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說是一種起源很早的中國民間文學,經過先秦的神話傳說時期,魏晉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說為主體的筆記小說,宋元話本時期等發(fā)展階段,在明清時期以章回體小說為代表標志著此種文體進入了創(chuàng)作的高潮。明清時期女性也參與到小說的創(chuàng)作之中,出現(xiàn)了顧太清等女性小說家。清代女性創(chuàng)作中流行的另一種文體是彈詞,它是一種帶韻文體的長篇小說,彈詞的易上口、易傳播等特性也成為有條件接受文化教育的閨閣女性接受并進行創(chuàng)作此種文體的背景和必要條件,也是清代女性彈詞創(chuàng)作較為流行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明清時期 小說 顧太清
小說是一種起源很早的中國民間文學。先秦時期是中國古代小說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的小說以神話、傳說類為主,集中記錄在《山海經》《淮南子》《左傳》等中?!渡胶=洝肥枪糯竦乩碇R的集合,其中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淮南子》是將道家思想與諸子百家學說相融合的戰(zhàn)國至漢初的理論著作,其中錄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塞翁失馬”等古代神話?!蹲髠鳌肥且浴洞呵铩酚浭伦髯⒔獾氖窌渲性黾恿恕班嵅硕斡谯场薄盃T之武退秦師”“曹劌論戰(zhàn)”等歷史事實和傳說?!妒酚洝烽_創(chuàng)了中國紀傳體文學,它以人物為中心,通過人物的歷史性活動來塑造人物,記敘歷史。《史記》善于將人物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在故事、場景的寫作中表現(xiàn)人物的身份、性格,凸顯不同人物的獨特面貌,為后來的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經驗。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繼續(xù)發(fā)展,出現(xiàn)了以“志人”“志怪”小說為主體的筆記小說,代表作品有《世說新語》《搜神記》等?!妒勒f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端焉裼洝纷髡呤菛|晉的史學家干寶,是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端焉裼洝匪浂酁樯耢`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于民間傳說。大多篇幅短小,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對后世影響深遠。故事《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都出自其中。唐代傳奇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發(fā)展走向成熟。相比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唐傳奇內容更加豐富,反映了更為廣泛社會內容,涉及神怪、愛情、歷史、俠義等多種文本類型,篇幅加長,藝術上更加成熟,代表作品有 陳玄佑的《離魂記》、沈既濟的《任氏傳》、李朝威的《柳毅傳》、元稹的《鶯鶯傳》、白行簡的《李娃傳》、蔣防的《霍小玉傳》、陳鴻的《長恨歌傳》等。宋代出現(xiàn)了白話小說話本,并在元代盛行起來。宋、元話本是民間“說話”藝術的底本,分為小說、說經、講史、合生。 宋、元話本注重趣味性和虛構,描寫人物與故事更加細膩,注重思想感情與市井民眾的共通,著名的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新編五代史平話》。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fā)展時期,出現(xiàn)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創(chuàng)作的小說,如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等。明代還出現(xiàn)了“章回體小說”,特點是分回標目,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節(jié)前后銜接,中間穿插詩詞韻文,結尾故意設懸念吸引讀者。這一時期的章回體小說發(fā)展迅速,成果繁盛,出現(xiàn)了《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等偉大杰作,標志著中國小說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清代小說注重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注重塑造沖突中中的人物形象,注重準確、簡練,生動流暢的語言,創(chuàng)作技巧與藝術進一步成熟,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高峰時期。在中國古代小說創(chuàng)作大繁盛的清代,這一文學形式也被女性創(chuàng)作家所接受并加一實踐,創(chuàng)作了多部水平較高的作品。
顧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為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她為現(xiàn)代文學界公認為“清代第一女詞人”。其文采非同凡響,著有小說《紅樓夢影》,以此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小說家?!都t樓夢影》是《紅樓夢》的續(xù)書之一,主要續(xù)寫了寶玉離家出走,賈政四出尋找,后在毗陵驛將其從一僧一道手中領回,即一改往日倚紅偎翠之習,入為翰林,進了衙門當差。不久,與寶釵生有一子。與黛玉夢中相見,夢醒后方知此番生死之戀如鏡月水花之不可及,不禁悵然。小說對賈府怡紅園生活如看燈、賞花、填詞、猜謎、品茗、飲酒、聽戲、奏笛等的描寫,無一不惟妙惟肖,反映出燕京的民俗風味。后又改大團圓模式為一夢了結,構思新穎。成為眾多《紅樓夢》續(xù)書中較受歡迎的一部。
清代陳碧成兒媳婦汪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允莊,號小韞。陳裴之妻。能詩。著有《自然好學齋詩集》,編有《明三十家詩選》初、二兩集,附錄又七十人,另著有平話體小說《元明佚史》。
陳義臣公元1873年年出生,卒于公元1890年,著有《剩稿》一卷及小說《謫仙樓》。
清代女性創(chuàng)作中流行的另一種文體是彈詞,它是一種帶韻文體的長篇小說,當時的流行范圍主要在南方。彈詞以樂器琵琶、三弦伴奏,彈詞的文本或長或短,包括說白和唱詞兩部分,說白為散體,唱詞則以七言韻文為主,間或穿插以三言句。彈詞文本敘述口吻一般采用第三人稱進行,文字大多淺顯易懂。彈詞的表演形式簡單,只需二三人加幾件樂器即可(甚至可以是單人演出),很適合以家庭為單位的日常消遣,于是在有錢有閑的貴族女性中十分流行。彈詞的這一傳播特性也成為有條件接受文化教育的閨閣女性接受并進行創(chuàng)作此種文體的背景和必要條件,也是清代女性彈詞創(chuàng)作較為流行的主要原因。今所傳彈詞,大量的是產生于清中期,另有少部分產生于清初和清后期。
陶貞懷梁溪人,她自幼有才情,性格豪爽,是明末東林黨人之女,她歷經離亂悲傷,深感時代綱常廢棄,繼承父志、代父立言,特作長篇彈詞《天雨花》披露了明末宮廷“三大案”的真相,希冀以此以扶倫立紀,對世間迂腐頑人進行點化,與此同時,她又以女性的視角,對專制家庭表示了反抗。長篇彈詞小說《玉釧緣》是清初優(yōu)秀彈詞作品之一,作者不詳,全書三十二卷,計一百三十六萬字左右,講述了南宋寧宗時,河南祥符尚書謝敏之子謝玉輝的故事。謝玉輝與薛美英訂婚,恰逢朝廷選女入宮,謝玉輝之妹湘娥與未婚妻薛美英均被選派。謝玉輝痛恨未婚妻與親妹遭劫,于是男扮女裝,代妹入宮,經歷宮中諸事后,營救未婚妻與眾宮娥出宮,終得團圓。彈詞《玉釧緣》塑造了一系列杰出女性形象,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彈詞《再生緣》的創(chuàng)作者陳端生與梁德繩在寫作時就受了此書的啟發(fā)。陳端生與梁德繩俱是杭州人,陳端生僅完成《再生緣》的前十七卷創(chuàng)作后就不幸去逝,此書廣受歡迎卻未有結局,后梁德繩與丈夫續(xù)寫此書,完成三卷,將此書推向結局?!对偕墶返墓适掳l(fā)生在元朝昆明地區(qū),主要圍繞此地的三大家族之間的人物展開,大學士孟士元之女孟麗君聰慧美麗,獲云南總督皇甫敬之子皇甫少華與國丈劉捷之子奎璧同時求娶,孟家中意皇甫少華,求娶失敗的劉奎璧懷恨在心,設計誣陷皇甫氏,皇甫少華入獄。孟麗君女扮男裝,上京趕考,尋機營救,連中三元,被丞相招為女婿。后孟麗君女兒身份暴露,經過一系列曲折后被赦免,并幫助皇甫一家洗脫冤屈,孟麗君與皇甫少華相聚團圓?!对偕墶辐櫰拗疲笆呔砭徒嗳f字,情節(jié)曲折,引人入勝,文辭優(yōu)美,讓人流連,人物刻畫細膩獨到,頗顯女性之美?!对偕墶芬唤泦柺?,便得廣泛傳播,風靡一時。邱心如的彈詞《筆生花》講述的也是一個女子扮成男裝,營救親人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明代,女主人公姜德華的父親遭人迫害,無人援助,姜德華只好喬裝改扮為男子,上京應試,不料得中狀元。終于冤屈得以昭雪,父親得以成功營救,姜德華最終還與表兄結為夫妻。三個彈詞故事都是對女子才能的肯定,對女性才智雙全品性的贊揚。此外,還有鄭澹若的《夢影緣》等等,都是女性彈詞小說的優(yōu)秀作品。
明清時期普遍重視女性的家庭教育,簪纓世家、詩書貴族以及經濟條件較為富庶的商賈或自我教授或延請教師,對家族女性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傳授。明清時期女性自強意識覺醒,接受過良好家庭教育的女性文學家在主持操辦家務、撫養(yǎng)子嗣之余,更會全身心地投入藝術與文學創(chuàng)作中去,她們除創(chuàng)作詩詞外,還涉獵其它各類文學體裁,如小說、彈詞等,其創(chuàng)作水平高超,技巧純熟,將中國古代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帶到了新的層次和高度。
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工業(yè)文明侵入中國內部,中國傳統(tǒng)經濟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封建社會的家族制度受到沖擊,中國女性逐漸走出父權制墻圍,擁有了與男性一樣受教育的權利,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掀起了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潮。
【參考文獻】:
【1】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 女性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譚正璧.彈詞敘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古本小說集成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4】魏淑赟.明清女作家彈詞小說與明清社會[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譚若麗,女,山東省萊蕪市人,2015年獲吉林大學文學博士學位?,F(xiàn)為吉林省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古典詩詞、東北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