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芬
【摘? ? 要】小學是學生進行學習認知最初步的階段,也是從幼兒啟蒙階段轉變成正式的學習狀態(tài)的重要時期。在這個尤為重要的過渡期,對于教師來說,幫助學生建立高效學習方法的思維是必不可少的任務之一,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實施較為高效的教育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高效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123
數學往往是令較多學生都頭疼的一項學科,而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也不像語文和思想品德一樣可以依靠家長來進行進一步的深化教育,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難題?,F如今很多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也不再適用于現在的教學形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積極地進行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更新,創(chuàng)造出更適宜學生的教學方法,以便適應當今學生的思維方式,從而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真正實現我們的目標。針對小學數學高效教學方法的實施,我提出如下幾點見解。
一、巧妙利用教學道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剛剛從無拘無束的幼兒階段邁入小學,他們之中有一部分人還無法適應小學的課堂模式,甚至有些學生對于課堂是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的。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運用一些相應的教學工具,來幫助學生對于學習內容進行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和學習,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厘米與米的認識”的相應課程時,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身邊隨處可見的一些工具,來輔助學生進行認識。如將學生的胳膊伸開長度大約是一米、一個指節(jié)的長度大概是一厘米以及講臺和書桌的高度等等?;蛘呤抢靡恍┫鄳慕虒W掛圖以及教尺等來吸引學生進行學習。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來講,使用教學道具的數學課堂相比于直接講授的課堂來說,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參與程度是有真正幅度上升的。這也就是說,當我們把抽象的教學知識融入到實體的教學道具中時,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方法更加真切、也更好理解。
二、增加課堂互動,幫助學生提升課堂參與度
現在的教學方式其實大多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授,學生坐在位子上進行聽課和學習。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好處,便于我們維持課堂上應有的教學秩序,但是這種方法也無形中降低了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程度。長時間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很容易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這對于每個知識點都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數學課堂來說,是非常不可取的。
針對這種問題的出現,我認為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升課堂的豐富程度和趣味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搶答和獎勵的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程度,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自主地進行知識的理解和學習,一旦學生在學習中有了主觀能動性,那么學習效率就容易得到提升。還可以采用讓學生來當“小老師”的方式來提升課堂多樣程度,對于一些較為簡單的題目,可以讓學生代替老師來進行講授,然后由其他同學提出該同學在講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建議,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進行積極的思考,也有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思維上的碰撞,從而使該學習內容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通過多措并舉的教學,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課堂的節(jié)奏,并且使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進度,做到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翁。
三、精簡學生的課后作業(yè)數量,同時提升作業(yè)的輔助功能性
在我們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作業(yè)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F如今學生的在校時間其實相對較少,學習有一部分其實是依靠學生在課后的復習和相應的鞏固,這時,作業(yè)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但是小學正是學生愛玩的年齡階段,也是學生們最為天真的階段,如果教師在這時布置太多的家庭作業(yè),會讓學生對于作業(yè)這個部分產生相應的抵觸心理。這種學習心理一旦產生就很難進行糾正,這種情況對于我們的教學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教師對于作業(yè)的布置,要做到精簡,但是我們也要在精簡的同時保證作業(yè)布置的作用,讓學生能在完成最少作業(yè)的同時對已經學習的內容進行記憶的加深。
針對作業(yè)的布置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通過如下幾種方式來進行相應的精簡。例如同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相應地減少數量,學生能用三道題來掌握的學習內容就沒有必要布置十道題目去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同時,我們也可以選用一些好題、精題來保證作業(yè)布置的高效性,例如可以布置一些一題多解的題目,通過一個題目多種解法的形式來拓寬學生的思維模式,幫助學生在一個題目中復習應用多種學習方法,從而提升學習的效率。
四、因材施教,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誠如是,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一樣要注意因材施教。學生初步進入小學學習階段,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同的狀況,有些學生由于提前接受了一些相應的知識或者對數學學科本來就有相應的興趣,從而成績優(yōu)異,學習起來也較為輕松,也有一些學生由于集中不了注意力或者由于貪玩等原因出現數學成績不理想等情況。這種時候,就需要教師對于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施教方法,輔助他們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對于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我們要進行引導和教育,向他們介紹數學學習的樂趣,幫助他們培養(yǎng)解題的成就感和熱情,使他們建立起對于數學的興趣和熱愛。而對于學習能力不夠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進行幫助,例如在課堂上注意觀察他們的聽課狀態(tài),確保沒有出現走神和開小差等行為,并且向他們進行適當的提問,以保證他們的學習效果。對于那些學習較好的學生,也要進行一些適當的提升,可以向他們介紹一些可以進一步學習的知識,發(fā)揮學生自身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進行深化,從而達到更上一層樓的學習效果。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引導,讓我們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的具有針對性,這種方法改變了以往一把抓的形式,取代了對于所有的學生都進行相同教育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對于學生自身來說也是有非常大的益處。
總而言之,數學是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都至關重要的一門學科,而小學也正是建立學生學習興趣與有效學習方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這個階段中,扮演的不只是老師這一個角色,我們還要做好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領路人和指引者,利用各種各樣的高效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真正地了解數學、熱愛數學,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相應的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