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峰
摘要:探究性學習,主要是指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的一種學習模式。教師想要對探究性學習模式進行應用,首先就需要對探究什么進行明確。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對探究性學習模式進行應用,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下文針對機械基礎教學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機械基礎教學;探究性;學習模式
引言:在中職院校中,機械基礎課程是機械類專業(yè)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其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難度。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教學模式,而是需要指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綜合能力,使學生可以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成為研究者、發(fā)現者、探索者,使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深入挖掘出自身的內在潛能和個性。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實踐能力。
1.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學生是否具有探究欲望,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展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而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首先需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并且興趣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動力,如果學生對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有效激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1] 。因此,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興趣情境。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感覺到無趣和乏味,并且對學生的思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實物模型、故事講述、錄音錄像、實驗演示、動作模擬等等,這些教學手段,都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和觀察。
例如,在講解液壓傳動原理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們播放一段熊貓和猴子比賽的動畫。在動畫中,熊貓向猴子發(fā)起了挑戰(zhàn),看一看誰的力氣大,而猴子的體重遠遠不如熊貓,如何相比呢?在觀看完動畫以后,學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激發(fā)出來,想要找出猴子可以贏得比賽的原因。這時,教師可以引入液壓傳動的相關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2.多提供給學生操作的空間,提升學生操作能力
針對機械基礎課程來講,動手動腦和實際操作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手工制作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制作中進行學習,在制作中增長知識和能力,可這不僅符合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且還可以使學生的多重感官都介入到學習中,有效提升學生度學習質量,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主動探索,對學習思路進行拓寬[2]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多提供給學生一些操作的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可以對機械基礎課程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可以對科學方法進行掌握,有效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想象能力等等,進而使學生可以形成手腦并用的習慣。
例如,在講解四桿機構的判別方法時,該部分內容相對較為抽象,并且由于學生對該領域的知識從來沒有接觸過,在學習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無法對其中存在的規(guī)律進行準確找出。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情境,指引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操作空間和時間,把抽象的運動原理,利用形象的實物運動形式展示出來。第一個實驗:給每個組發(fā)放40毫米、70毫米、90毫米、100毫米,并且兩端有孔的竹片,指引學生利用螺栓和螺母,把竹片進行連接,并把連接點進行A、B、C、D標點。然后把不同長度的桿當作是機架,對其他桿件進行旋轉,對運動狀態(tài)進行觀察和記錄。第二個實驗:給每個組發(fā)放50毫米、60毫米、70毫米、100毫米,并且兩端有孔的竹片,指引學生利用螺栓和螺母,并把連接點進行A、B、C、D標點。然后把不同長度的桿當作是機架,對其他桿件進行旋轉,對運動狀態(tài)進行觀察和記錄。通過這兩個實驗,可以使學生對判斷三種基本類型的方法進行掌握和了解,還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3.對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評價,驅動學生探究動力
合理的評價,并不是指分出等級,而是需要激勵學生發(fā)展,提供給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動力[3]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探究充分的肯定,并得出結論,使學生在以后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學會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探究的方法進行掌握,形成良好的探究習慣,使學生可以把探究作為一種樂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的探究成果教師不能僅僅通過好和不好來進行評價,還需要指引學生怎樣進行討論會更加合理。此外,教師還需要注重評價學生對問題的發(fā)現能力和解決能力,并且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可以變成評價的主題。因此,教師在進行評價時,可以利用多元化的評價和全面化的內容以及多樣化的方法來進行,并且把過程評價作為主要內容。
例如,在講解完四桿機構的判別方法時,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歲三種基本類型模型進行制作,學生們挑選的材料種類較多,如竹皮、紙皮、塑料等等,連接材料有大頭針、鐵絲、螺紋、各類線等等。在演示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制作的模型都可以正常運動,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制作的模型由于尺寸和連接方式不正確,導致無法正確運動。教師在評價時,可以線分組進行評價,然后指引學生進行評價,最后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如創(chuàng)新角度、探究過程、制作態(tài)度、材料選擇等方面。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機械基礎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還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設計良好的探究任務,指引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和研究。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下進行探究,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最終實現提升機械基礎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吳杰.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25):160-161.
[2] 沈亮.機械基礎課程群研究性教學的新模式與實踐[J].南方農機,2019(11):188.
[3] 呂鑫.機械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農家參謀,2018(11):282.
(作者單位:亳州中藥科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