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旋
摘 要:學生啟蒙的最佳時間段是小學階段。在小學時期,學生的行為以及思維都具有比較強的可塑性,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教師和家長都更加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德育教育更加得到重視,但是,目前小學德育教育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文章在總結目前小學德育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了應對策略,力求通過此次研究進一步促進小學德育教育事業(yè)持續(xù)健康進行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問題;有效對策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提出比較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進行大力的培養(yǎng),還需要促進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綜合水平。在小學階段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提升學生整體的道德水平,可以促進社會的更大進步。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德育教育提出一定的政策保障,進而保證了德育教育順利的實施。在這種情況下,小學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教師和家長都更加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德育教育更加得到重視,但是,目前小學德育教育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文章在總結小學德育教育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了應對策略,力求通過此次研究進一步促進小學德育教育事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一、現(xiàn)階段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家長忽視德育教育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人員觀念較為落后。相比德育教育來說,教師以及家長更加看重考試分數(shù)。在多數(shù)情況下,家長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了提高成績給小學生報各種類型的補習班。這樣將會導致在培養(yǎng)學生思想政治行為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最后將導致小學生思想道德觀念較為薄弱。
一些家長存在比較大的工作壓力,用來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一般情況下,都是爺爺、奶奶陪伴孩子的多,通常會過度的寵愛孩子,進而讓孩子的品德教育方面體現(xiàn)較弱。除此之外,我們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家長認為學生教育是教師以及學生的職責,和自己不存在一定的關系,進而忽視了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家長往往會過分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對學生實際心理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
(二)道德教育開展時間較短
現(xiàn)階段,我國道德教育研究方面還需要不斷地強化。目前,道德教育還處于探索的階段,大部分教師對道德教育存在不全面的認知。教學方法以及體系不健全,教學方法單一、陳舊,進而造成德育教育效果不佳。
(三)不能建立整體評價體系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傳統(tǒng)評價體系將會不適應當前教育發(fā)展需求。傳統(tǒng)評價的方法不夠科學,并且形式比較落后,小學生不能充分地認識自身,他們的人格也受到一定的影響。較為單一的評價方式導致學生僅注重自身單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質難以得到提升。同時,由于缺少正面的評價,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反感、畏懼的負面情緒,進而直接對德育教育產生不良影響。
二、有效解決小學德育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根據(jù)實際狀況,注重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在小學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對小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分析,進而進行更好的實踐引導。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注重情境化教學的指引,讓學生將德育教育引入到實際生活當中,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整體而言,在對教學課程內容進行安排的時候,要密切聯(lián)系實際生活,選取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在進行評估教學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想法,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在學生的勤儉節(jié)約品德課程當中,教師要將“舊物回收利用”融入課程當中,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資源的習慣。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鍛煉,進而促進小學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二)設立科學健全的德育考核制度
道德教育需要和素質教育密切聯(lián)系,其課程教學不應該和別的科目比重不一樣。當人們更好地表現(xiàn)出道德風尚的時候,就會在一定情況下對智商缺陷進行彌補。反之,當?shù)赖掠^念不足的時候,即便擁有比較高的智商,也不能對這類缺陷進行彌補。現(xiàn)階段,素質教育在比較大的范圍當中進行大力的推廣,將非常適合科學德育教育的考核制度。這樣才能夠推動應試教育變成素質教育,提升教育的質量。從教學目的角度來說,應試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存在較大的不同,其不僅僅是按照有關任務來考核,而是利用學生的道德狀況來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映,進而對學生道德思想進行更好的培養(yǎng)。
(三)在教學工作中滲透道德教育
長期以來,教育工作者往往更看重學科教學,而忽視了育人工作。事實上。在教育工作中,道德教育比學科教學更重要。因為不能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能夠從這些環(huán)節(jié)著手,將得到教育引入教學工作內,不斷加強學生道德教育。除此之外,教師能夠選擇潛移默化的方式來積極地對小學生道德教育進行引導。在教學的時候,需要注重以人為本,不僅需要大力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的能力,還需要大大提升小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四)健全德育教學的評價體系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身狀況,就需要對他們進行整體、綜合的評價。在評價的時候,教師應該通過積極評價,給學生一些尊重,對學生進行鼓勵,積極地引導學生自覺地投入德育教育中,進而產生比較好的引導效果。對德育教育評價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不但有助于綜合分析和評價學生,還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人格。例如,小學生往往會因為缺乏認知而做出許多不當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能夠注重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就能夠讓小學生思想得到轉變,進而保證小學生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五)密切聯(lián)系實際,讓德育走入實踐當中
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德育教育的質量,不僅需要融入愛家愛國、團結同學等方面的內容,還需要和學生成長的實際狀況進行聯(lián)系,盡量對小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需求進行把握。在這個基礎上,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進行自我認識,充分對社會情況進行了解,并且根據(jù)實際狀況來進行對應德育教育的活動。例如,教師需要對小學生進行美化教室活動,積極地提高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學生動手實踐活動進行組織,進而讓小學生養(yǎng)成比較好的學習習慣。
經(jīng)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當前新課程改革基礎上,要想不斷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工作,教師就需要有比較健全的德育教育觀念,選取準確的教育手段,優(yōu)化德育的評價體系,促進小學德育教育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升小學德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志強.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德育教育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4(11).
[2]張淑珍,何春林.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17).
[3]郝春玉.巨鹿縣育蕾小學“學生道德銀行”活動調查報告[J].邢臺學院學報,2017(03).
[4]劉超.在數(shù)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滲透德育教育措施探討[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