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詠梅 劉海紅
今年春天我將蠶卵放在科學區(qū)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很多孩子圍過來問:“老師,這是什么呀?”“您快告訴我們呀!”“我們真想知道!” 基于孩子們對蠶卵的興趣,同時也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對大班科學領域的目標要求:觀察發(fā)現(xiàn)事物前后的變化及動物生長變化的生命周期,我們開展了“蠶的秘密”主題探究活動。
面對密密麻麻的蠶卵,孩子們有的用眼睛觀察,有的用放大鏡觀察,邊觀察邊說:“是石子?!薄笆腔ǚN子嗎?”“是魚食?!薄笆悄戏綐渖辖Y的果子?!薄笆侵参锏姆柿稀!薄笆巧碁┥系男∩匙印!薄⒆觽兊牟孪肭姘俟帧N覀兏嬖V孩子們,繼續(xù)觀察會有驚人的變化。
在孩子們的盼望下,3月22日小黑點有了變化,他們激動不已地說:“原來它是活的?!薄翱矗诤诘南裥∥浵佉粯??!薄拔颐艘幌聸]感覺,好像身體軟軟的?!薄霸诜糯箸R下看它的身體細細的,上面還有黑色的毛?!薄⒆觽冞呌^察邊議論:“它是什么呀?”“是小螞蟻?”“是蜈蚣?”“不對,小螞蟻是在地上爬的,蜈蚣的腿很多,這只小黑蟲子是站著的。”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這時班上有位熱心的家長送孩子,她自己養(yǎng)過蠶,便熱情地給孩子講解起來。于是孩子們得知它們是蠶寶寶,因為像小螞蟻一樣所以也叫蟻蠶或一齡蠶。孩子們恍然大悟說:“原來這些小黑點是蠶卵??!我們班有蠶寶寶了!今天是蠶寶寶的生日?!?/p>
蠶寶寶吃什么?孩子們議論起來,有的說:“蠶寶寶吃桑葉?!庇械膭t懷疑:“它們還很小能吃桑葉嗎?”有的說:“我們小的時候要喝奶,長大了才能吃一些食物,蠶寶寶小的時候一定是喝奶?!庇械恼f:“應該像小兔子小的時候一樣吃細小的東西?!边€有的說:“它會不會吃小米呢?”“不會的,它太弱小了,身體還沒有小米大,怎么能吃下呢?”大家著急地說:“小時候的蠶寶寶到底吃什么呢?不吃東西一定會餓死的!”有個孩子建議我上網(wǎng)查一查,我立刻和孩子們一起上網(wǎng)查詢答案。資料中顯示:剛剛出生的蠶寶寶吃嫩菜葉、蒲公英葉子,還吃泡過水的茶葉。孩子們高興不已,決定先請王老師去廚房給蠶寶寶找些嫩菜葉。第二天孩子們帶來了生菜、油麥菜、白菜、蒲公英、榆樹葉等來喂蠶寶寶。
通過查詢資料孩子們還了解到:蠶寶寶多吃東西會長的又粗又大,它的身體會變成白色的,還會吐絲結繭,結出的繭經(jīng)過加工可以做衣服,種蠶的蛹則會變成蛾子飛走。隨后,我問孩子們還想了解蠶寶寶的哪些情況,孩子們紛紛說道:“蠶寶寶是怎樣長大的?”“它們的媽媽是誰?”“它們是怎樣吐絲的?”“它們是怎樣變成蛾子的?”“它們是怎樣產(chǎn)卵的?”“蠶寶寶能活多久呢?”于是我也很興奮地說:“這些問題黃老師也想知道,讓我們一起在觀察中尋找答案吧!”
在飼養(yǎng)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逐步學會了照顧蠶寶寶,還找了蠶寶寶長大的不同證據(jù):吃得多了,糞便顆粒大了,蛻皮了。
這一天孩子們和以往一樣為蠶寶寶打掃“家”,有的說:“蠶寶寶在我們的照顧下長大了一些。”有的說:“好像身體真的長了一些?!庇械恼f:“我們只發(fā)現(xiàn)身體變白了一些?!边€有的說:“這只是你們的感覺,我們就沒看出來它們身體變長了?!蔽医ㄗh大家想辦法證明蠶寶寶是不是長大了。孩子們議論起來:“我們長高、長胖了,就說明長大了?!薄拔覀兂缘亩嗔耸情L大了?!痹诮酉聛淼膸滋炖?,孩子們分組行動起來,一邊照顧蠶寶寶一邊尋找蠶寶寶長大的證據(jù)。孩子們發(fā)現(xiàn):蠶沙顆粒比前兩天收集的大了;它們吃的多了,前幾天早上喂一次桑葉就可以了,現(xiàn)在下午還要喂一次;以前蠶寶寶的足看不清,現(xiàn)在能數(shù)清蠶寶寶有16條足了。
有的孩子帶來了查找到的資料:蠶寶寶長大還需要蛻皮,每蛻一次皮就增加一齡,它要蛻四次皮變成五齡蠶。有的孩子用尺子為蠶寶寶做了第一次測量,長度是1厘米多,他們決定在蠶寶寶蛻皮后再測量一次。
這一天大家發(fā)現(xiàn)筐子里有淺棕色的東西,這時我和很多孩子圍了上來想看個究竟。“這是蠶沙吧!”“不像蠶沙,蠶沙是黑色的,這個是淺棕色的?!薄斑€皺皺的?!薄耙欢ㄊ切Q寶寶蛻下的皮?!薄白屛艺艺铱?,有沒有正在蛻皮的蠶寶寶。”大家邊找邊說:“怎么沒有呢?”“我們真想看看蠶寶寶是怎樣蛻皮的?!庇捎谛Q寶寶很小,蛻皮現(xiàn)象不明顯,所以不易被發(fā)現(xiàn)??吹胶⒆觽兪谋砬椋壹泵φf:“蠶寶寶還很小,蛻皮的時候不容易看到,不要失望喲,我們還有機會看到蠶寶寶蛻皮?!边@時測量蠶寶寶身體長度的小朋友說:“快,讓我們測量一下它身體的長度有沒有變化?!本瓦@樣孩子們發(fā)現(xiàn)今天的蠶寶寶身體長度是3厘米,和之前的測量結果比,真的長長了。
收集蠶沙的小朋友將三次收集的蠶沙分別放在標本盒中,進行比較觀察,明顯發(fā)現(xiàn)蠶沙逐漸增大。
這時孩子強烈要求將蠶寶寶帶回家中飼養(yǎng),希望能在照顧中發(fā)現(xiàn)蛻皮現(xiàn)象。班上有個孩子不敢用手摸蠶寶寶,可是她也要將蠶寶寶帶回家去,我當時很擔心蠶寶寶沒有人照顧,這時她說:“老師,我雖然不敢摸蠶寶寶,但是姥姥給我找了鑷子,我用鑷子夾?!蔽艺f:“蠶寶寶會不會很疼?。俊彼α诵φf:“不會的,姥姥已經(jīng)在鑷子上裹上棉花了,不會傷害蠶寶寶的?!笨梢姾⒆觽兎浅S袗坌摹⒍邑熑我庾R也在逐步增強。
班級活動的開展一定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我將活動目的用微信形式告訴家長,使家長及時了解班級活動的開展情況,還在裝蠶寶寶的盒子上貼上溫馨提示,使家長的指導有目的、有針對性。
當家長們將蠶寶寶蛻皮的珍貴影像帶給我們分享時,孩子們開心地說:“終于看到蠶寶寶蛻皮啦!”孩子們邊看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蠶寶寶從頭開始一節(jié)一節(jié)地向身體后面蛻皮?!薄靶Q寶寶的身體不停地扭動?!薄靶Q寶寶一定很難受吧!”孩子們還及時為蛻完皮的蠶寶寶進行了測量,身長4厘米多。就這樣我們在4月7日和13日親眼目睹了蠶寶寶第三次和第四次蛻皮的過程,使孩子們大飽眼福。
蠶寶寶的生長變化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每天餐后、環(huán)節(jié)過渡時他們都要去觀察蠶寶寶有沒有新變化。這一天,孩子們清理蠶寶寶的家時,發(fā)現(xiàn)蠶寶寶有變化:“蠶寶寶生病了,它在筐里不吃也不動,還在角落里轉來轉去,身體變得皺皺的?!焙⒆觽儑@這個話題議論起來:“蠶寶寶生病了要趕快送醫(yī)院,讓醫(yī)生看看?!薄耙蛯櫸镝t(yī)院,那里的醫(yī)生會給貓、狗看病,一定也會給蠶寶寶看病的,因為它們都是動物。”孩子們的話真讓我感動,字字句句流露出關愛生命的情感。還沒等我說話,班上有個孩子大聲說:“我有一本科學書上就有答案,告訴你們吧,它要吐絲啦!”孩子們對他的話半信半疑,有的說:“我爸爸是動物園的科普講師,什么都知道,我回家問問他就有答案了?!薄拔覌寢屖巧暇W(wǎng)高手,我回家和媽媽一起上網(wǎng)看看,明天告訴你們?!薄懊魈煳野盐业目茖W書帶來,讓你們看看我說的是不是真的!”
第二天孩子們紛紛將自己的答案帶到班中,在分享中孩子們了解到:蠶寶寶要吐絲了;我們要為它們準備一些小房子,讓它們把絲固定在房子四周,建構自己的“絲房”。孩子們從美工區(qū)找來了藥盒、牙膏盒親手為蠶寶寶制作小房子,小心翼翼地把要吐絲的蠶寶寶一只只捏到“小房子”里。
由于蠶寶寶吐絲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除了能看到的部分外,其他過程就用照片來呈現(xiàn),以豐富孩子的感知經(jīng)驗,體會蠶寶寶結繭的艱辛。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到的蠶吐絲的過程:“蠶寶寶用口器吐絲。吐絲時晃著頭,先把絲固定在小房子的四周,然后在里面吐絲。蠶絲由少到多,由薄到厚。最后我們都看不見蠶寶寶了,它把自己裹在里面。”
第二天孩子們發(fā)現(xiàn)蠶寶寶把自己包了起來,有些擔心地問:“它們怎么呼吸呀,一定會憋死的?!薄笆窃谏鷮殞殕??”“也許過幾天就會有變化,我們可以等等啊。”我說:“對呀!也許過幾天它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