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評價是有目的、有系統(tǒng)地對幼兒能力發(fā)展和幼兒美術活動進行客觀的了解,為進一步開展好美術教育和指導提供依據(jù)。幼兒園美術活動的評價包括貫穿于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評價和對作品的評價。通過評價,教師能了解幼兒當前水平,即幼兒美術能力達到的水平和美術活動中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反思教育活動的成功和失誤。經(jīng)過評價和反思,對幼兒未來的發(fā)展作出預測,進一步制訂出新的美術教育目標和相應的教育方案。
一、當前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評價存在的問題
現(xiàn)在很多教師開始重視美術活動中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及作品評價,但是由于此前長期缺少必要的指導,幼兒美術活動中評價環(huán)節(jié)存在大量問題,并不是短時間就能徹底解決的。
(一)重教師評價輕幼兒表達
一言堂現(xiàn)象突出。很多美術活動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不少教師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忽略了幼兒的參與和表達。即使教師請愿意講話的幼兒表達,也常常是幼兒被教師的觀點所左右,走向了認同教師認為的最佳答案,喪失了幼兒評價的主體性。由此導致,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個人想法吞噬了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性,活動評價淪為教師的主場,兒童失去了聲音。
(二)重作品評價輕過程評價
以結果為導向的幼兒園美術活動,把作品作為評價一節(jié)活動成敗,幼兒美術能力水平的依據(jù)。這種現(xiàn)象,生活中司空見慣,尤其在家長中間普遍存在,不少家長只會用好與壞對孩子作品進行評價。這種簡單而缺少過程的評價,無意間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甚至把孩子與生俱來的藝術潛質與學習美術的興趣、自信心破壞得無影無蹤。
(三)重橫向比較輕個性表現(xiàn)
美術活動評價環(huán)節(jié)還存在著重橫向比較輕視個性表現(xiàn)的問題。不少教師將造型是否完整、色彩是否鮮艷、線條是否流暢、畫面是否飽滿,看作評價的重要要素,實質上,依舊站在技能技巧的角度進行評價,缺乏兒童立場,忽略或者輕視幼兒作畫中流露出的獨具個人色彩的情感自然是應有之義。教師不應該更不能將范例當作標準,而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尋找其作品的兒童意義、兒童的情感、兒童的想象等,肯定的是兒童特征,而不是所謂的“完美”,更不能因為兒童式的瑕疵,隨便進行否定。
二、對美術活動中評價的再認識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藝術領域的教育教學,做出這樣的建議:“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xiàn)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xiàn)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chuàng)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庇纱丝梢缘贸?,幼兒美術活動評價應該堅持以下幾個特點:
(一)堅持平等開放自主的兒宣觀
重新定位教師和幼兒的角色,樹立幼兒是活動主體的意識,擺正自己的位置。教師是活動關鍵時刻的幫助者、是幼兒遇到困難時的支持者、是幼兒挑戰(zhàn)困難時的鼓勵者和指導者,而不是替代者、牽引者、掌控者。
(二)堅持尊重幼兒自發(fā)的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本著“尊重自主、快樂創(chuàng)造”的宗旨,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從環(huán)境中感受美,從動手操作中創(chuàng)造美。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讓他們能夠自由設想,大膽想象,主動參與,才能萌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對幼兒一點一滴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及時抓住時機引導他們發(fā)揮出來,而不是機械地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衡量好與不好,美與不美。
(三)堅持用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導其提高
以豐富的審美活動和濃厚的審美氛圍,引導、激發(fā)幼兒將眼睛看到的美,心中感受到的美,轉為語言、行動,并以適合的方式表達出來。美從外而內進入幼兒心靈,又從幼兒的心靈流淌出來。美滋養(yǎng)了幼兒的心靈,凈化了幼兒的心靈,無疑對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有著巨大的幫助。
三、美術活動多元評價的實踐探索
這里所謂的多元評價,是站在兒童的立場,基于兒童表達,尊重其創(chuàng)思維造和想象力的面向未來的評價,旨在提高幼兒美術欣賞水平和藝術修養(yǎng),促進幼兒發(fā)展。
(一)眼里有過程: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多元評價形式
1.過程中的隨機評價
美術活動是豐富的,是綜合的,幼兒在其中的表現(xiàn),是一種綜合的表現(xiàn),并不僅僅停留在所謂的“美術”上。在不斷的對話和表達中,幼兒也在不斷深化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建構自己的表達語言,豐富自己的詞語和想象。
以下是執(zhí)教“海底世界”時,孩子不同的表達和想象。(見下表)
感知和理解是幼兒園美術欣賞活動的重要部分。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開展作品欣賞,感知、體驗和理解作品。為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欣賞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語言、肢體、音效等對孩子的行為作出回應和反饋,即有效的師幼互動。教師的語言可以是肯定的、鼓勵的、啟發(fā)的、小結性質的等。此類評價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孩子持續(xù)觀察、想象、表達。
與此同時,教師在幼兒創(chuàng)作過程中進行隨機的個別評價,比如從構思、主動性、興趣、專注力、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熟練操作工具等方面進行評價。特別是,幼兒是否真的從欣賞活動中受到審美啟發(fā),從而表現(xiàn)出一定創(chuàng)造力,這是教師觀察和評價的重點。
2.對幼兒作品的個性評價
幼兒的美術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兒美術能力水平,但并不存在絕對的等價關系。所以我們在評價的時候,需要盡可能多地把握評價項,如對作品從構圖、造型、設色、創(chuàng)意等方面把握,以檢驗美術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和意義。
一個成功的美術活動,對幼兒的發(fā)展是多方面的,而不僅僅局限在美術方面。因此教師的評價也應該是多領域、多維度的,不能局限于就美術而談美術。比如,可以從材料的運用、色彩的搭配、構圖等去把握幼兒的個性創(chuàng)意,從而對幼兒作品作出個性評價。
幼兒的作品不是呆板的、千篇一律的,而是呈現(xiàn)不同的個性,抒發(fā)著每個孩子內心的故事。每個兒童都是精彩的,因此我們的評價從其個性出發(fā),就能收獲精彩。
(二)眼里有孩子:多角色參與的互動式評價
作品評價常是美術教學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評價環(huán)節(jié),作為創(chuàng)作的主體,幼兒當然應該參與評價。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經(jīng)驗,對作品的評價常常有著獨特的味道和意義,是成人不能想象的。
1.幼兒自我評價
例:“海底世界”欣賞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紛紛上來要說出自己的想法。
幼1:有一天天氣很好,一只蝸牛離開家去買菜,它遇見了一座很陡的小橋,正在想辦法爬過去。(師:你講的是自己的作品吧,關于蝸牛的故事,真好聽。)
當幼兒進行自我評價時,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自信,像個畫家一樣介紹自己的杰作,比如作品的創(chuàng)意、所用的材料、情感和故事以及與其他作品不同的地方。這時候,教師和其他幼兒要尊重該幼兒,不干預,不否定,認真聽其說完。
2.同伴評價
(1)直抒胸臆的語言評價
幼2:我覺得這幅作品顏色用得不好,因為底色是紅色的,就不能再用紅色的紙,不然就看不出來了。(同樣是對“海底世界”創(chuàng)作作品的評價)
當同伴相互評價時,當幼兒用“我喜歡……”“我覺得……地方很美,很特別”時,尤其是幼兒說“畫得很好”時,教師要追問,好在哪里,美在哪里,鼓勵幼兒敢于發(fā)現(xiàn)同伴作品的特別之處,從中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和特長,愿意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
(2)富有情趣的角色評價
長時間運用語言評價,會令孩子感到乏味無趣,而巧妙地利用一些富有情趣的角色來進行評價,評價的效果馬上就會顯現(xiàn),使評價更有具體性、針對性,也使幼兒感受到評價活動富有趣味性。如在畫“好玩的猴子”活動中,教師結合新年的到來,鼓勵孩子們用貼小燈籠的方式對同伴的作品作出評價。
3.教師評價
教師在作出評價的時候,應該注意眼光不能只落在畫得像、畫得好上,面對那些有自己創(chuàng)意的、形象“可笑”的作品一味訓斥或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就會壓抑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扭曲了幼兒個性品質的健康發(fā)展。
評價不僅是教師對幼兒繪畫作品及作畫過程的指導手段,也是集思廣益、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的過程?!翱隙ㄓ變鹤髌返膬?yōu)點,用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導其提高?!比纭澳惆缪莸拇蠡依锹曇粽嫦瘢潜砬樵賰匆稽c就更好了”等。教師不能給予幼兒標準化的評價,但是當幼兒的表現(xiàn)有待改進時,也要給予合理的建議,而不是全盤接收和肯定。
(三)眼里有課程:重有效的教學評價
從整個教學的角度看,美術活動的評價,實質上包含在大教學評價活動之中,既有普遍的特征,也有獨特的領域特點。所以,在探索美術活動的評價方式的時候,我們要充分利用已形成的教學活動評價表,比如從教學目標、活動設計,教師的教學方法、行為理念、材料提供,以及孩子的學習等一系列指標進行評價,又要站在美術活動的特征上,深入分析美術活動,提升美術活動質量,重點關注幼兒如何學和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四、多元評價的活動成效
經(jīng)過探索和實踐,基于兒童未來發(fā)展的多元評價美術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提升了教師開展美術教育教學水平,而且整體推動了幼兒欣賞、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了幼兒發(fā)展、教師發(fā)展。綜合看來,多元評價活動取得的成效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幼兒更積極自信了
在我們幼兒園里,隨處可見幼兒的思想和觀點,且多數(shù)是以繪畫、手工藝等藝術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這反映出幼兒更加積極自信了。在每個樓層的走廊里,都擺放著孩子們的作品,一樓擺放的是小班孩子的創(chuàng)意美術、玩色作品,二樓是名畫欣賞作品和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三樓是大班孩子的科幻畫作品。琳瑯滿目的創(chuàng)造,不僅豐富了幼兒園環(huán)境,也給更多的幼兒創(chuàng)造了欣賞和相互評價的機會。
(二)幼兒的想象力更豐富了
實踐證明,幼兒對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做出反應的熱烈程度,以及對線條、形狀和色彩的感受,圍繞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開的想象能力,是成人所不及的。通過我們的實踐和研究,在多元評價體系下,孩子的想象力更加豐富了。他們能積極對同伴的作品所表現(xiàn)的內容進行評價,積極介紹自己作品里的故事,給自己的作品起名字,給同伴提建議等,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展。如欣賞了米羅的《變身》之后,孩子們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了自己心目中的變形人。
(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了
評價作品最主要的通道是語言。在多元化的評價活動中,幼兒從欣賞作品的色彩、線條、形狀、構圖以及所描繪的事物或情節(jié)等,獲取了大量感性信息,并作出情感回應,在與教師、同伴的對話和討論中,會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用自己的經(jīng)驗語言表達出來。在寬松而自由的環(huán)境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過我們的探究和實踐,幼兒在欣賞活動中更加善于獨立思考,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人云亦云;他們能大膽發(fā)問,并積極嘗試解決和回答;他們會就某些問題展開積極的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幼兒不斷豐富著自己的內心感受,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他們常用“我認為……”“我覺得……”“我有一種感覺……”等進行表達,這些都表現(xiàn)出孩子們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孩子獲得了自信和快樂。
在對同伴的科幻畫的評價中,兒童表述了自己對這幅作品的理解:“他像個怪物,想要破壞星球。”“他伸著手臂想抓壞人,在晚上拼命地喊叫?!薄熬拖裎疑鷼獾臉幼?。像我媽媽不愛小動物的樣子?!薄八齻儧]有嘴巴,感覺壞人不讓他們喊救命,要不然他們又要被救走了。”這種語言的表達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四)師生關系更融洽了
讓幼兒參與評價,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表達熱情,滿足了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通過同伴間的相互交流,便于幼兒發(fā)現(xiàn)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吸取同伴的優(yōu)點,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彼此看到優(yōu)點,獲得了健康個性的發(fā)展。教師采用多元的評價標準體系,站在充分理解幼兒的創(chuàng)作心理,了解幼兒的美術語言,讀懂幼兒的每幅作品,這種寬容、欣賞和接納,使教師看到了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
總之,在美術活動的評價中,教師和家長對幼兒的奇思妙想應善待而非否定,只有尊重孩子,多問幾個為什么,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實心態(tài),促進生命有質量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