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要:順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初中地理教學也需要構建新的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圍繞學生開展地理教學活動,以此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本文結合筆者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經(jīng)驗,就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方法和策略進行探討分析,希望能夠有效提升今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地理;和諧高效;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中各項措施的不斷落實,和諧高效課堂的構建成為教師日常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目前有關初中地理和諧高效課堂構建的理論層出不窮,不少教師在進行指導性理論時“挑花了眼”,導致理論與教學實踐相脫節(jié),教學效果并沒有得到有效提高。為避免此種情況出現(xiàn),教師必須深刻理解和諧高效課堂的內(nèi)涵,并找準構建和諧高效課堂的切入點,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際入手,創(chuàng)設積極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
一、打造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接觸時間最長的人,當下的很多學生不善于表達,因為內(nèi)向的原因,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及時與教師溝通,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學生的學習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影響學習的效率。因此在教學中,各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學習中認為困難的知識、教師教學方法上的問題等,并采取恰當?shù)姆绞浇鉀Q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在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同時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二、制定明確目標,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有了目標的引導,學生才能循序漸進的學習。初中地理教師要考慮一下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認知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強弱、個體間的差異性等等,然后,想方設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他們的形象思維,制定完善教學方案后組織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課堂練習?;趯W生的性格特點,做出目標的有效設計,更符合初中生個性化的發(fā)展需求。因此,值得廣泛的推廣起來。如教學《天氣與氣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凸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不斷提升初中地理教學的質(zhì)量。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基于課堂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進行適當?shù)那楦信c思維引導。比如,教師可以針對當前氣候變暖這一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探討,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環(huán)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進行生活化教學
高效的初中地理課堂一定是學生喜歡的課堂。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喜歡的課堂,學生才能有興趣、有激情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在回答老師的課堂提問之時充分調(diào)動自身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實現(xiàn)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優(yōu)化組合。從而提升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知識學習效率。那么,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的課堂呢?地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探究。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生活教學法展開課堂教學
例如:在《中國地形》第一節(jié)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以生活教學法展開課堂教學的。在講解中國的地勢特點知識,我并沒有直接介紹這一特點,而是先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出示了長江、黃河的圖片。然后問學生們:“我們都知道長江和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但是誰能告訴叫我長江黃河的發(fā)源地在哪?它的流向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這樣流呢?”
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引導學生們對上述問題進行回答,幫助學生們輕松記憶了中國地形西高東低的特點。再通過引導學生們對兩條河流“瀑布”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們明確了中國地形的梯形分布特點。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生活化的教學內(nèi)容導入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生活經(jīng)驗與地理知識之間的遷移運用,讓學生們在想到地理知識只是想到的不是干巴巴的理論,而是早已印刻在腦海中的生活現(xiàn)象,進而提升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效果,促進了高效地理課堂的構建。
四、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合作討論是自主學習以及顯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另一種形式,學生仍然作為課堂上的主角,只不過轉換了一種學習的形式和方法。合作探究目前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十分“流行”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協(xié)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發(fā)揮了明顯作用。本著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fā)展轉變的原則,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能引發(fā)共鳴的探索問題,引導學生就此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動,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不同觀點的交鋒,形成銳意創(chuàng)新、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學會在探究和發(fā)現(xiàn)中學習地理,在能動的參與和探究中自主獲取地理知識。比如,在教學“北極地區(qū)與南極地區(qū)”時,我們就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后,設置了如下探究問題:①北極地區(qū)與南極地區(qū)的緯度位置有什么特點?②為什么南極比北極更寒冷?③為什么把南極地區(qū)稱為“天然實驗室”?④南極大陸地下有豐富的煤說明了什么?組織學生對這些教學問題展開合作探究,就自然地將“講堂”變成了“學堂”,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生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既促進了地理新知識的增長,又切實體現(xiàn)了新課程“問題是教學的開端、主線和歸宿”的教學理念。
五、巧用多媒體,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雖說多媒體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已經(jīng)司空見慣,常用的教學方式也老生常談,但多媒體的形象、生動、易懂等特質(zhì)確實能夠為學生的學習降低難度,使學生簡明的了解到地理知識,且富含趣味性的畫面或音樂背景能夠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和感官體驗,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的應用在精而不在多,避免學生產(chǎn)生“審美疲勞”而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河流”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我國洪水泛濫和河流干枯的短片,以紀錄片直接抨擊學生的認知,使學生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并不僅限于此,學生還要能夠根據(jù)流域圖講解長江和黃河的主要特征,了解人類活動對于河流造成的影響等等。因此,教師還可以利用動態(tài)圖的演示進一步使學生清晰人類活動和河流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長江和黃河不同河段的開發(fā)問題。
六、結語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新課改倡導下的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當積極地探索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之路,從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入手,重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從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角度進行教學實踐,將和諧高效理念同教學實踐相結合,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最終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趙國衛(wèi).構建初中地理和諧高效課堂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138.
[2] 孫凌燕.如何構建初中地理和諧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165-166.
[3] 鄭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6,32(32):168-169.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白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