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燕
【摘要】深靜脈置管術是傳統(tǒng)的測量中心靜脈壓和快速補液的手段,同時也可用作輸血、輸液腫瘤化療及腸外營養(yǎng)的通道,建立一條高質量的可重復使用的靜脈通道,不僅可以減少患者的多次穿刺的痛苦,減少患者對輸液的壓力,更重要的是搶救患者贏得時間,也避免血管刺激性藥物如化療藥、完全胃腸外營養(yǎng)等對外周靜脈的破壞和對局部組織的刺激,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1]
【關鍵詞】深靜脈置管術;適應癥;禁忌癥;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2-163-01
1 深靜脈置管適應證
(1)嚴重創(chuàng)傷、休克及急性循環(huán)機能衰竭等為重病人;(2)需長期輸液或經靜脈抗生素治療者;(3)全靜脈營養(yǎng);(4)需要接受大量、快速輸血、輸液的病人,同時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或置入Swan-Ganz導管來指導輸液和評價心功能;(5)心血管機能代償不全的病人,在進行危險性較大的手術或手術本身會引起血流動力學變化如嗜鉻細胞瘤、大動脈瘤和心內直視手術等;(6)安置心臟臨時起搏器;(7)腫瘤病人接受化療等刺激性比較大的藥物時;(8)研究藥物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作用時收集有關資料;(9)外周穿刺困難者;(10)臨時血液透析。
2 禁忌證
(1)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易出血和感染的;(2)所選靜脈通路有梗塞和損傷的;(3)大面積燒傷合并感染并高熱時,避免引起敗血癥;(4)穿刺部位有炎癥,胸部有畸形的;(5)嚴重肺氣腫劇烈咳嗽者慎用鎖骨下靜脈;(6)不合作或躁動者應予以適當鎮(zhèn)靜和麻醉;(7)極度衰竭者慎用。
3 置管方法
術前向患者解釋置管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介紹置管的簡要過程,消除患者的緊張、疑慮情緒,取得合作?;颊呷『线m體位,常規(guī)備皮消毒手術野,鋪無菌巾,靜脈穿刺成功后,置入導引鋼絲,應用皮膚擴張器擴張皮膚后,置入靜脈留置導管至適當深度(一般在10~15 cm 內),退出鋼絲,縫針固定,末端接肝素帽。
4 穿刺的部位
(1)頸外靜脈穿刺;(2)鎖骨下靜脈穿刺;(3)股靜脈穿刺。由于股靜脈穿刺部位較低,易于被大小便污染,因此,一般以選擇鎖骨下靜脈穿刺為主,便于護理,也有利于導管的護理。
5 置管時常見問題處理
①穿刺失?。捍┐糖耙欢ㄒ浞诌x擇好血管,可有計劃地選擇導管型號、穿刺角度、穿刺部位,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②導管異位:穿刺前進行充分評估,包括預穿刺途徑、有無感染源、外傷史、手術史、放療史、靜脈血栓形成史、患者的配合程度、穿刺部位的活動程度。③誤穿:熟練的穿刺技術可避免同一部位反復穿刺導致血管損傷或誤入動脈,可減少置管引起的出血、血腫,也有部分患者因凝血功能差而致出血,此時應局部壓迫止血30 min 后用沙袋壓迫12 h 以上,必要時可靜脈滴注凝血酶原復合物等止血藥。
6 置管后的護理問題
6.1 導管護理 導管要妥善固定,避免打折和扭曲,防止機械性堵塞。如血液回流到導管內時間過長,可因凝血引起堵塞導管。
6.2 導管沖洗 每次靜脈輸液前,以生理鹽水沖管,輸液完畢后,用肝素鹽水稀釋液(1∶100) 5ml 做正壓封管。研究表明,肝素鹽水能顯著降低細菌群落聚集。配制好的肝素鹽水稀釋液,可以保存24h,為避免感染,超過24h 應棄去重新配制。在輸液過程中,為保持管道通暢,應先輸乳劑,后輸非乳劑,輸入酸性或堿性藥物之間,以及輸入刺激性強的藥物和黏附性強的藥物前后,應用生理鹽水沖洗導管。
6.3 穿刺部位護理 穿刺部位應每周消毒處理、更換透明貼膜2次。護理穿刺部位時,要注意消毒雙手,嚴格按常規(guī)操作。局部以碘伏棉球消毒, 面積10cm×10cm, 待干2min, 用透明貼膜覆蓋穿刺部位并注明更換日期。穿刺部位一旦被污染,應立即嚴格消毒,立即更換。更換透明貼膜時,應自下向上拆除貼膜,防止導管脫出。
6.4 導管固定 導管一定藥妥善固定,嚴防折斷、脫落或空氣栓塞發(fā)生,當患者睡眠、翻身、更衣、沐浴、活動時藥嚴加注意。
7 穿刺后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護理觀察
7.1 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腫
熟練的穿刺技術可避免,穿刺畢囑患者避免肢體過度活動,局部加壓包扎,觀察有無滲血及血腫,置管術后24h可適當握拳,做肢體屈伸活動。
7.2 靜脈炎
置管早期出現(xiàn)的靜脈炎通常與穿刺插管過程中靜脈壁受到刺激即機械性損傷有關,為物理性靜脈炎,如操作中損傷血管內膜、手套上滑石粉未沖洗干凈、患者血管條件差、深靜脈置管后血流緩慢、導管在血管內導物刺激有關;后期出現(xiàn)的靜脈炎與化學刺激及病人的特殊體質有關,如尖端不在中心靜脈內的導管輸入刺激性藥物,或是在小靜脈內放置過大的導管而引起靜脈炎,為化學性靜脈炎。
預防措施:建立最大無菌屏障;嚴格無菌操作;減少機械性刺激;選擇合適導管;如果病人有靜脈炎史,應告知醫(yī)師,以便使用非類固醇消炎類藥進行預防或輔助治療;加強置管后的護理。[2]
7.3 導管堵塞
與導管的正確維護、輸入藥物種類及輸注血制品有關。常見于血凝塊堵塞,靜脈高營養(yǎng)時部分靜脈營養(yǎng)物質粘附于管腔內壁所致的堵塞。置管后同時使用正壓接頭,所有導管均應接上肝素帽,掌握正確的沖管封管技術,輸液前后必須用肝素液脈沖式沖管,使沖洗液在管腔內形成湍流,清潔和漂凈導管,注意藥物之間的不相容性,合理安排輸液順序,注意藥物間配伍禁忌,再次輸液時,要先回抽,檢查管腔有無栓塞。
7.4 導管移位或脫出
深靜脈置管后應妥善固定。在留置中發(fā)生滑脫,除了導管固定不妥、病人意外拔脫等原因外,病人用力咳嗽使胸內壓瞬間升高,導管向外退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預防:應加強巡視,做好床邊交接班,將導管留在皮膚外的刻度列入交接班內容,以便于及時確認導管有無移位;固定好導管,縫皮時應打雙結固定,換敷料時動作應輕柔,適度按壓;除穿刺點用敷貼固定外,在距穿刺點5cm處再用膠布固定,固定部位避開關節(jié)和凹陷處;若發(fā)現(xiàn)導管已向外滑脫,經嚴格消毒后方可送入血管內,當導管外移抽回血不利及輸液不暢時,必須拔除導管,必要時重置。[3]
總結
深靜脈置管的使用對于建立快速血管通路,及時準確快速給藥提供了方便,為重癥患者的搶救提供了保障,而且大大提高了搶救的成功率,同時也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在深靜脈穿刺成功后, 優(yōu)質的護理能有效的延長置管時間,不同程度的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由此可見,有效護理在深靜脈置管中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正巧.深靜脈穿刺的臨床運用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33(2):146
[2] 高玉芳.如何預防院內感染[J] 1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 2001, 20 (9) : 4131
[3] 任麗華,唐飛.深靜脈置管術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華北國防醫(yī)藥,2007,19(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