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麗莉
一、教學背景
(一)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這一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中的一篇文章,文章內(nèi)容講述了主角和父親一同去爬天都峰,爬山途中遇到了一位老人家,最后和老人家一起,相互支持共同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文章以我作為第一人稱,以我的視角來描述了天都峰的雄偉壯觀,和與老人家的相互鼓勵、相互促進的一種精神。文章中心思想是為了讓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團結(jié)合作,并且給學生樹立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也是文章的內(nèi)涵。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突出文章的內(nèi)涵和學生對文章大意以及文章深意的理解,不僅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能力,也旨在為學生培養(yǎng)一種面對困難不放棄,與周圍人團結(jié)合作,共同完成目標的一種思想精神。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各類電子產(chǎn)品或者網(wǎng)絡媒介,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的生僻字,并且對課文的作者寫作背景進行調(diào)查。最后記錄課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以及詞語,并且要學生參透課文中的精神感情。
2.通過對課文的分析,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且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思維。
3.根據(jù)課文的寫作方式鍛煉學生的寫作方法。
4.提升學生對語文文化的喜愛和對學習的整體興趣。
(三)教學重點
課文中如何通過一系列的句子和人物之間的對話以及經(jīng)歷來展現(xiàn)一種深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會文章中對人物、場景以及對話等一系列的描寫方式,使得學生能正確應用至自身的寫作當中。
(五)教學方法
課堂演繹法;句子分析法;詞句記憶法。
二、教學過程
(一)現(xiàn)場演繹,課文分析
1.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我”、父親和老人家,通過對課文中的內(nèi)容進行演繹的方式來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分析。這一手段重點在于活躍班級氣氛,以及考查學生對課文當中人物的揣摩,并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學生的模仿能力。挑選出幾名學生來在課堂上進行演繹,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并且加深學生的印象。
2.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分析,對課文中的“我”的年齡、性格以及家庭環(huán)境來進行分析,從而判定課文中的“我”的性格特征。另外對“我”的父親以及老人家的性格特征進行分析。之后對課文中的描寫手法進行分析,對課文中的各類修辭手法進行分析且記憶。對一些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教師需要著重講解。遇到好的句子組織學生摘錄下來,用來在作文的寫作中應用。
3.對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要進行檢查,檢查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課文中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和課文中對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課文中人物的各種經(jīng)歷的理解。需要教師嚴格進行檢查。
(二)朗讀文章,情感代入
1.可以選出幾名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朗讀,一名學生負責朗讀“我”所說的話,另一名學生朗讀父親的話,第三名學生朗讀老人家的話,最后第四名學生負責朗讀旁白。在朗讀過程中需要以下幾點:
第一,采用普通話朗讀,注意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以及各種多音字在該篇課文中的讀音,對讀錯的需要做到及時訂正。
第二,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思考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物對話中的情感表達,并結(jié)合現(xiàn)實實際進行分析。
2.首先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思維來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表達,之后讓學生提出對課文中的疑問,讓其余學生來進行解答。若學生無法解答時,由教師給出答案。
(三)網(wǎng)絡搜索,信息擴展
1.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網(wǎng)絡以及電子產(chǎn)品來對課文進行簡要的調(diào)查,對作者的背景以及對天都峰這一地點的現(xiàn)實情況用以了解,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能更深入的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讀,加深印象
(1)指導學生模仿老人家以此來使學生感受到老人的慈祥與和藹。
(2)指導學生模仿“我”與老人家的對話,從而感受“我”的孩童的純真。
(3)指導學生模仿父親的話,從而感受到父親看到一老一少在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時的欣慰之情。
3.板書:形容老人的慈祥、和藹以及孩童的天真、純粹和父親的欣慰,都可以寫在黑板上。
(四)課文分段,句子分析
1.引導學生養(yǎng)成讀課文前對課文進行分段的習慣,從而了解課文每一段所寫的內(nèi)容。
2.培養(yǎng)學生的文章大意的總結(jié)方法,對文章中哪一段描寫天都峰的陡峭,哪一段描寫“我”與老人家的對話,哪一段又寫了父親的行為以及心理。培養(yǎng)學生體會課文中心思想的能力,去感受文章想要表達的一種精神和人物的心理變化。
3.組織學生分析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和課文中的語言以及各種形容詞和修辭手法的應用,以及如此應用的目的和作用。
三、課后作業(yè)
1.根據(jù)自身經(jīng)歷描寫一次與父母旅行時的所見所聞。
2.通過手賬的形式,把與父母旅行時的感受或者看到的景象以及照片等統(tǒng)計出來,粘貼到手賬本中,并對手賬本進行裝飾,寫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以及旅行時的安排和計劃,并且在每一次外出時都進行記錄。
參考文獻:
[1]吳忠豪.循敘事之“徑”走實踐之“路”——四上《爬天都峰》教學及點評[J].小學教學設計(語文),2019,(10):10-14.
[2]傅貴成,張小琴.把準"表達要素"能力梯度讓“寫清楚”更清楚——以四上《爬天都峰》(第一課時)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語文),2019,(10):2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