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霞 劉桂玲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鑒于閱讀的重要性,它已經成為中學語文工作者的工作重點。所以培養(yǎng)中學生閱讀興趣是一個切入點。培養(yǎng)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分別從語文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展開,二者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由課內延伸向課外,課外閱讀又對課堂閱讀教學起到幫助。
關鍵詞:語文閱讀;興趣培養(yǎng);審美體驗
“要讀書,要如饑似渴地讀書,把讀書作為精神的第一需要?!边@句話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閱讀能提高人的理解能力,豐富人的精神生活,甚至能影響人的一生。“閱讀興趣指的是對閱讀活動的一種注意傾向、積極態(tài)度和喜愛程度。它是閱讀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被稱為閱讀的‘凝聚力’。”閱讀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中學生的閱讀教學主要存在于語文課堂上學習課文和語文課下的課外閱讀。下面就這兩個方面談一談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閱讀興趣。
一、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語文課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提高課堂效果的關鍵就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課文,帶著熱情帶著好奇心、疑問和對某一問題的探索去讀課文,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如何調動語文課堂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一)利用導入,激發(fā)閱讀興趣
1.巧設情境
即運用投影、幻燈片、錄音、圖畫等直觀手段和富有感染力的生動語言營造濃厚的情境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發(fā)興趣。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語境:問學生:“誰知道廣西什么地方最美?”學生回答:“桂林?!眴枺骸澳銈內ミ^桂林嗎?”學生搖頭。緊接著問:“你們想去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笑著說:“老師也沒有去過,也很想去。聽說那兒的山水格外美呢!這節(jié)課,就讓咱們一起從課文中去游覽桂林的山水,好嗎?"隨即板書課題。這種導游式的入題,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把學生帶進了學習課文的氛圍之中。
2.巧設疑問
即根據(jù)教學目標,通過設疑、設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將學生的興趣直接引入教學活動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睉夷罹褪屈c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設置懸念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了他們閱讀文章的迫切心情。
3.話題討論
余映潮先生在《散步》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了這樣一個話題:請同學們給這篇文章再擬一個標題,并說明這個標題能夠表示自己讀出了課文的味道。這種話題討論的實質是以學生為主題,在活動中讓學生更好地接觸課文材料,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同時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
(二)教學中興趣的維持
在教學課文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地講,學生單調地聽,教師應當起到引導學習的作用。那么,就要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動腦思考,打開學生的思路,活躍他們的思維,擺脫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記什么的教學模式,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思考,促進閱讀活動的深入。
二、廣泛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shù)恼n外讀物。鼓勵學生開展多種活動,如寫書評、讀后感、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等,分享閱讀興趣,交流閱讀成果,共同提高閱讀能力?!?/p>
(一)教師推薦書目
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年級,推薦給同學們課外閱讀的篇目。推薦書目應全面,能夠覆蓋同學們的興趣,具體實行辦法如下:每個月的月初都列出一組課外閱讀書目供同學們參考,每位同學選擇一部自己喜愛的書,課下閱讀。參考書目應盡量全面,不僅有中國古典名著,如《紅樓夢》《三國演義》;外國名著,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與黑》;還要有符合中學生年齡和興趣愛好的作品,如韓寒、郭敬明等,由學生自由選擇,進行課下閱讀。
(二)課堂交流閱讀心得
在月末利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作為閱讀心得交流課,學生把自己閱讀某一本書或一部作品的心得跟全班同學分享。這樣,同學們對自己沒讀過的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就會有側重點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進行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有計劃地開展課外活動。如組織課本劇表演、知識競賽等活動,在競賽中激發(f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閱讀教學,能夠架起學生與人類社會思想聯(lián)系的橋梁,能夠與文化偉人的靈魂溝通,開拓視野,發(fā)展思維,提高認識,提高審美情趣,促進學生與社會的融合,能夠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閱讀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局限在學生時期,還會影響人的一生,所以中學時期的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工作者的工作重點。
參考文獻:
[1]韋志成:《學科現(xiàn)代教育理論書系·語文·現(xiàn)代閱讀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3]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