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民
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逼渲械摹按病弊种两袢杂卸喾N不同的解釋。
一種就是教科書上,也是多數(shù)初學(xué)者認(rèn)為的,是一種臥具,即同現(xiàn)在的床一樣。解釋為:李白坐在室內(nèi)臨窗的床前,看到銀白色的月光像霜一樣灑在地面上,于是他仰望著天上的明月,引起他思念自己遠(yuǎn)方的家鄉(xiāng)之情。學(xué)習(xí)詩歌首先應(yīng)該看的是詩的寫作背景。公元726年農(nóng)歷九月十五日,時年26歲的李白旅居淮南,在一間揚州旅舍中思老家、念舊國(指蜀地),在那個月明星稀的九月十五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在同時同地同景之下,李白還作有一首《秋夕旅懷》。涼風(fēng)度秋海,吹我鄉(xiāng)思飛。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目極浮云色,心斷明月暉。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這首詩知名度不如《靜夜思》,但細(xì)細(xì)讀來也能感受到詩人的落寞和孤獨。從公元725年開始李白仗劍出蜀,辭親遠(yuǎn)游。李白告別金陵后,從江上前往揚州。揚州是當(dāng)時的一個國際都市。李白從沒有看到過如此熱鬧的城市,與同游諸人盤桓了一些時日。到了盛夏,李白與一些年輕的朋友“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好不愜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揚州)病倒了。臥病他鄉(xiāng),思緒很多,既感嘆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鄉(xiāng),唯一能給他帶來點安慰的,便是遠(yuǎn)地友人的書信。漂泊一年后來到揚州,本想有所作為的他卻在揚州一病不起,這就是為什么一向積極樂觀的李白寫出如此帶有低落感的詩的原因。這首詩是:李白于公元726年農(nóng)歷九月十五日左右作于揚州的旅舍。首先是那時候的窗戶是沒有玻璃的,只有大戶人家才會用紙糊上或者弄個簾子擋在窗戶上;其次,那時的窗戶多數(shù)不能打開,能打開的也是往上開,而且開窗幅度都比較小,因此坐在床上看見皎潔的月光是不可能的。
另一種解釋說是胡床,類似于現(xiàn)在的馬扎和躺椅,2018年4月份《山東教育》上有作者論證此說,著名收藏家馬未都也認(rèn)為是胡床。似乎各種論據(jù)也都能站住腳,但是李白并非在自己家空曠的院落,而是在揚州的旅舍呢?況且江南的房子多房房相連,比較密集。“古老的房子,窄窄的弄堂,即使是大的院落,院子也比較狹”。在旅舍又哪有閑院子擺一張胡床呢?況且,當(dāng)時李白大病初愈,久在旅舍,煩悶異常,嘗試著出來溜達(dá)溜達(dá),透口氣,總不至于拿著一張胡床吧?更值得商榷的是坐在胡床上更應(yīng)該是一種休閑,是一種閑適之樂;若是帶著離愁或者其他煩惱,又哪有心思拿著一個馬扎溜達(dá)呢?至今也沒見過類似的詩句。至于旅舍是否備有胡床,也有待商榷。
再一種解釋就是指井欄。中國教育家協(xié)會理事程實專門將他考證的結(jié)果寫成論文,指的就是井欄。我傾向于這個觀點。
揚州多井欄,“處處名泉,家家水井”。市郊有水井約五百六十眼之多,更有天下第五泉,蜀岡第一泉等名泉。就在2017年10月還發(fā)生了“天下第七泉”井欄被盜事件。
最早以井欄稱床者見于《樂府詩集》:“后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薄斑€看稚子照,銀床系轆轤。”“裁衣魏后尺,汲水淮南床”。這三處中的“床”都指井欄。“銀床”最初是指銀子做成的井欄,后來作為一種美稱把石井欄也叫銀床,如“唐人謂井欄為銀床”,但仍有把石井欄叫做“石床”的。如《景定建康志》卷19歌詠“景陽井”有詩云“石床空染胭脂恨,不比雙妃楚竹斑”。說“銀床系轆轤”說明銀床上架有轆轤?!度圃姟ぞ?92》李賀《后園鑿井歌》也說:“井上轆轤床上轉(zhuǎn)?!币虼饲搴犁缎栄帕x證》卷4說:“井欄,承轆轤者。”這樣就說明井欄和睡眠之用的床一樣,在功能上都能放置東西,這也是井欄叫做床的另一個原因?!按病弊鳛榫畽诮獠⒊蔀樗闹庇^的象征,這在古代詩歌中有大量體現(xiàn)。李白的詩中也是有多處出現(xiàn)。
行文至此,可以看出,李白大病初愈,帶著離愁,帶著迷茫,帶著紛繁的思緒漫步于旅舍之外,不知不覺來到一口古井旁,一首《靜夜思》,有感而生!
當(dāng)然,無論是哪種合理想象的“床”,只要是不忘思鄉(xiāng)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