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中君
摘 ?要:當前的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非常重視實際教學效果,同時也要讓所有學生在課程教學中學有所成,在學科綜合素養(yǎng)教育要求下,必須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專業(yè)方向差異,實現(xiàn)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目標,這樣才能讓所有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這是當前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進行過程中應該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如何有效應用層次化教學法來實現(xiàn)提升高效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質量的目標,該文將就此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層次化教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7(a)-0138-02
為了貼合社會人才技能需求,我國已經(jīng)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納入到高?;A教學必修科目之中,并且要求學校在開展相關教學的過程中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這就進一步明確了層次化教學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性。當前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科不能簡單地以“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來定義,我們在該科目的教學過程中想要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專業(yè)方向掌握相關領域內的計算機技術,同時讓學生形成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維,綜合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素養(yǎng),所以該文將對層次化教學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1 ?層次化教學的具體組織實施
1.1 教學層次劃分
高校教學學層次劃分在當前來看還處在發(fā)展完善階段,在眾多教學科目中,英語教學在層次化教學上已經(jīng)取得了較好的發(fā)展,這也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指明了方向。同時由于高校學生來自于全國各地,在高中階段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上呈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化現(xiàn)象,這與學生在高中階段接受的計算機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有直接關系,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層次分為以下3個:一是基礎應用教學,采用這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學生一般是高中階段計算機基礎教學接觸比較少、自身對于計算機不是很多了解、需要從基礎層面來進行教學的學生。二是復合應用教學,采用這類教學手法的學生主要是高中階段已經(jīng)接受過較為規(guī)范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自身有過相當?shù)挠嬎銠C操作經(jīng)驗,能夠較好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計算機的學生群體。三是融會貫通,這類學生不僅在高中階段接受過完整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同時在生活中大量使用過計算機,能夠熟練進行常規(guī)計算機操作,并且能夠針對已經(jīng)掌握的計算機知識進行延伸,能夠解決一些較為復雜的計算機問題,這類學生我們在教學中主要是繼續(xù)進行計算機能力的提升并且培養(yǎng)其單獨或者協(xié)作解決復雜計算機問題的能力[1]。
1.2 學生層次界定
想要具體確定學生計算機能力層級,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我們在新生入學開始進行軍事訓練的過程中就應該安排相應的計算機能力檢測,我們在制定相應考試題目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考試形式,計算機能力檢測應該以機考為考試形式實際檢測學生的計算機實操能力。二是題目難度,應該妥善安排題目,不僅要有基礎知識檢測,同時也要安排一些能夠真實檢測學生計算機基礎的應用性試題,而且也要注意安排一些拓展性題目,在測試中充分檢測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能力,明確劃分學生層次。另外,進行計算機測試要根據(jù)學生的相關專業(yè)和計算機應用方向進行分批考試,做到學生層次劃分的科學性。在多所高校的試行過程中,我們總結出了題目難易等級占比的具體數(shù)值,其中基礎知識測試應占40%,基礎知識實際應用占45%,拓展性應用問題占15%,以這樣的測試去進行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分層最為科學。在考試過后,教師該根據(jù)學生所得分數(shù)進行層次劃分,具體劃分標準如下,學生得分在30~75分之間的屬于復合應用層次,這一層次的學生掌握了一定基礎知識,適合在后續(xù)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過程中繼續(xù)鞏固基礎知識同時進行應用性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2]。而得分在75分以上的屬于融會貫通層次,這一層次的學生在良好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情況下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且有相當?shù)挠嬎慵皩嶋H操作經(jīng)驗,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主要根據(jù)其專業(yè)計算機應用方向培養(yǎng)其解決復雜應用問題的能力。得分在30分以下的學生屬于基礎應用層次,這一層次的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接受良好的基選集基礎知識教育,計算機操作經(jīng)驗少,對于基礎知識掌握不佳,所以我們針對這個層次的學生主要是抓緊補足其計算機基礎知識,使其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對計算機學科有一定的了解具備繼續(xù)深入學習相關知識的能力[3]。
2 ?層次化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以層次化教學作為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科教育培養(yǎng)手段,我們需要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備課方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到明確的層次化分級,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以不同手段去進行相關知識的培養(yǎng),做到因材施教,這就是層次化教學的中心思想。
備課是進行良好課堂教育的前提基礎,應用層次化教學方式去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工作,我們必須在備課階段就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首先,我們應該在備課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級想到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針對相關教學內容一定要做到全方位的考慮,在思考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時,我們需要針對學生的能力不同而進行針對性考慮,例如,在對基礎應用層次的學生進行授課時,教師應該在備課過程中考慮到這一層級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在教學過程中很可能存在學生手忙腳亂無法有效跟上教師教學步伐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適當延長每一教學內容的授課時長,以較慢的講解和操作演示來配合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即使教學進度有所落后也沒有問題,針對這一層級的學生一定要求其先對基礎知識進行牢固的掌握。
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復合應用層次的學生要注意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邊學邊用,一定要求學生達到學習過相關知識就能實際應用的水平,這一層次的學生本身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也是學生占比最大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一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夯實以及應用水平的提升。由于這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較快理解教師所講內容,所以課堂教學的具體時間分配應該為30%左右的基礎知識講解演示,70%左右的知識應用操作練習,對所有學生在完成相關操作后都要進行存檔作為該科目平時成績的考核依據(jù)。在對融會貫通層級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明確這一層級的學生有非常好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延展能力,在對這一部分學生進行教學時,我們主要以解決相應專業(yè)計算機應用方向上的復雜問題為教學內容,建立研究小組,由教師帶頭設定相關研究方向和研究問題,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來進行研究性學習,進一步強化這一層次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同時為學生在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過程中樹立信心。
3 ?結語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校學生面臨嚴峻的學習和就業(yè)壓力,想要擁有良好的就業(yè)前景,那么就必須擁有扎實的計算機實操能力,這就對高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我們在面對能力不同、基礎掌握不同的學生時,要做到分層教學,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用科學的方式讓高校學生都能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成為今后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波.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分層次模塊化教學改革探索[J].成功:教育,2018(5):187-188.
[2] 李斌,趙萍,張燕.應用型本科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微型電腦應用,2018,34(10):22-25.
[3] 龔杰恒.層次化教學在計算機應用基礎上的應用研究[J].電腦迷,201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