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班級管理是一項辛苦的工作,它不僅需要體力,更需要腦力,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管理藝術(shù)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因此,作為小學班主任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方法,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班級管理;賞識教育;同理心
中圖分類號:G625.1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8-0079-01
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不能只講究“勤”,更要講究“巧”。那么在小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有哪些“巧”的方法呢?筆者將多年的管理班級的“巧”方法,總結(jié)如下。
一、賞識教育,發(fā)現(xiàn)“美”
賞識教育不是單純的表揚和鼓勵,而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孩子行為中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他的“美”,從而強化孩子好的行為。同時還要適當提醒,改善薄弱項,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1.抓住點滴,放大優(yōu)點
表揚是教師教育學生比較常用的手段,但有時表揚太籠統(tǒng),學生只知道教師贊揚他了,卻不知為何贊揚他,也不能對其好的行為習慣進行強化。因此,教師在表揚時要抓住點滴,抓住細節(jié),并對學生的優(yōu)點進行放大,不但要表揚其當下好的行為,還要讓學生從表揚中看到教師的期待,在期待中不斷完善自己。
2.“夾心”式教育,苦中有甜
所謂“夾心”式教育,就是把對學生的批評話語夾在中間,兩邊是對學生的贊賞之詞。這樣一方面給犯錯的學生留足了自尊,另一方面學生也能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批評,并樂于改正。
二、充滿“期待”,越看越“美”
1.在期待中,靜待花開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通過多次的實驗發(fā)現(xiàn),教師的期待和愛能產(chǎn)生“奇跡”,也就是教師對學生充滿期待、信任、尊重,學生就會朝著教師的愿望去發(fā)展,即“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在我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我也秉承著這一理念,只要學生有一點進步我就表揚他們。在教師的期待中,學生在慢慢變化,含苞的花朵在逐漸綻放。
2.具有同理心,贏得信任
班主任的工作可謂千頭萬緒,班級一天大小的事情有十幾件甚至更多。這其中,最多的就是接受各種“訴訟”。小學生,經(jīng)常做的就是“告狀”。對此,一些班主任常常感到很煩躁,經(jīng)常學生還沒有說完就很不耐煩地打斷,甚至不想了解就直接批評。這樣做,問題并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學生也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問題也就越積越多,對教師的信任也就越來越少。
為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一定要有同理心,設(shè)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傾聽他們的心聲,讓學生的情緒找到一個宣泄口,從而贏得學生對教師的信賴與尊重。此后,教師再教給他們處理事情的方法,漸漸地學生就學會了如何為人處世,問題自然就少了,即使出現(xiàn)了問題,也能用教師教給他們的方法來解決。
三、“幫扶”政策,成就美
1.抓住差異,因材施教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睂W生也一樣,由于環(huán)境、教育、學生本身的實踐以及先天的遺傳素質(zhì)不同,學生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這些特征和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智慧、才能、興趣特點都得到發(fā)展。
2.結(jié)對幫扶,共同提高
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無論是座位的安排還是小組人員的分配上,我都結(jié)合了每個學生在性格、學習態(tài)度、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安排,讓學生根據(jù)這些差異進行結(jié)對子,進行互助式學習。
總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課題,我們必須掌握一定的管理藝術(shù),更新觀念、廣覽博識、開拓進取,不斷地、積極地探求新的思路,從而使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呂冬梅.“學困生”困境的個案研究——生活體驗視角[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6.
[2]韓葉青.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對學生學業(yè)的影響[D].南京:東南大學,2013.
作者簡介:祝麗麗(1982—),女,本科,小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