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子曰: “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信,即使學習,所學也不會鞏固。 要以忠實和誠信為主。 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 有了錯誤就不怕改正。
做人如此,做家長亦如此。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做好家長首先要做到四點:一是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二是要誠信待孩子,不輕易向孩子許諾;三是交友要慎重,要和益友相交;四是敢于向孩子承認錯誤。
如何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
這個話題是令很多家長頭痛的問題。 要在孩子面前橫眉立目嗎? 結(jié)果難免父子不親,母子生疏。要對孩子有求必應嗎? 結(jié)果卻總是把孩子給慣壞了。 家長如何樹立威信,筆者先不講大道理,先給家長朋友講一個故事。
道光十六年八月,曾國藩參加“ 恩科”殿試不第,離京返鄉(xiāng)。 船過金陵時,他上岸游覽六朝古都。 在書肆,他看中了一部《 二十三史》,但曾國藩舉債赴考,身上盤纏所剩無幾。躊躇很久,他將自己所帶的四季衣裳送進當鋪,添作書資。 待曾國藩回到家,父親曾麟書看到兒子面黃肌瘦。打開箱子一看,里面的衣服變成了書;一問兒子,結(jié)果外面還欠了一屁股債。 做父親的曾麟書不但沒有指責兒子,反而很高興,并且痛痛快快地把兒子在外面的債給還了。
家長如何樹立威信, 曾麟書就是這樣樹立威信的,他不停地向兒子灌輸“ 讀書改變命運”的理念,所以非常贊賞曾國藩買書的行為。 試想,這樣的父親,能沒有威信嗎?
筆者是一名在校教師,經(jīng)??吹礁改竵韺W??赐⒆?, 這些父母給孩子送來什么呢? 大多是零食、玩具。 還有一次,我坐在辦公室,一個孩子到我辦公室打電話給父母, 他在電話里告訴母親要買什么什么玩具,說某同學、某同學都有, 就自己沒有, 如果不買就不上學了。 母親經(jīng)孩子這么一威脅,第二天下午乖乖地把玩具送到學校。
試想, 這樣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有何威信可言? 所以,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定要注重傳遞“ 正能量”,給孩子正面引導,如此才能真正樹立威信,而且能夠影響孩子的終身發(fā)展。
以誠信待孩子
對于現(xiàn)在很多家長而言, 孩子的學習成績大于天,為了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力,不少家長習慣拋出“重賞”。 可承諾是許下了,很多家長往往忘記了兌現(xiàn)。 筆者當師這么多年, 從事學校行政管理工作也有不少年頭, 經(jīng)常要化解孩子與父母的“ 恩怨”,其中有些“ 恩怨”就是因為家長不兌現(xiàn)承諾造成的。
有一次, 初三一位班主任帶著一對父子來到辦公室,一看表情,就知道父子關系非常緊張。 一了解,原來最近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很快,行為習慣也非常差,班主任找來父親共同教育小孩, 結(jié)果父子見面就吵了起來。原來父親曾經(jīng)向孩子承諾,只要學習進步就給他買一部高檔手機。結(jié)果孩子成績進步了兩名,父親覺得孩子進步不夠明顯,就沒有兌現(xiàn)承諾,導致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得很“ 墮落”。
這種案例在學校與家庭中經(jīng)常發(fā)生。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許多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往往會許以豐厚的獎勵。承諾的獎勵如果沒有兌現(xiàn),孩子自然不滿意,于是常有孩子用消極的方法“ 報復”家長。
所以,答應孩子的事,家長應該要做到。 這就讓人想起一個成語故事—— 曾子殺彘。 故事的情節(jié)不必贅述,故事的主旨就是告訴父母,要以身作則,必須以誠實之言,取信于孩子,去影響、教育孩子。
總而言之,父母平時不要輕易向孩子許諾,更不能隨著自己的情緒,隨意許下“ 重獎”來激勵孩子。 如果許諾已下,又該怎么辦呢? 那就要堅決兌現(xiàn),這是誠實守信的表現(xiàn)。 如果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可以不必言而有信,這樣做一方面會損傷家長的威信,另一方面也會給孩子留下大人可以不誠實的印象。 俗話說的“ 有其父( 母)必有其子( 女)”雖然有些絕對、片面,但它至少在這方面告誡我們的家長, 父母一定要說話算話,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與朋友交往要慎重
孔子曾經(jīng)說: “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的意思是說: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 有害的朋友有三種。 結(jié)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結(jié)交諂媚逢迎的人,結(jié)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jié)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作為家長,我們該和什么樣的朋友交往呢? 我想不言自明。 中國有名言警句,比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市不聞其臭”等等,都是說環(huán)境影響人。 當年孟母為了教育好孩子,特意“ 三遷”。 如此看來,父母交友和孩子交友一樣要慎重,父母的朋友圈決定了孩子今后的發(fā)展圈子,因此稍有不慎,不僅僅影響自己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成長。
筆者從事學校教育多年, 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因此經(jīng)常研究一些家庭教育現(xiàn)象。 曾經(jīng)有一個四年級的孩子,整天在學校里爆粗口,同學們討厭他,老師也頭痛,但孩子覺得自己這樣說話沒有什么大不了。 后來才了解到,這孩子的家長經(jīng)常帶一些朋友回到家里的別墅中打牌,孩子就在身邊看。 在牌桌上,這些人一邊抽煙,一邊打牌,更是一邊爆粗口。慢慢地,孩子就被影響了。后來,老師找來孩子家長溝通, 家長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孩子不但在學校被同學孤立, 將來踏上社會也可能不受人歡迎。 所以,家長對學校的教育還是很支持的。由此,為了教育好孩子,老師給家長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千萬不能把那些狐朋狗友帶到家中來。 這位家長按照我們的要求做了,孩子也就一天天慢慢變好,后來還考上了學校的初中部。
作為家長的我們, 一定要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交友要慎重,對于自己有好處,對于孩子的成長更是大有益處。
勇于向孩子承認錯誤
一個人懂得承認錯誤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比如,我們常說“ 男兒膝下有黃金”,但德國前總理為二戰(zhàn)時德國的罪行下跪,非但沒有影響他的尊嚴,而且讓他的人格顯得更加高大,國家也因此贏得信譽。 承認錯誤對于一個國家有利, 對于家長與孩子相處亦有利。 但有不少人在家中從不道歉,尤其是作為家長,更不愿向孩子道歉。 殊不知,家長學會并勇于向孩子道歉,正是家庭教育中的明智之舉。
著名詩人、民主戰(zhàn)士聞一多,有一次因心煩出手打了還不懂事的小女兒, 恰好被在外屋的次子立雕看見了。 立雕挺身出來批評父親不該打小妹,還上綱上線說: “ 你自己是搞民主運動的,天天講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動手打人呢? ”聞一多開始時一愣,靜坐沉思少頃后,走到立雕面前,神情十分嚴肅認真地說:“ 我錯了,不該打小妹。 我小時候父母就是這樣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這樣的辦法來對待你們。 希望你們記住, 將來不要用這樣的方法對待你們自己的孩子。 ”這樣的道歉,無疑使父親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形象顯得特別高大。
父母勇于向孩子承認錯誤, 那么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也會懂得承認錯誤, 一個懂得承認錯誤的人,他不可能錯到哪里去。 如果父母居高臨下,在孩子面前拒不認錯,也會讓孩子養(yǎng)成這種不良性格。
做人難,做父母難,做一個有教育智慧的父母更是難上加難。 家長在孩子面前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但筆者認為,能把上面幾個問題處理好,那么這位家長就成功了一半。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