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曄雋
萬物互聯(lián),給教育教學實踐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都發(fā)生了改變。家校溝通的方式也同樣如此,不再固守傳統(tǒng)的紙質家校聯(lián)系本、電話、短信,而是轉向了微信群?;ヂ?lián)網(wǎng)+時代,微信群成了家校溝通的主要媒介,為促進學生的品格發(fā)展、學業(yè)質量提升以及家校共育帶來了新思考。
一、關系導向:從“對立”走向“合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長的結合?!彼?,班主任除了教育學生,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影響家長。
在我們班,96%的家長為新市民。他們對優(yōu)質教育有著熱切的期盼,對未來生活有著更大的期待。然而由于所受教育的程度、生活的逼迫、視野的局限等,對子女的成長主要以分數(shù)為評價標準。開學不久,一個家長對于我布置學生用手機朗誦美文的語音作業(yè),直截了當?shù)卦诩议L群發(fā)表了看法:“孩子不能使用手機,要努力學習。孩子是在課堂上學知識,不是用手機學東西。以前的老師沒有要求讓孩子用手機做作業(yè)……”看到這一留言,我馬上意識到這位家長應該很有原則,是傳統(tǒng)教育的忠實守護者,但是拒絕新技術,對自媒體時代的新作業(yè)方式和意義并不了解。我把我的想法跟他私聊,還告訴他如有特殊情況,孩子可以不做這項作業(yè),并建議今后如果還有想法可以私聊??墒沁^了一陣,他又在群里冒泡了:“這次孩子數(shù)學考試又是99分,因為數(shù)學老師不煩,從來不要求語音?!备嘀魅瘟私庀聛?,得知他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有兩個引以為豪的女兒。大女兒在讀南大,小女兒的成績在班上也名列前茅。他會在朋友圈里曬孩子報告單、獎狀,在家長群里發(fā)表一些偏執(zhí)的言論。該如何讓他理解并認同我的教育理念呢?我先在群里推薦幾篇教育理念方面的微信文章,強調未來社會所需人才的必備素養(yǎng),讓家長更新觀念,很多家長高度關注,紛紛點贊。接下來,我經(jīng)常分享展示學生高質量的朗讀作業(yè),還利用cctalk、美篇等新技術給孩子們在線上課、進行寫作指導等,邀請家長一起參與??粗⒆觽円惶焯斓母淖?,那位家長也忍不住在群里點贊,并對過去的態(tài)度表示歉意。
家校溝通的前提是信服教師。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帶班,家長意識到,孩子在班上是有發(fā)展前途的。漸漸地,大家也愿意合作了。家校溝通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孩子的言行傳達你的行動效果。不用解釋,家長就能感受到孩子靈魂的拔節(jié)。最真切的感受,是最好的溝通。
二、內(nèi)容引領:從“事務”走向“文化”
在我接手現(xiàn)在的畢業(yè)班時,家長微信群已經(jīng)很龐大了,其成員多達89人。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多元互動的社會,該微信群唯一的功能就是老師發(fā)通知,家長整齊劃一地在老師發(fā)出的通知后統(tǒng)一回復“收到”兩個字。雖然當時暑熱還未褪盡,但我覺得這個群,冷冰冰!
一個好的班級,需要文化的建設,尤其是家校溝通方面。于是,我一方面嘗試在群里推薦一些關于家庭教育、學習資源、時事動態(tài)等優(yōu)秀的文章,并分享孩子們在學校里學習、活動的場景。一方面私信聯(lián)系家委會會長,給她推薦了一篇文章:“過幾天你發(fā)群里,這是隔壁班家長發(fā)在群里的,他們班經(jīng)常有家長推薦這樣的傳遞正能量的文章?!彼匚遥骸拔蚁葘W習學習。平時我很少看這些東西,以后要好好向他們學習。”等她轉發(fā)到群里,我立馬在群里給她點贊,并私下表揚。慢慢地,她在群里發(fā)言、推薦的內(nèi)容多起來了。元旦假期,我看到隔壁班家長又在群里發(fā)了一段友情提醒,立馬截圖給她。她看后回我:“這些家長很給力,我自嘆不如?!蔽一厮骸澳阕龅煤芎茫儆媚镊攘τ绊扅c人出來,就更成功啦!”這時,她向我袒露了心聲:“有時候看到好東西不敢發(fā)群里,怕那些家長會說多余的?!边^了一會,她拍給我一張照,原來她在紙上打了個“友情提醒”的草稿,問我能不能發(fā)在班級群?在她的帶動下,產(chǎn)生了雁陣效應,漸漸地,家長群有了一些變化。我在班里推薦孩子們看《尋夢環(huán)游記》,有家長就會發(fā)視頻鏈接;我把孩子們的進步、成績在群里播報,他們也會相互欣賞、鼓勵、點贊;他們看到好的視頻、文章也會爭相推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欣喜、遇到的困惑,也會在這里進行交流……
為提高家長的素質,這學期學校開辦了家長夜校?;蛟S是新生事物,家長不知夜校為何物;或許是因為工作緣故,沒有時間參加;抑或是平時沒有學習的意識,第一次夜校,我們班經(jīng)過動員,也只有3個家長報名。于是當晚,我借用班級微信,把家長夜校的會場轉播鏈接分享在群里,家長們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時間進行收看。第二次就出現(xiàn)了搶票情況。
家長群,成了大家感情的粘合劑,學習的共生場,正能量的傳遞區(qū),解憂的雜貨鋪……家長微信群溫暖了起來,班級的文化正能量在悄悄地集聚。
三、角色轉變:從“臺前”走向“幕后”
當我們接手一個班的時候,其實同時接手了學生班和家長班兩個班級。而家長作為孩子的養(yǎng)育者,也是我們教育的合伙人。班級家長群,家長理應是主角,作為家長班的“班主任”,我們應該成為微信群里平等中的首席,努力喚醒、挖掘、鼓勵家長參與到家校共育中來。
這學期,學校結合食育課程,倡導學生在校外綜合實踐活動中自制、自帶便當。在前課程中,我給學生介紹了便當和制作便當?shù)姆椒?。當天晚上,一個家長就給我留言了:老師,什么叫便當?這是一個男孩的家長,估計他們家寶貝把任務簡單移交給了這位母親。我告訴她我們這次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建議和孩子共同完成,并用照片、視頻、美篇等記錄過程。周六一早,班級群就出現(xiàn)了一張便當照。很快,群里熱鬧了起來,有分享的,有點贊的,當然我也不忘夸夸大家的手藝,聊聊營養(yǎng)、顏色的搭配,幽默地給便當起個名字。于是,接二連三的便當照以及制作便當?shù)囊曨l分享在了群里。這些便當不僅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花的味道……更有愛的味道。
一旦建設好微信群,建構起家校共育的良好生態(tài),其能量是源源不斷的。家長是我們借力的對象,引進家長資源,能拓展孩子們的學習時空和學習方式,在不斷的共贏中,提升家長的換位思考意識和教育理念,更好地理解班主任的工作并進行良好的家校共育。當班主任逐漸從“臺前”退隱到“幕后”,家長的“主人翁”意識就不斷得到萌發(fā)和生長。隨著溝通的不斷深入,家長越來越感受到分享交流給予每個孩子的成長力量。家長的眼界開闊了,心胸也開闊了。只要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有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就會有意識地跟班里孩子的共同成長“鏈接”起來,主動與“教育合伙人”進行溝通互助。班級微信群,成為了師生和家長共同凝心聚力的活動圈層,構建出一種生機勃勃的成長新樣態(tài)。
新型的家校合作關系,積極的班級分享內(nèi)容,人人都是教育者的主角意識,借著班級微信群這個“粘合劑”,正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教育新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