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學校園,踏上三尺講臺,我的身份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zhuǎn)彎——從一名聽從老師管教的在校學生變成了一位要管理一個高中班級的班主任。面對36位性格迥異、家庭背景不同的高一學生,由于缺乏實踐經(jīng)驗,我基本是靠回憶自己高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方式,以及仿照身邊同事的做法,勉強“撐”了兩年。期間,雖然有和班級學生其樂融融、共同奮斗的難忘瞬間,但也有不少無能為力、心碎失望的時刻。
暑假期間,我有幸讀到了美國家喻戶曉的小學老師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發(fā)現(xiàn)即使在大洋彼岸的小學教室里,也發(fā)生著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問題:有些學生在校園里不能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效率不高,以及師生關(guān)系緊張等等。讀完這本書,我似乎找到了以上問題的根源:老師們往往為了達到所謂“都是為了學生好”的目的,依靠自己身份的權(quán)威,利用高壓政策簡單粗暴地處理問題。不知不覺,一面“恐懼”之墻漸漸地在教室里被豎立起來。在這面墻的兩邊,老師和學生,各有各的恐懼——老師們怕在領(lǐng)導(dǎo)同事面前丟臉,怕不受學生愛戴,怕說話沒人聽,怕課堂場面失控;學生們更害怕,怕挨罵,怕被羞辱,怕在同學面前出丑,怕成績不好,怕面對父母的盛怒?;叵胱约?,也許無意間我和學生之間也豎起了一面“恐懼”之墻。
班里的小胡同學是個學習上有自己獨特方法的男同學,也因常常會脫口而出幾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冷笑話,平時學習成績不錯,在同學中很受歡迎??墒撬幸粋€非常讓老師頭疼的壞習慣——總是缺交或不交作業(yè)。令老師哭笑不得的是,他不是偷懶不想做作業(yè),而是他經(jīng)常想要做的時候找不到作業(yè)紙;有時甚至明明已經(jīng)做完了作業(yè),可到了要交的時候,他怎么也想不起放在哪里了。終于有一回,我在早自習課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劈頭蓋臉地數(shù)落了他一通:“你到底什么情況?都上了這么多年學了,連整理好自己東西的能力都沒有!”小胡同學漲紅了臉,低下頭慌慌張張地在自己的書包里翻找,羞得恨不得將頭埋到書包里。我當時以為,經(jīng)歷了這么丟人的時刻,小胡應(yīng)該不敢再犯了,問題也就解決了。但后來小胡同學缺交作業(yè)的頻率雖然降低了,但我心里總有疙瘩,認為自己傷害了小胡的自尊心。而小胡同學從那以后,在教室走廊上看到我,也總是躲躲閃閃的。我想,我們之間的隔閡就這樣產(chǎn)生了。
之后,我認真地反省了一番,意識到雖然使用的高壓手段有時很奏效,但這并不能真正解決學生行為習慣上的問題,也容易疏遠師生關(guān)系,更不利于班主任接下來的班級管理工作。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我似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入口。雷夫在書中寫道:“訪客在參觀第56號教室之后,從未因孩子們的學術(shù)能力、我的授課風格,或者是墻面裝飾的巧思而感到驚喜。他們在離去時贊嘆連連是另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就是我們的‘班風’。我們的孩子很沉靜,而且文明、有禮到一個難以置信的程度。這里就像是塊綠洲,但他少了某個東西。諷刺的是,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他擁有什么,而是因為他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這段話徹底地更新了我對班主任工作的認識。
如何推翻教室里的這面“恐懼”之墻,使我的班級也能因為缺少“害怕”而變得更加優(yōu)秀?作為班主任,我認為應(yīng)該從墻的兩面——學生和老師來著手改善。
一是建立信任,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班里有不少學生之所以守規(guī)矩,主要是出于害怕:害怕惹老師生氣,害怕被老師批評后在同學中丟臉,當然也害怕面對父母失望的神情。但這種守規(guī)矩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要讓學生遵守學校或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班主任至少有兩種方式,強調(diào)后果或信任尊重。以我們學校的手機使用規(guī)定為例,學校規(guī)定學生在校園內(nèi)要保持手機關(guān)機。為了讓班級學生知曉并遵守這項規(guī)定,班主任可以直接向同學宣布這條規(guī)定,并列舉一旦違規(guī)所要面臨的處罰形式,如當場沒收、通知家長或給予年級通報批評的處分。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學生的確會因為害怕被處罰而遵守規(guī)定。然而,能達到同樣效果的,還有另一種方式:班主任在說明此項規(guī)定的目的和內(nèi)容后,坦言自己信任所有的學生,相信他們可以理解這項規(guī)定的用意,從而自覺地做好自己的手機管理工作。雖然兩種方式最后達到的“限制校園內(nèi)手機使用”的效果差別不大,但后一種不去利用學生的恐懼心理,選擇信任和尊重學生所產(chǎn)生的教育效果應(yīng)該是更持久而積極的。為了讓學生更珍惜這份來自班主任的信任,雷夫也在書中提供了一個方法。他與學生分享了“建立信任易,維持信任難”的例子:“信任練習——接人游戲即使玩了100遍,只要有一次朋友開玩笑故意不接,你們之間的信任就永遠破裂了。不管對方怎么道歉,你就是無法不帶一絲懷疑地向后倒了?!碑攲W生意識到“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時,他們就會更加珍惜并努力維持來自老師的這份信任,從而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yīng)致力于用積極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給學生提供持久的并且是凌駕于恐懼之上的信任。學生的恐懼被老師的信任所取代,教室里的“恐懼之墻”便會慢慢被推倒。
二是樹立榜樣,趕走老師的害怕心態(tài)。在用信任逐步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之后,班主任也要學會修正自己的害怕心態(tài)。剛?cè)肼殨r,我也害怕學生不服管,害怕不被學生放在眼里,害怕不被家長認可,試圖用一些高壓手段來控制住一切,動不動就對學生厲聲厲色,遇到不滿意的狀況就大發(fā)雷霆。久而久之,我發(fā)現(xiàn)這樣做并沒有從實質(zhì)上解決問題,反而加重了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也使老師開始質(zhì)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其實,班主任之所以會遇到令人“害怕”、感覺場面要失控的問題,是因為自己沒有利用好日常教學中出現(xiàn)的數(shù)千個樹立榜樣的機會。
在書中,雷夫提醒所有老師:孩子們一直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你希望班級所有學生能按時到校,你最好自己每天早晨能準時出現(xiàn)在教室里;你希望學生能勤奮刻苦、努力鉆研,你最好自己在教學中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學生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如果身為班主任,自己常常上班上課遲到,備課不充分,在辦公室里偷偷看劇、上網(wǎng)購物,還以為學生根本不會注意到,那就大錯特錯了。
想要學生信任老師、信任同學、信任家長,班主任及時給予學生信任也是一種樹立榜樣的方式。同時,在樹立榜樣的過程中,老師能夠有意識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這樣一來,“做好學生的榜樣”這件事本身就能消除部分老師由于不自信、不思考而引起的莫名“恐懼”。
讀完《第56號教室的奇跡》,我相信奇跡的確可以在教室里發(fā)生。他對教室內(nèi)“恐懼”的細致解讀和剖析,促使我深刻反思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問題所在,提醒我“害怕不是教育的捷徑”,讓我漸漸學會用對學生的信任來取代高壓手段,用榜樣的力量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如果能做到這些,便可推倒那一道“恐懼”之墻,還學生一片寬敞自由的成長空間。
于筱睿? ?上海市徐匯中學高中英語教師、班主任。2017年參加上海外語頻道(ICS)《看劇學英語》節(jié)目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