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凌霞
我園地處九曲黃河岸邊,美麗的鳳凰古城,滔滔不絕的母親河,孕育了—代又一代勤勞善良的人民,也為幼兒教育帶來了更開放、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近年來,我園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依托課題研究,根據長期的摸索實踐和幼兒園實際情況,確立了“生長教育”園本課程,即順頁應兒童天性,尊重兒童之間的個體差異,積極拓展周邊資源,引導幼兒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在優(yōu)秀經典文化的熏染下,在自由自在的活動中,構建幸福、和諧、健康、快樂的人生。“生長教育”園本課程,旨在遵循兒童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充分利用自然、鄉(xiāng)土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適宜幼兒發(fā)展的環(huán)境,構建和實施生態(tài)、開放的課程體系。
一、在活動中走進自然,親近自然
盧梭在他的自然主義教育理論中呼吁:讓幼兒“回歸自然”。在孩子們的眼睛里,大自然是一部神奇的教科書,是一個絢麗多姿、充滿無數(shù)問題的世界。自然界的草長鶯飛、花開花謝,都深深地牽動著幼兒的心。為了讓幼兒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獨特的魅力,我們經常組織幼兒走進“綠色的課堂”,探尋大自然的無窮奧秘。
(一)走進植物園,喚醒宣心
在主題活動“春天的花兒”中,我們組織幼兒走進生態(tài)植物園,近距離感受大自然。一進入植物園,孩子們就被連翹纏繞的金燦燦的拱形門吸引住了:“哇,好漂亮的黃花呀!“真像一座花房子!”眼尖的孩子還發(fā)現(xiàn)了迎春花有六個瓣,連翹花只有四個瓣。另外,植物園里粉的榆葉梅、桃花,紅的杜鵑、紅王子錦帶,紫的芭蕾蘋果、紫荊,黃的蠟梅,白的梨花、白玉蘭……姹紫嫣紅,竟相綻放,引得孩子們一陣降驚呼。孩子們像一只只彩蝶一般,穿梭在五顏六色的花海中,聞花香,賞花色,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大自然繽紛的色彩,喚醒了孩子們純真的童心,也讓植物園成了孩子們天然的學習場所。
(二)走進黃河,觸摸春天
在主題活動“鳳凰城文化”中,我們結合季節(jié)特點,組織開展了親子活動“走進母親河,觸摸春天”。孩子們在寬闊的河床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心情格外放松。隨著一個個動物造型的風箏隨風而起,扶搖直上,孩子們發(fā)出了陣陣歡呼聲。有的孩子索性脫掉了鞋襪,在河灘上奔跑、打鬧、跳躍、呼喊,或是堆沙堡,或是做沙雕,抑或是踩河水,與天空中比高競翔的風箏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孩子們都煥發(fā)出了童年特有的激情與歡樂。
(三)走進鄉(xiāng)村,師幼同樂
在主題活動“美麗家園”中,教師帶領幼兒共同走進鄉(xiāng)村的蔬菜大棚,了解蔬菜的奧秘。進入暖棚后,孩子們馬上被大大小小的西紅柿吸引了,他們興奮地看看這里,摸摸那里,有的還湊上去用鼻子嗅一嗅,遇到不懂的問題便圍著菜農爺爺嘰嘰喳喳地問個不停。在菜農爺爺?shù)闹v解下,孩子們了解了西紅柿的種植和生長過程,還親手采摘了西紅柿?!皫熡淄瑯粪l(xiāng)村游”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生活,增加了他們對農業(yè)科普知識的了解,還為幼兒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接觸社會、親近大自然的機會。
走進自然,讓孩子多一份親身感受與體驗的機會;走進自然,讓孩子學會觀察與思考;走進自然,更能讓孩子快樂無限。
二、在活動中感受經典,傳承文明
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文化軟實力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的悠久文明和燦爛文化正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xiàn)。在幼兒園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對提升幼兒綜合素質,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讓文明與孩子對話
戶外,低矮的木樁小路,鍛煉幼兒力量的諸葛秤,富有濃郁鄉(xiāng)土特色的小磨房,鍛煉幼兒手腳協(xié)調能力的浮樁,考驗幼兒膽識的木制攀登架,以及發(fā)展幼兒平衡能力的軟橋,等等。一系列鄉(xiāng)土木制玩具構成了一幅充滿田園氣息的風景畫,對孩子們來說,這無疑是為他們開辟了一片自由探索的新天地。
室內,不同樓層創(chuàng)設風格各異的主題環(huán)境。一樓走廊以“自然風情”為主題,西面用懸垂的柳枝、盛開的鮮花、逼真的果實等裝點,營造出一種郁郁蔥蔥、繁花盛開的景象,體現(xiàn)出天然、清新、有生命力的特點;東面則用富有動感的海草以及形態(tài)各異、精巧別致的海洋生物等裝飾,將人帶入新奇神秘的“海底世界”。二樓以“風土人情”為主題,圍繞民俗文化、各地景致創(chuàng)設,盡顯溫馨、優(yōu)雅,富含文化氣息。
園內外美化與功能的結合,富有特色的環(huán)境布置,讓每一個教師、孩子和家長都成了環(huán)境布置的主人和重要參與者,讓幼兒園成了幼兒文明成長的樂園。
(二)書香閱讀,讓經典走近孩子
兒童越早進入閱讀的世界,越容易獲得精神的成長。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我園啟動了“閱讀啟迪童心,書香潤澤童年”讀書工程,積極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不斷加大圖書室投資力度,在原有藏書的基礎上繼續(xù)購進中外經典繪本、圖書,為家長、教師和幼兒不斷送上精神大餐。通過開展“三個一”活動(每周推薦一本好圖書、每天餐前閱讀一本好繪本、每天睡前傾聽一個好故事)、古詩唱誦展演、詠春賽詩會、故事大王比賽、自制圖書、圖書漂流等活動,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形成閱讀習慣,為其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系列讀書活動的開展,讓每一個孩子在“愛讀書、讀好書”的濃厚書香氛圍中,成為“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擁有一個“塞滿”故事的童年。
(三)鄉(xiāng)土文化,讓傳統(tǒng)浸潤孩子心靈
我園地處東營市利津縣,雖然是個小城,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著千年歷史傳承的鐵門關遺址、美輪美奐的柳編技藝、馳名中外的利津水煎包等,共同孕育成了利津獨具特色的文化底蘊。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家鄉(xiāng)的文化特色,我們組織開展了“我愛鳳凰城”“好吃的水煎包”“巧手編織”等主題活動,教師和幼兒一起到鳳凰廣場漫步,和爸爸媽媽打水煎包,跟著柳編傳統(tǒng)藝人學習編筐子……一系列富有鄉(xiāng)土特色的活動,使孩子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感受到了老一輩人的勤勞和智慧。
三、在活動中走近動物,感受生命
喜歡和小動物一起玩耍,是幼兒的天性。研究表明,飼養(yǎng)小動物可以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與小動物嬉戲的過程中,幼兒能真切地感受到動物的發(fā)展變化,從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一)親親孔雀,見證成長
在主題活動“漂亮的孔雀”中,美麗、優(yōu)雅的孔雀成了孩子們密切關注的對象,孔雀五彩灑金的尾巴尤其受孩子們喜愛。孩子們一有時間就跑到飼養(yǎng)角,穿上鮮亮的服裝,揮舞美麗的紗巾,和孔雀媲美,逗引孔雀開屏?;顒舆^程中,孩子們通過親身觀察和觀看視頻、照片等,對孔雀進行跟蹤觀察,從孔雀下蛋,到孵小孔雀,再到孔雀寶寶出生、長大,見證了孔雀寶寶的整個成長過程。在飼養(yǎng)觀察的過程中,孩子們對孔雀有了更加深入細致的了解,包括會開屏的孔雀是雄孔雀,尾巴短小的是雌孔雀;孔雀除了愛吃青菜以外,還喜歡吃各種草籽、樹種、稻谷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有效地增進了幼兒的責任意識和任務意識,豐富了他們對生命的感受和了解。
(二)親親蠶寶寶,培植愛心
在主題活動“動物世界”中,教師帶著孩子們來到了農家養(yǎng)蠶室??吹叫Q床上爬滿了白白胖胖的蠶寶寶,孩子們興奮極了,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蠶寶寶真可愛!”“它真像個大豆蟲!”“它的身體好軟??!”帶著新奇和疑問,孩子們認真地聆聽了養(yǎng)蠶阿姨生動的講解,知道了蠶蛻皮、吐絲結繭、飛蛾破繭等生長過程。參觀結束后,在孩子們的要求下,養(yǎng)蠶阿姨還送給孩子們很多蠶寶寶。每到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都會采摘新鮮的桑葉喂給蠶寶寶吃,給蠶寶寶處理糞便,繪畫表征。在喂養(yǎng)蠶寶寶的過程中,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耐心、細心和愛心。
一次次與自然界動物的面對面,點燃了孩子心中愛的火花,并將為他們的童年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四、在活動中感受快樂,釋放快樂
童年是決樂的、熱情的、充滿歡聲笑語的,這一點在園本課程所特有的主題活動中得到了較好的詮釋,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孩子們的快樂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也使得“兒童的一百種語言”得到了盡情展示。
(一)戶外活動中的快樂
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是孩子們放飛自我、盡情玩樂的美好時刻。在孩子們的演繹下,跳大繩、走高蹺、跳房子、老鷹捉小雞等五花八門的傳統(tǒng)游戲,綻放出新時代特有的風采。此外,我們本著變廢為寶、廢物利用的原則,與家長、孩子共同制作了多種戶外活動用具,有鍛煉拋接能力的五彩飛碟,有以推、拉、滾為主的獨輪小車,有可扔可跳的多功能大沙包,還有七彩流星球,等等。一到戶外活動時間,幼兒園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歡笑聲、吶喊聲匯成一曲動人的旋律,飄蕩在每一個角落。
(二)區(qū)域活動中的快樂
區(qū)域材料的投放應凸顯地域和主題特色。我們將黃河岸邊特有的紅泥、蘆葦稈、柳條等投放到主題活動中,并且隨著孩子們的興趣需要隨時增減。鄉(xiāng)土的、現(xiàn)代的、益智的、有趣的,擺滿了活動室的角角落落,可謂琳瑯滿目,豐富多彩。這邊“動物象棋”正廝殺得激烈,那邊“快樂翻繩”也是花樣百出,另一邊正在專心致志地進行“種子拼擺”呢。就這樣,孩子們在一次次全神貫注的活動中獲得快樂,在一個個“你輸我贏”中釋放快樂。
五彩繽紛的活動豐富了我們的課程,也讓生長教育真正扎根在利津一幼,浸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促使他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