢》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其文學藝術價值不言而喻。但如果僅僅從字詞句上作詮釋,把文字意境優(yōu)美的詩詞割裂開來,就好比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和朦朧的月色分開,那就毫無美感可言了,這樣的教學自然無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根據(jù)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對古典詩詞作適當?shù)蔫b賞品評,讓學生慢慢認識到古詩詞的文字美、意境美以及韻味之悠長,細細體味作者之情趣,領悟文中之道理,感受文字之雅致,意境之高遠應當成為古典詩文教學的另一重要目標。
(三)思考中凸顯主體
對當代中國教育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了目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中職學生也是如此。古典詩詞教學也應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品評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
教師的放手換來學生的放聲、放膽、放情,是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關鍵。由于大多中職學生對學習古詩文中的不常用文言文字存在畏難心理,所以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應換位思考,從教授轉換到學習的角色,從一個中職學生的心理感受、所學專業(yè)以及接受文言文知識能力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把握好作品的難易程度,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多元,循序漸進,精心準備符合中職學生實際的古詩文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應以教師的思維方式來代替學生的感悟心得,教師要像愛護剛出生的嬰兒一樣珍視學生對古典詩詞作品的獨特感受和理解,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體驗,讓每一個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運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讀古詩詞,用自身的情感和生活經(jīng)歷去解讀作品,對作品進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觀察和審視作品,從而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和對作品不同的感知。教師也可蜻蜓點水,做到以點帶面,讓學生觸類旁通尋找與之有關的詩詞,或者用詩詞來注解詩詞,來加深理解。還可用情景再現(xiàn)的教學模式、模擬古詩詞創(chuàng)作時作者身處的環(huán)境和心境等,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文學劇本,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體驗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情感。讓教師成為與學生平等研討的參與者,構建一個自由平等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的情況下,自主發(fā)現(xiàn)和感悟古典詩詞的美,從而彰顯個性,實現(xiàn)自我能力的提高。
(四)誦唱中積累知識
魯迅先生筆下《三味書屋》中的那位私塾先生,“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那種陶醉于誦唱詩文的情態(tài),至今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的我們雖然已不能像他那樣誦唱古典詩詞,但是,詩文的誦唱并沒有過時,掌握古詩詞的平仄押韻及誦唱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誦唱習慣,對提高古典詩詞的學習效率依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都強調誦唱的重要性。古典詩詞從先秦的《詩經(jīng)》、戰(zhàn)國時期的《楚辭》、漢代的樂府,再到唐詩、宋詞、元曲,都是當時廣為流行的樂曲,屬于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如柳永的詞就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選入教材的古典詩詞作品都有一定的感情基調,而流行音樂是學生的最愛,語文課讓他們唱起來,讓他們把古典詩詞放入自己熟悉的音樂旋律,來誦唱這些經(jīng)典作品,這樣使學生更容易記下詩詞,積累知識,還可在吟唱中探尋、品味作品的藝術魅力。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無定法”,不是無法,更不是各種教學方法彼此孤立。針對中職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教學方法也不止這幾種。只要我們語文教師敢于探索,勇于實踐,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一定能夠提高中職學生駕馭語言文學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他們對古典詩詞的品賞能力。開啟智慧,放開眼光,雅言傳文明,經(jīng)典浸人生,重視古典詩詞教學,探索古詩文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讓五千年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勃發(fā)生機,讓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永駐。
參考文獻:
[1]李金嫻.中職古典詩詞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2]潘喆.淺論中職古典詩詞的教學[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5):68-69.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