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泰
【摘 要】新形勢下打造中學生物高效課堂,可從如下幾個方面探索: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和諧、有效的教學過程;關注每個學生,實施多元的評價體系;針對不同學生設計靈活、開放的家庭作業(yè),從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學校特色、學科特色的生物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生物教學;新課程;途徑方法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制訂得是否合理關系著課堂教學成效,教學方向的制定、主線和尺度的設計決定著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遵循課程標準,依據(jù)所學教材的內(nèi)容和該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
要想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首先,教師應認真研讀《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該節(jié)課的基本理念、課程的設計思路、性質、標準和課程目標等具有全面了解,做到成竹在胸。這樣教師在授課時才不會迷茫,在應該教什么、怎么教等多種問題的解決上才會得心應手。
其次,教師還要對新教材具有全面的把握。新教材的設計依照的是三維目標,除了教材上已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情感及價值觀的培養(yǎng)。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對教學素材進行科學的加工、優(yōu)化和處理,提煉出優(yōu)質的教材內(nèi)容,最大程度釋放教材承載的知識信息,設計出適合學生教學活動的最優(yōu)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全面貫徹新課標的精神、符合其內(nèi)在需求。
最后,教師還要全面了解學生各方面的差異。由于不同學生在對新事物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及知識儲備、生活經(jīng)驗、情感表達、個性和性格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兼顧學生的這些差異,為不同學生創(chuàng)設最適合他們的學習環(huán)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制定出更具針對性及實效性的教學方案。
二、面向每個學生,設計和諧有效的教學過程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重視每一名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展示和鍛煉自己的機會。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為了不傷害他們的自尊,教師不能只簡單地用對錯評價,而應與學生一起分析找到錯誤的原因,并鼓勵他們之后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只有一視同仁地對每一位學生、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才能走出只關注優(yōu)等生的誤區(qū)。重視每一名學生、在補差輔導上求突破是優(yōu)秀教師最基本的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教學的基本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合格率,進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為了改變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簡單方法,我們應該把注意力從知識轉移到學生身上,由給予學生知識轉向激發(fā)學生的活動,最大程度上激活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幫助和教會他們學習生物學,實現(xiàn)生物教學的個性化,打破傳統(tǒng)思維“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最后說什么”的僵化模式。另外,要想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做好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并能與其他學生一起合作學習。
此外,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讓他們愛上學習生物學,孔夫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優(yōu)秀的教師要善于精心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樂于學習的心態(tài)。
三、關注每個學生,實施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在學習生物這一學科時,一定要做好對學生的評價環(huán)節(jié)。新課標對新型評價系統(tǒng)的要求是應有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傊處煴仨氁龊脤χ袑W生物學的評價工作。要想做好評價工作,教師首先必須引導學生相互評價。不同學生對同一問題或人都有不同的評價,即便是學困生,也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教師要盡量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才能盡可能多地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學生追求的是問題的結論,更是一種親身的體驗,是思考問題、感悟學習的過程。只有敢發(fā)言、能討論、會評價,才是真實互動、用心感悟學習的過程;其次,教師還應該對學生有中肯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總體持鼓勵的態(tài)度,客觀、及時、適度、全面地評價學生課堂上的表現(xiàn);最后,應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形成性評價應注重積極的鼓勵,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更應該尊重學生,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使其形成自尊、自信的優(yōu)良品質,更能喚醒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靈活開放的家庭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能夠反映教學的質量,它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強他們的學習技能,更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欲望。優(yōu)秀的家庭作業(yè)應該突出開放性,如可以讓學生從教材和課后練習冊中自主選出他們認為有幫助的生物試題進行訓練學習。這樣既能避免重復枯燥、作業(yè)雷同率高,也能讓學生多角度地衡量自己的知識水平,對他們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深遠影響。
總之,新課程倡導“讓每個學生得到發(fā)展”。要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中學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關注課堂,不斷提升自身素質,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優(yōu)異的教學效果,從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學校特色、學科特色的生物課堂教學模式,促進輕負、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教學的實現(xiàn),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何招娣.聯(lián)系生活實際,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J].教育觀察,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