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摘要:中學階段的化學教學在內容上較為偏向生活現象的闡釋,如金屬物質生活中的生銹現象講解等。以往的教學模式在形式與內容上主要依據教材內容,對于化學案例的選擇也主要以教材提供的案例進行教學,在教學視野上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與建立。
關鍵詞:中學化學;核心素養(yǎng);生活化問題教學
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與關注度不僅受到教學模式的影響,還受到思維引導模式及課堂氛圍的影響。教學視角單一、內容講述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提升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與關注度。對此,需要豐富教學實施的視角,使學生透過生活化的視角理解化學知識的深層含義。
一、生活化問題教學的相關概述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及關注度
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與關注度作為理論滲透的良好基礎,學校及教師在教學目標制定以及教學視角選擇上,需要重視學生的內在需求以及教學內容的興趣化賦予。生活化問題教學在應用上主要通過生活視角進行理論內容的講述,由此使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體會進行理論內容的思考、實踐,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生的教學的參與度與關注度。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化學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如試管基本操作、化學物品的規(guī)范使用以及相關的氣體提取試驗等。生活問題教學模式能夠通過生活中的案例,使學生透過生活視角進行化學理論知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通過生活視角的應用,使學生在思維上建立起化學應用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通過生活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可以在生活的基礎上運用實驗等方式進行理論驗證。以往的化學教學方式在內容上較為偏重刻板的理論內容講解,不僅忽視學生對理論內容的接受程度、實踐能力,還輕視學生化學思維的正確培養(yǎng)。
二、相關應用思路及實施策略
(一)以生活現象作為理論教學切入點
生活現象蘊含的化學知識較為豐富,如化妝品、食品、調味料的應用等都涉及化學學科的知識應用,同時也是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之一。通過生活現象作為化學教學的切入點,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根據具體的生活現象理解抽象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以結合自身的生活興趣投入化學理論的研究與實踐,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化學教學的實施質量。教師在以生活現象作為理論教學的切入點的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經歷、興趣以及關注熱點等。
比如在氧氣性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可向學生講解氧氣的結構特性,另一方面講述氧氣在生活中的主要應用方式,或者通過設置生活現象的問題形式,使學生帶著疑問投入理論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氧氣在生活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如金屬冶煉、切割以及生活垃圾使用氧氣進行助燃減少有害氣體產生等應用案例。以生活垃圾助燃為例,現階段的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實行的垃圾分類制度,主要通過不同的處理方式進行垃圾的降解及“消化”,在固體類垃圾的燃燒過程中,主要通過氧氣的助燃性,使燃燒過程保持較高的溫度,有利于降低垃圾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煙氣量和有害物質含量等。通過切身經歷的案例以及科普性知識的講解,使學生通過生活化的視角進理論內容的理解,由此使學生結合生活案例進行理論內容的深入理解。
(二)以生活行為作為教學案例
化學的理論知識在內容上有較多的抽象概念,如金屬活躍性的排列理論,教師主要通過化學性的活躍程度進行講解,而在具體現象的講解過程中則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由于化學性質的特殊性影響,另一方面由于教學觀念的認知不足所導致。教師在涉及抽象的化學概念時,可通過生活行為的教學講解,向學生闡釋其中所蘊含的化學原理。
比如在氣體密度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引用氫氣球的生活案例進行氣體的密度和化學性質講解,H2的密度為0.0899g/升。由于H2具有易燃易爆炸的化學性質,使其在商業(yè)活動中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教師可通過提問的形式,使學生根據氣體的化學原理進行闡述及思維拓展,如現階段“氫氣球”多以氦氣為主要加工材料,為什么?教師一方面通過生活中的商業(yè)行為進行化學理論內容的講解,另一方面通過化學知識的生活化講解使學生在理論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加深內容的理解程度。氦氣屬于惰性氣體,化學性質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由此在商業(yè)活動以及相關行業(yè)的應用過程中可以保持一定安全性,而當氫氣純度較高時,同時與氧氣進行接觸,一定條件下通過陽光照射容易發(fā)生氣體的爆炸現象。
(三)以生活需要培養(yǎng)學生化學思維
化學理論知識作為綜合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范圍較為廣泛,上至人類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下至人類生活的飲食起居都體現著豐富的生活現象。中學階段的化學教學在內容上還處于基礎階段的理論教學,其核心教學目標以及思想,主要為了奠定學生后續(xù)化學學科的學習基礎及形成初步的化學理論體系等。對此,教師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生活問題的教學方法應用,通過該方法的生活視角滲透,使學生在思維、理論理解等層面上可以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進而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好投入新理論內容的學習。生活需要作為化學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其不僅代表人類對化學發(fā)展的期望,也代表著化學理論知識應用的逐漸完善。比如在酸堿性的理論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環(huán)境治理的生活案例及問題向學生講述PH值在生活中涉及的物質、化學性質以及現象等。如酸性土壤在治理上為什么投入石灰,教師可根據此問題向學生闡釋土壤治理工作中涉及的化學原理,即酸堿中和知識的運用。使學生通過生活應用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進一步理解化學的理論教學內容。
三、結語
本文根據生活問題的教學形式進行內容分析、教學方式研究以及案例的設置等,旨在通過合理的生活化視角,使學生可以結合生活思維、經驗以及興趣等方面進行理論內容的講解,由此在一定基礎上改善教學的質量。
(責編? 侯 芳)
參考文獻:
[1]張安麗.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生活化問題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