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京京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學生為本的新教育理念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的師本教育思想,倡導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導者,老師轉變?yōu)檩o助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以學生的學情和認知水平出發(fā)來進行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從知識的傳授逐漸轉向動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本文從生本理念下初中數學構建探究課堂的具體策略角度展開論述。
關鍵詞:生本理念;初中數學;探究課堂
初中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實踐性的邏輯學科,是培養(yǎng)中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主要陣地。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的通過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來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學習解題技巧和解析方法,在拓寬自身知識視野的同時拓寬自身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從而完成知識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1 尊重學生的主動地位,創(chuàng)設探究教學氛圍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需要數學老師堅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活動。探究式教學作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質量的一種非常高效的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日益普遍,也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現實意義的、充滿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潛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比如學習《全等三角形》這節(jié)課時,老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啟發(fā)學生展開思維和探究。老師打碎了一塊三角形玻璃,玻璃碎成了三部分,第一分部是三角形的角,第二部分是中間一大塊,第三部分是兩個斜邊的部分?,F在想要去配玻璃,那么帶碎掉的那塊玻璃去玻璃店才能配出和原來一模一樣的三角形性玻璃來呢?學生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中激發(fā)起探究興趣,積極的通過動手畫,測量等方式去探究解決辦法。學生在獨立探究和交流合作中逐漸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進而完善了自身的知識體系。
2 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引導學生探究實踐
事物的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樣也是如此,需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知識的探究,進行逐漸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在初中數學的探究課堂中,數學老師要 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學生實際為依托,對學生開展探究、思考、歸納等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老師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和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點、數學問題等等進行探究和分析,在探究和分析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和歸納出數學內涵,形成數學思維,進而提高了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
比如學習《相似三角形》時,老師讓學生借助所學的知識去測量旗桿的高度。學生結合周一升國旗的生活情境,積極的展開小組合作,通過交流討論來找尋具體測量旗桿高度的辦法,然后通過驗證、分析、歸納總結出利用影子、鏡子或者測角儀等等來結合直角三角形的計算方法進而得到最終旗桿的高度。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并學會了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探究能力。
3 開展案例解析,傳授探究解析策略
在以學生為本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案例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的重要途徑,也是拉近數學和生活具體的重要方法,數學案例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生動、集中的體驗在數學案例中,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因此案例教學是初中數學課堂探究課堂中的重要部分,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等綜合能力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數學作為一門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基礎知識學科,數學老師在開展探究教學時要自足教材本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認知水平,將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內容設計成典型的問題案例,來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進而在探究過程中去發(fā)散思維,在分析問題條件,尋找解題思路,分析解題策略等一系列探究活動中,完成知識的深入理解,獲得解題方法和數學思維,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
比如學習《相似三角形》時,老師以學生生活中國常見的蹺蹺板為例,啟發(fā)學生去分析和總結相似三角形的特征,進而對相似三角形在解題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展開探究,總結和歸納出了相似題型的解題思路和解析策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4 總結
生本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是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圍繞教學內容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數學老師立足教材,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的發(fā)揮出主體作用,從而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完成了探究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于永紅.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6(32).
[2] 曹奎.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7(01).
[3] 汪浩.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新校園(中旬),2018(09).
(作者單位:天津市東麗區(qū)英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