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
摘要:從1999年開始,我國在部分省市開始實行"3+x"考試,其中英語高考題中增設了聽力,但不計入總分。但是從2020年入學的高中生開始,我們山西省就要把聽力計入總分。然而,從近幾年中學英語測試中看到,在聽力、詞匯、語法、閱讀等項目中,聽力仍屬弱項。因此,如何提高中學生聽力已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提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說、讀、寫三種能力的提高。英語教師應在摸清并排除造成聽力困難因素的基礎上,扎扎實實地利用課內外時間,采用一些有效的辦法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教學效果;聽力策略
一、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聽力反應及理解存在的困難
1.學生由于自己發(fā)音不準確,造成聽力困難,辨別不清。有些學生由于一開始沒有模仿正確的發(fā)音方法,自身發(fā)音不準確,與聽力材料中的發(fā)音對不上號,辨別不清詞意?;蛘邲]有掌握好語音、語調、單詞發(fā)音在句中的變化,如連讀、同化、弱化、不完全爆破等。這些都有礙于聽力能力的提高。
2.受到母語的干擾,從而影響聽力的反應速度。一些學生,在聽到一段語音信息后,習慣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譯出來,而不能直接將語言信息轉化成一個情景,因而影響了反應速度、理解程度和記憶效果,不能很好地進行思維。
3.聽力習慣和心理因素的問題。聽力主要目的就是要弄懂所聽材料的基本思想。在聽的過程中要盡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不要力圖把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聽懂,若聽到每個詞與每個句子時就停下來思考,就會跟不上語速。同時,聽力理解也是較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當人的情緒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時,就易產生恐懼的心理,聽力從而受到影響。
4.中西文化背景知識的差異。學生課外閱讀面窄,基本上對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缺乏理解,這就會影響聽力,如姓名(Name)、打招呼(Greeting)、感謝話(Thanking)、告別(Farewell)等,中西方表達不盡相同。以“Name”為例,有一道聽力題,要求學生聽一個對話,然后寫出對話者的Family name,而聽力內容里面出現(xiàn)Jim Green,一些學生就把答案寫成Jim,殊不知,恰好相反,這樣就產生了錯誤。
5.學生對英語詞匯的掌握也是影響聽力的一大重要因素。詞匯量較大的學生,其聽音理解水平自然也就高;而詞匯量少的學生,或多或少對錄音內容存在對一些生詞無法理解,這就會影響到聽力。因此要時刻告誡學生,盡量擴大自己的詞匯量。
6.邏輯思維問題。聽力理解過程也是學生對所聽材料內容的聯(lián)想、判斷、記憶、分析、綜合等的協(xié)同工作過程。聽者對所聽材料做出的反應快慢及準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所聽材料的儲存記憶。這樣就需要聽者運用歸納、綜合、分析等能力把材料中有意義的信息進行長時或短時儲存。
二、英語課堂教學中提高聽力教學效果的對策
1.培養(yǎng)聽力興趣,營造英語氣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必須采取有利的措施,引領學生走向興趣領域里。在聽力課堂上要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氣氛,課堂上盡量使用英語并貫穿始終,讓學生從聽懂課堂用語開始,逐漸增加聽力素材的難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英語的聽力訓練。每當學生聽完一題且回答正確時要給予表揚,錯誤時同樣鼓勵他們。
2.在課堂45分鐘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fā)音,這要求教師自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英語發(fā)音的準確性與地道性。學生學習說話要先聽懂自然流暢的英語,然后通過模仿、操練,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因此,要讓學生非常準確地掌握48個國際音標的發(fā)音、單詞的讀音以及句子的重音與語調等。學生只有從起初掌握這些正確的英語發(fā)音,才能為今后更深入地提高聽力打下基礎。這需要英語教師下一番苦功。
3.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用英語來組織教學。可以適當結合一些母語,逐步增加英語課堂用語,最后過渡到完全用英語來講課。教師在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中,可以用一些手勢、面部表情等加以輔助,以幫助學生聽并理解。只有堅持不懈用英語組織教學,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不間斷的聽力訓煉,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語感。
4.教師應該有必要的措施去督促學生注意聽同學朗讀、口答問題。
5.要充分利用一些專門的聽力課來訓練學生的聽力。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每一單元的教學結束后,都要力爭拿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來訓練學生的聽力。教師可以去精選一些與課文難度差不多的聽力材料,讓學生來聽。具體的有聽單詞、聽句子、聽短文等。教師應強化精聽,通過大量的正常語速的日常對話,使學生逐步熟悉語音、語調、停頓、重讀、連讀等。
6.教師要力爭錄音機多進入課堂,讓學生多聽英美人士錄制的錄音。我們的教師即使語音、語調非常規(guī)范,畢竟是中國人,與英美人士的語音、語調還存在一些區(qū)別。只有讓學生多聽英美人士的錄音,才能讓他們在原有的聽力基礎上,慢慢地習慣聽地道的英語,為今后到更高一級學校深造打下良好的聽說基礎。
7.在課堂中要多講一些聽力技巧。(1)要善于抓緊時間分析聽力題目中的選項。選項是理解的關鍵,它可以幫助學生預測聽到的材料內容,也可提示聽的重點。因此必須學會在短暫的時間內分析和對比選項的不同之處。(2)聽力時要善于作記號。在選項內容較長、數(shù)字較復雜、人物較多的情況下,在幾秒鐘內準確理解并記住選項差異不容易,可邊聽邊在有相關之處作些記號,以便時間充裕從容答題。(3)要善于抓住關鍵詞聽短文。要訓練學生通過閱讀對比選項,預測短文內容及重點后,著重聽出關鍵詞及結論性語言,而無須追求逐字逐句地聽懂和翻譯。當然教師在核對練習答案時,還要適時也向學生講解一些聽力技巧。長此以往,學生的聽力將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有效利用課外時間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
這可以說是課堂聽力的輔助,如果能與課堂聽力訓練很好地結合起來,將會發(fā)揮無比重大的作用。教師在其中起著指導與監(jiān)督的作用。如何利用課外時間,調動學生聽力的興趣與熱情,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高聽的能力,具體要從以下六點來做起:
1.教師要求學生在家里要多聽課文錄音帶。學生通過多聽,熟能生巧,既可以熟悉課文內容,還可以多模仿英美人士的語音語調,從而提高聽力。
2.適當?shù)夭贾靡恍┱n外聽力作業(yè)。教師可以去購買或自己錄制一些與課文難易程度相同的錄音磁帶,交給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輪流著聽。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聽力。
3.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朗讀比賽。比賽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促使學生多聽多模仿英美人士的示范朗讀。比賽方式應該是人人動口、人人錄音,讓學生互相評比,以此提高學生分辨正確的語音語調能力。所選的朗讀材料不一定要統(tǒng)一,如果教師能作示范性朗讀,則效果更佳。
4.開展一些聽力競賽活動。
5.組織學生聽英文故事。
6.組織英語角。英語角是一種最具有群眾性的活動,其目的是為全校學生提供一個課外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場所和條件,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促進學生知識向技能轉化,通過多次實踐證明,舉辦英語角的確能強化中學生聽說能力。我們學校每小周五都會由外教組織英語角,學生們積極參加,聽說能力有明顯得提高。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王曾選,楊大楔.中學英語教法講話[M].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山西省洪洞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