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WAZA Muluken Tadesse,董恩國,雷蒞平
(1.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汽車與交通學院,天津 300222;2.天津公用技師學院,天津 300111)
當今社會,教育正處于國際化進程當中,跨國界的國際交流傳播已經成為教育發(fā)展的趨勢,與國際接軌成為應用型高校發(fā)展的大趨勢。目前,全國應用型高校約占本科院校的78.6%,已經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大半江山”,應用型高校的國際化發(fā)展關系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發(fā)展,而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在國際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2]。擁有具有優(yōu)秀國際交流能力的工程教育教師,既能確保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備流暢的外語表達能力、廣闊的國際化視野以及豐富的跨國文化知識的綜合型高素質國際化人才[3-6],也能在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推進作用,因此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越來越重要。
當今時代跨文化、跨國界的相互交流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頻繁。每個國家為了有效地傳播本國的知識體系、教育體制、民族文化,都在積極地開展國際間的交流合作[7]。為了快速有效地樹立本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很多國家都在大力發(fā)展國際教育合作,通過合作辦學、教師交流等方式積極向世界傳播本國的科學文化信息。從國外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發(fā)展狀況中可以看出,教師與教育體系分離不開,與國際化軌道分離不開,國際化教師的發(fā)展關系著整個國家教育的發(fā)展,跨國教師間的交流合作給本國社會經濟和人文環(huán)境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教師必須在國際交流能力方面有所發(fā)展和提高,要全面提高高校教師的素養(yǎng)以及國際化水平[8-11]。提高高校教師國際交流能力,不僅要從研究型高校教師著手,更要在應用型高校教師中展開。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提高,是我國高等教育步入國際軌道的關鍵因素。
國際交流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外語應用能力,對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來說,要能看懂外國文獻資料,要有一定的專業(yè)詞匯量,要能用外語進行論文的撰寫,還要具備較嫻熟的口語交流能力。在我國應用型高校教師招聘中,學歷要求一般都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基本能保證應用型高校教師必備的外語交流能力和寫作能力。
除外語應用能力外,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還應對其專業(yè)領域的國際動態(tài)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只有了解國際上專業(yè)領域的研究進展,才能實時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拓寬知識面[12]。但是,由于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在學習期間主要側重的是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在入職后的培訓階段更多地將重心放在教學能力、工程實踐能力提升等方面,而對專業(yè)領域發(fā)展的國際動態(tài)把握不足。
隨著多元化知識的共存,理解必要的國際知識和文化背景是教師應具備的素養(yǎng)。但是,許多應用型高校教師缺乏對其他國家及其文化的理解,也不了解當今世界的共同關注點,使得在國際交流過程中缺乏共同的話題。一些教師對出訪國家和當?shù)氐臍v史、習俗、交通等知之甚少。因此,教師對國際知識及文化的認知是衡量國際交流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為了提高工程教育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我國應用型高校每年都會選派一些工程教育教師去往世界各地,如美國、德國、澳洲以及其他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學習、交流、研討[13]。但是,這些國外學習、交流、研討并沒有完全改善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整體國際交流水平低下、國際化意識淡薄的現(xiàn)狀。現(xiàn)階段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我國應用型高校與世界各國高校的交流合作匱乏,海外聯(lián)合辦學、海外實習培訓的合作交流少,缺少與國際知名企業(yè)、科研機構的項目合作與工程技術交流的機會。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出國進修學習或參加學術會議、研討、合作研究的機會較少,教師參加國外舉辦的國際會議頻次很低,教師的國際視野得不到有效拓展。
(2)應用型高校外語應用環(huán)境差。由于學生外語水平較低,應用型高校很少開設雙語教學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教育教師外語能力的提高;留學生的數(shù)量有限,教師的外語授課能力得不到鍛煉;缺少國外教師的共同授課環(huán)節(jié),限制了教師的學術交流、文化交流和國際視野的提升。
(3)應用型高校派遣去國外交流學習的教師人數(shù)較多,而國外教師來校學習交流的人數(shù)較少,工程教育教師與國外教師、專家彼此間學習和探討的機會少。雖然學校層面聘請了一些國外專家、客座教授等專業(yè)人士來校交流合作,但華裔專家數(shù)量居多,導致教師在工作、生活空間內能夠提高國際交流能力的資源也相對匱乏,國際視野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4)國家雖然為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創(chuàng)造了出國訪學、學歷進修機會,但是教師們聯(lián)系的國外導師大部分是中國人,出國學習交流的教師身處的外語交流的氛圍不夠突出,吸收外來文化的能力以及教師多元開放的文化心態(tài)并沒有得到提高和改善,這也限制了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提升。
應用型高校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主要包括:外語應用能力、專業(yè)能力、個人素養(yǎng)。
(1)外語應用能力 應用型高校教師越來越面向現(xiàn)代化、國際化的工作環(huán)境,在國際交流過程中,運用語言的熟練度、所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都將影響著交流的效果。而應用型高校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不僅在教學中凸顯,也在教師彼此之間的學習討論中有所體現(xiàn)。在有些情況下,應用型高校教師外語表達能力差,缺乏自信,害怕犯錯誤的心態(tài),干擾了正常的國際交流。因此,外語應用能力是應用型高校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專業(yè)能力 隨著多元化知識的共存,理解必要的國際知識和文化背景是工程教育教師的一門必修課,多元化知識包括:教師多角度審視中西文化價值觀的能力、教師吸收國外最新專業(yè)知識和技術的能力、教師吸收國外教學模式的能力。但是,許多教師缺乏對其他國家及其文化的理解,不知曉當今世界的共同關注點,導致在國際交流過程中缺乏共同的話題。一些教師對其他國家的歷史、習俗、交通知之甚少,當訪客問及相關話題時,不能正確回答和處理,留下遺憾。
(3)個人素養(yǎng) 有些時候教師在國際交流的過程中常常存在誤解,甚至經常會弄巧成拙。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不知道基本的禮儀常識,不了解他國的禮儀習慣,不僅給人留下一種不當言行的印象,甚至可能會引發(fā)一些國際糾紛。因此,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也是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
當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處于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之時,國際交流能力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1)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的作用是對外傳播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世界更多的國家了解我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因此,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聯(lián)系國外的高校、企業(yè)、科研機構以及專家學者,參加國際項目的合作與交流,向外傳播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2)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也可以積極主動地與外國留學生交流,一方面展現(xiàn)我國教師對留學生的人文關懷,另一方面也可以傳播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使留學生了解我國的社會環(huán)境、生活方式等,實現(xiàn)民族間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
(3)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的作用是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文化[14]。高校教師應當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參與國際項目合作交流中,借鑒國外領先的工程技術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認真思考如何將這些工程技術和教育教學方法與我國應用型高校發(fā)展相結合,并且加以選擇地消化吸收后恰當?shù)貞玫轿覈鴳眯透咝5膸熧Y隊伍建設、教學改革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工作中,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國應用型高校師資隊伍的專業(yè)能力水平以及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
綜上所述,基于對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需求,制定了評價應用型教師國際交流能力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評價指標包括外語應用能力、專業(yè)能力、個人素養(yǎng)3 個二級指標,以及學歷層次、外語等級、世界歷史知識等36 個三級指標。
表1 應用型高校教師國際交流能力評價指標
表1 制定的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評價指標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滿足了建設應用型高校國際化教師的需求,即:良好的道德涵養(yǎng);扎實的人文根底和豐厚的國際社會常識;廣闊的國際視野,外語水平高,能與外國專家交流;能將本國文化、教育、人文環(huán)境推廣至國外;擁有扎實的知識儲備,善于思考,善于交流。
建立嚴格的國際化教師準入制度,加大建設國際化教師隊伍。應用型高校應積極吸引外國優(yōu)秀教師來校工作或者聘請為客座教授,并對我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定期開展專業(yè)講座以及學生專業(yè)課授課活動。通過教學觀摩,一方面有利于了解國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術研究方法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進本校的課堂教學、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通過與國外教師的交流,有利于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高外語交流能力。
應用型高校應根據教育的一般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只有兼具良好的外語交流能力和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國際化教師[15]。在教師入職方面,要求其具備相關的外語考級證書,這樣有利于加快建設國際化教師隊伍,提升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
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要做到教學相長,不斷加強外語語言學習,提高自身的對外交流能力。我國應用型高校應當注重對國際學術會議的承辦,邀請國內外的知名專家、教授、學者參與會議交流,從而為工程教育教師提供更多與國外知名學者交流切磋的機會。在校內,可以自發(fā)組建外語學習小組,同行之間共享教學資源。每個外語學習小組可以組織雙語教學、說課、集體聽講外國專家學者的授課內容,在教學聽講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外語的聽力水平、口語能力以及實踐技能[16]。
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是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可以劃分為: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分析4 個時期的特征,找到能夠與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相匹配的提升方法,從而對推動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萌芽期的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比較薄弱,國際交流能力尚未成熟。一方面,應用型高校應為萌芽期的教師營造一種提高國際交流能力的學習環(huán)境,根據自身發(fā)展的現(xiàn)狀,更新觀念,制訂計劃,加大經費投入,建立規(guī)范的、有目標性的長期交流平臺,有重點、分批次地強化教師國際化教育,提高教師參與國際交流的能力;高校要有計劃地提高萌芽期教師的外語水平,鼓勵教師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保質保量地派送教師到國外高校、企業(yè)學習和進修,開闊教師的視野,培養(yǎng)教師的語言能力;鼓勵教師提高國際交流的積極性,多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另一方面,應用型高校應當加強政策支持,定期舉辦國外知名學者進課堂、舉辦學術講座等交流活動,為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保障。
成長期的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已經初步形成并朝著穩(wěn)定發(fā)展狀態(tài)前進。應用型高校應重視成長期工程教育教師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選派成長期的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開闊教師的視野,培養(yǎng)教師的語言能力;加強外語教學,定期開展不同層次、不同主題的國際科技交流或教育論壇,培養(yǎng)成長期教師的多元開放的文化心態(tài)。建立校際之間的互相協(xié)作關系,實行聯(lián)合辦學,兩國教師相互合作,共同授課,相互聽課,在合作中積極引進國外課程資源,不斷學習國外先進的授課方法、科學技術知識,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的外語應用能力。加入國際性高等院校聯(lián)合會,培養(yǎng)成長期教師多角度審視中西文化價值觀的能力,促進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深層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提升。加強國際課程合作,引進科學的、先進的國際教育認證體系和標準,建立并實施國際教育認證制度,以提高成長期教師吸收外來文化的能力。
成熟期的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處于巔峰時期。當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處于成熟期,教師參加國外研討的學術交流機會增多,培訓的系統(tǒng)性、強化度和豐富度也有所保障,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得到了鞏固。但是,在這一時期,僅國際視野的開拓以及接觸范圍的擴大是遠遠不夠的,在加強對成熟期教師國際交流能力培養(yǎng)外,也要注重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真正的成熟期教師不僅擁有高水平國際交流能力,也能以點帶面,帶動整個應用型高校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促進整個教師隊伍的快速成長。
衰退期的教師整體的國際交流能力處于衰退狀態(tài)。在這一特殊時期,為保持工程教育教師國際交流能力的良好狀態(tài),應建立特定的激勵機制,一方面不能讓這一群體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衰退得過快,另一方面也要鞏固其原有的國際交流能力。對于衰退期的教師,應鼓勵他們多參加研討會,多去交流心得、交流經驗,指導萌芽期教師,使其國際交流能力得到發(fā)揮;應激勵他們多與成長期的教師溝通交流,激發(fā)學習熱情,從思想上克服惰性,重新獲得學習動力。
建設擁有優(yōu)秀國際交流能力的應用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師隊伍,拓展工程教育教師的國際視野,提高其外語應用能力、專業(yè)能力、個人素養(yǎng)等國際交流能力,既能夠推進應用型高校的建設,彰顯應用型高校的辦學思想和建設特色,又可以使應用型高校教師緊隨國際化發(fā)展的步伐,為培養(yǎng)適應國際化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