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莉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在針對第一學段兒童識字與寫字的要求中明確指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睆倪@一點可以看出,對于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熱愛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引導他們喜歡漢字,主動認識、書寫漢字,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深厚底蘊和博大精深,實現(xiàn)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一個人從出生到成熟的不同階段,認知結(jié)構(gòu)和思維發(fā)展都會不同。小學低年級學生,尤其是初入小學的一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前運算階段向具體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具有相對具體性,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借助具體的圖畫、生動的聲音、可感的實物等教學工具和手段來幫助學生建立具體、形象的思維,幫助學生去理解、認識問題。識字教學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語言講解來完成,容易讓初學漢字的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甚至對漢字學習感到乏味,降低對漢字的學習興趣,繼而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吸收。而在識字教學中巧用微課,既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滿足學生心理需求,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快樂又充滿趣味的情境中認識漢字、了解漢字、學習漢字,對漢字產(chǎn)生熱愛和興趣。
微課是利用視頻形式來記錄某一段教學環(huán)節(jié),它與一般視頻和課件的不同之處在于,微課是圍繞某一個知識點展開的教學活動。比如要認識帶三點水的字,便可以就“三點水的起源、演變以及帶三點水的字表示的意思”這一知識點為中心展開微課。微課服務于這一個知識點,是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我們在日常的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巧妙設計,充分利用微課資源。
如教學《江南》(統(tǒng)編本一上)一文的“采”字,就可以充分利用“采”字象形字的特點,挖掘其“本來面目”和“成長歷程”,再示范組詞,制作成認識“采”字的微課,植入本課識字教學中。這樣既幫助學生記住了字形,又讓學生了解了這個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不僅是課堂上的一個亮點,也讓“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微課講解詞如下:
嗨,同學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漢字小老師,今天我來講一講關于“采”字的故事。
遠古時代的人們采集植物的花、葉、果子作為食物,人們便根據(jù)采摘時候的動作,創(chuàng)造了“采”字(動畫出示“采”的甲骨文:? ? ?)?!安伞弊稚厦娴? ? 表示手,下面的
表示果樹,“采”字就表示用手去摘樹上的果子,看,是不是很像呢!你也可以用手來做一做采摘的動作哦!后來,人們?yōu)榱藭鴮懙姆奖悖安伞弊志蜐u漸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看見的模樣? ? (動畫依次出示“采”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現(xiàn)代楷書)。“采”字可喜歡交朋友啦!看看,它都和誰在一起成為了朋友?“采”和“花”站在一起,變成了“采花”,看到這個詞,仿佛聞到了陣陣花香?!安伞焙汀安琛痹谝黄穑褪恰安刹琛?,和“用”在一起,就是“采用”。同學們,請大家跟著我來讀一遍吧!
同學們,認識了“采”字,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你是不是覺得漢字很有趣呢?今后你在認識漢字的時候,也可以去找找這個漢字以前的模樣。
短短兩分鐘左右的微課,包含了“采”字的演變過程以及“采”字組成的常用詞語,突破了識字的重點難點,同時還滲透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祖國文化和漢字文化?!皾h字小老師”的講解,配合著有趣的動畫和優(yōu)美的圖片,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思維都被調(diào)動起來,他們不僅記住了“采”的字形,也知道了這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感覺到原來漢字和我們?nèi)艘粯樱兴约褐饾u成長變化的過程。站在學生的立場,關注學生的視角,變被動為主動,化枯燥的講解為靈動的微課,這樣的認知方式和情感體驗,使學生對這個漢字印象深刻,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堂妙趣橫生,扎實高效。
《四季》(統(tǒng)編本一上)一文,要求學生認識蟲字旁,作為新偏旁,這是教學的一個重點難點。如何突破并幫助學生理解蟲字旁和“蛙”字的關系呢?跳出教師用語言講解的藩籬,同樣可以通過插入微課的方式進行識字教學。利用蟲字旁象形的特點,微課講述蟲字旁的來歷和演變,幫助兒童了解很多帶蟲字旁的字本義都和昆蟲有關,并帶出“蟻”“蛇”“蛛”“蚊”等字,引導學生歸類識記。
微課講解詞如下:
看,一只可愛的小青蛙跳到了荷葉上,發(fā)出“呱呱呱”的聲音,原來,它要向同學們們介紹自己呢,趕緊來聽聽吧!
同學們,你們好!我是一只可愛的小青蛙,和同學們一樣,我的名字也有來歷呢!這還要從我“蛙”字左邊的蟲字旁說起。古人是這樣寫蟲字的:? ? 。最初的“蟲”表示蛇,看,是不是和蛇的樣子很像呢?后來,“蟲”字表示的范圍逐漸擴大,它還作為偏旁,表示和昆蟲有關的意思呢。所以,很多帶蟲字旁的字都和昆蟲類的小動物有關,比如“螞蟻”“蟑螂”“蜘蛛”“蝴蝶”等等。后來,人們?yōu)榱藭鴮懙谋憷?,蟲字旁的寫法也慢慢發(fā)生了變化:? ? ,直到變成今天的模樣:? ? 。我“青蛙”的“蛙”,左邊的蟲字旁是在告訴大家“蛙”字表示的意思,而右邊的“圭”是在告訴大家“蛙”字的讀音?!巴堋弊值呐笥芽啥嗬玻”热纾呵嗤?、牛蛙、蛙泳……對了,還有一個成語叫作“井底之蛙”呢!
同學們,今天我?guī)Т蠹艺J識了我的名字,還了解了蟲字旁,你們對我的了解是不是又進了一步呢?好了,我也該回到池塘去唱歌啦,我們下次再見吧!
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能局限于讓兒童就識字而識字,還應當幫助兒童了解祖國文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并從中學會識字的方法,這是語文教師的責任所在。曹愛衛(wèi)老師曾在《低年級語文這樣教》一書中說:“低年級識字教學,要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尊重學生在母語環(huán)境下語音、語義的習得基礎。”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就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并尊重兒童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在教學中做一些靈活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思維和認知方式的變化和發(fā)展,幫助兒童以更加有趣、有效的方式學習新知。微課具有趣味性、靈活性的特點,教師在備課時,主動搜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將相關漢字知識點制作成微課,教學到這一知識點時讓兒童觀看、學習,營造良好的母語學習環(huán)境,增進兒童對漢字的了解和理解,甚至讓兒童產(chǎn)生情感,兒童樂于接受,也易于接受,高效、有趣的課堂由此生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課的正確使用既體現(xiàn)了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也把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學習方式傳遞給了兒童,給日常的識字教學帶來了便利。微課就像是在兒童和漢字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這座橋梁激發(fā)了兒童對漢字的興趣,聯(lián)結(jié)了兒童與漢字的情感,與祖國語言文字以及文化的情感。
低年級識字是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教師要巧創(chuàng)情境,精心設計,采用多元的方法和策略指導兒童識字、認字,培育兒童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情感。而微課的巧妙使用,便是一種靈動有效又有趣的識字方式,學生喜聞樂見,并能隨之積極思考,在漢字文化的氛圍里,祖國的語言文字也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今社會已經(jīng)進入“微時代”,把“微理念”和“微技術(shù)”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之中,不僅是與時俱進的體現(xiàn),也是對傳統(tǒng)識字方式的一種變革。巧用微課,使識字教學趣味、高效,讓漢字之花在課堂綻放!
(作者單位:四川都江堰市光明團結(jié)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