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瑜
【摘要】深化教學改革,促進有效教學構建,是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發(fā)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立足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從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等方面,具體闡述了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推進初中數學教學改革.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開放式有效數學教學的重要保障.在傳統(tǒng)數學課堂中,僵化的教學形態(tài),不利于教與學的有效互動,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弱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此,以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導向,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拓展教學面,以開放式的教學形態(tài),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基礎,是從知識與應用的視角出發(fā),實現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促進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本文以試題為例,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做如下具體闡述.
一、以生為本,拓展教學空間,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想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自主探究課堂的生成,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拓展教學空間,在開放式的教學視域之下,實現有效教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注重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形成,學生的“學”,應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實現創(chuàng)新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要踐行“生本”理念,解決教學面狹窄問題,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教師的“教”要明確定位,開放式的教學空間,為學生的“學”提供保障,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生成;再次,自主探究式創(chuàng)新應用的過程,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從教學“點”與教學“面”兩個維度實現有效開展.
例如,如圖1所示,⊙M經過坐標原點,圓心為M(-1,2),與y軸相交于點A.經過點A作直線L:y=-12x+4,且與x周相交于點B,以M為頂點的拋物線經過點C(-4,0),D(2,0).(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2)求證直線L為圓M的切線;(3)在拋物線上存在動點P,直線L與PE垂直,垂足為E,PF教與y軸平行,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得△PEF的面積最小,若存在,請求算出面積.
在日常學習中,拋物線的求算公式有多種,如“一般式”“交點式”“頂點式”,都是常用的求算公式,這就要求學生熟悉知識點,并針對題干已知,迅速做出判斷,選擇方便、快捷的公式,提高計算的正確度和效率.對該題,用“交點式”快速而簡單,不易出錯.
拋物線交x軸于點C,D,且兩點坐標已知,拋物線經過點M.為此,用交點式函數y=a(x-x1)(x-x2)可知,所求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a(x-2)(x+4).現將點M(-1,2)代入,求算出a=-29.
因此,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29x2-49x+169.
問題(2),證明切線的方法有多種,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等.但關鍵在于如何巧妙運用,讓證明過程簡單而不繁復,提高數學解題能力.在該題的解答中,三角形相似的運用,可以化解解題的復雜程度,提高解題效率.
如圖2所示,過圓心M作MG⊥y軸,且交于點G,連接AM.于是可得MG=1,AG=2.
已知直線L解析式y(tǒng)=-12x+4,可得點A,B坐標分別為(0,4)(0,8),因此,OA=4,OB=8.
在Rt△AGM和Rt△AOB中,MGAG=AOBO=12,
∴Rt△AGM∽Rt△AOB,∠BAO=∠AMG.
∵∠AMG+∠MAG=90°,∴∠AMG+∠BAO=90°.
∴∠MAB=90°即MA⊥AB,直線L與⊙M相切.
二、以學生為本,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
傳統(tǒng)數學課堂僵化,教與學的互動性不足,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欠缺,影響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創(chuàng)造發(fā)散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應用、大膽假設,實現有效教學.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教”要引導學生的“學”,讓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空間中,實現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以學生為本,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突破僵化的思維定式,在大膽假設、敢于創(chuàng)新的思維空間,實現有效數學學習的生成.
對題目中問題(3)的解答,學生往往很茫然,但實質上解題的知識應用,就在于日常的基礎知識之中.對最值問題的解答,首先要想到“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解答方法”,也要嘗試運用三角形相似,構建邊之間的比例關系,為最值關系的生成,提供條件.這才是正確的思維過程,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解題效果.
假設存在點P使得△PEF的面積最小.證明如下:
∵PF∥y軸,∴∠PFE=∠OAB,∴Rt△PEF∽Rt△BAO,
∴S△PEFS△BOA=PFAB2,
∴S△PEF=PF82+422·12×8×4=15PF2.
∴當PF取最小值時,△PEF的面積最小.
設點Px,-29x2-49x+169,Fx,-12x+4.
∴PF=-12x+4--29x2-49x+169=29x-182+7132.
基于二次函數性質,當x=18時,PF最小值為7132,△PEF的面積最小,即minS△PEF=15×71322=5 0415 210.
三、結束語
初中數學教學的優(yōu)化與調整,應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導向,優(yōu)化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模式,以開放式的數學課堂,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應立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盤活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