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靜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習題是鞏固所學知識、發(fā)展智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教師要巧妙地設計練習,強化學生的認知,增強學生思維的延展性,同時在解題的過程中,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為后續(xù)學習物理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進度,為學生設計適合本階段的練習,這樣能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具有層次性和階段性,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還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習,從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
如在教學“歐姆定律”時,為了使學生找到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guān)系,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道復習題目,給出一個簡單的電路圖,讓學生在電路圖的適當位置填寫出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這個練習題目的設置是讓學生對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的舊知識進行復習,為下面的教學奠定一定的基礎(chǔ).接著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滑動變阻器的應用,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出示一道滑動變阻器連線的問題.通過這個練習題目,學生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改變電阻功能就有了深入的了解,為后面尋找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guān)系奠定基礎(chǔ).教師根據(jù)教學進度設計具有深度和階段性的練習,既可以使學生復習前面所學知識,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
物理知識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關(guān)系,學生在生活中也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可是由于學生知識的短缺對于一些物理現(xiàn)象存在錯誤的認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認知錯誤并加以糾正.教師可以發(fā)揮練習的功效,為學生布置帶有濃厚生活氣息的練習,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讓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中,提升解題能力.
如在教學“壓強”時,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guān)系,教師就可給學生布置一個生活化的場景:冬季的公園白茫茫的一片,景色甚是優(yōu)美,吸引了一個游客走到了冰面上.可是由于積雪覆蓋導致這名游客并沒有發(fā)現(xiàn)冰面上的險情,走著走著冰面忽然坍塌,游客一下就掉進了冰窟窿里,大聲呼救,公園的工作人員聽到呼喊聲跑了過來進行營救,在河岸上有一塊木板,在救河里的游客時,正確的做法是().
A.工作人員立刻跑去救游客
B.拿起木板并把它鋪在河面上,人從木板上爬到游客處
C.人從冰面上爬到游客處
在選項給出后,有學生選擇了A,認為這個是最快的方式,這時就有學生站起來反對,那樣救人的人也會掉進去,于是提出從冰面上爬過去比較安全,這時又有學生提出人接觸冰面的面積太小了,也會壓破冰面掉進水里的,覺得還是木板比較合適.這時教師追問為什么,學生分析說:木板的受力面積大,這樣產(chǎn)生的壓強會小些.教師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巧妙設計生活練習,使學生在帶有生活氣息的練習中,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在練習中糾正了學生的錯誤認識,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為了使學生的解題思路得到拓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所學的知識,設計開放性的練習.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還能讓學生在開放性的引導下,通過深入思考、分析,使學生的思維靈活、多變,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如在進行“功”的教學時,教師就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開放性練習:已知物體的質(zhì)量為20千克,把它放在水平地面上后,把一個水平方向的力作用其上,使物體能夠在水平面上沿直線運動一段距離,拉力做功為50焦耳,請你對已知條件進行補充,并提出與之相關(guān)的問題,看誰提出的問題多.由于這個是開放性的題目,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可以提出各自的想法,并在班上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就能吸取他人的長處,對自己的想法有了補充和提升,從而對功的認識更加深入,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為學生有針對性地設計開放性的練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更重要的是在開放性練習訓練中,學生的思路更加靈活,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解題能力,促進學生全方面發(fā)展.
總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教師可以巧妙地設計練習,使學生在解決練習的過程中,思路得到有效拓展,活化思維,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實現(xiàn)高效的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