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中會
【摘? ? 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模式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的個性更加全面平衡的發(fā)展。筆者通過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對小組合作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并就小組合作模式應用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注意事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對其他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小組合作?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191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與推進,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課題。在探索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時,我們很容易能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在分組合作時,部分學生缺乏團隊意識,對于組隊交流較為抗拒;小組內(nèi)成員討論時,思維發(fā)散缺少中心思想;有些學生討論的問題過于簡單,沒有研究價值,這也是對課堂時間的一種浪費。這樣的問題之所以出現(xiàn),并非是小組合作模式的缺陷,而是因為教師對于小組合作模式的理解浮于表面,缺少一個有效率系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下面我將從小組合作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同方面,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小組合作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分組時學習任務的分配
在開始小組合作模式之前,教師應該明確分組學習的目的,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方向和指導。以空間圖形為例,小組合作學習時的任務,如果設置成“舉例說出生活中的幾何圖形”,雖然也能夠起到深化學生記憶的作用,但是在實際討論中,卻容易出現(xiàn)學生在討論時七嘴八舌、問題過于簡單等問題。因此,在分配分組學習任務時教師應對于問題的方向和難度有良好的把控,給出學生清晰明確又有一定討論價值的選題。同時,教師應該對于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提出要求,幫助學生樹立起合作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小組成員的選擇要合理化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教師在分組之前應該合理分配小組成員。每個小組中成員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都應該盡量均衡。確保每個小組實力的平均,有利于小組合作的有效開展。同時教師也應該通過對不同學生性格的了解,在分組時規(guī)避小組成員性格上的不合而導致的沖突。
另外,要確定每個小組成員的分工,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來,可以設置小組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不同分工,通過輪換的制度,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有機會在不同的角度參與小組合作。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與組織能力,防止開展小組合作時產(chǎn)生混亂現(xiàn)象。
(三)分組合作的課堂實施
在課堂實施之前,教師應該明確分組合作的目的,并且完善小組合作的計劃。這樣能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給學生一個更好的指導和方向。如果連教師對于分組合作的最終目的都不清楚,學生更不可能在繁瑣的信息中找到重點。分組合作在課堂上的實踐應該與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例如低年級學生,他們對于合作與分工的意識較弱,在分組模式下,教師應該側(cè)重于對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jié)合,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而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分工合作意識,這時教師就可以側(c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分組合作認識到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
(四)做好合作后的總結(jié)與反思
在每一次分組合作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通過評選優(yōu)秀小組的方式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回歸原始課堂之前,可以分兩個方面對于分組教學進行總結(jié)。首先是小組內(nèi)部的總結(jié),讓學生自己回顧在小組合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思考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在下一次的小組合作中就能規(guī)避這樣的錯誤。其次是教師總結(jié),教師應通過對于學生合作過程的觀察提出意見,同時對于探討的問題給出指導。
二、小組合作模式應用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一)討論問題的難度要設置適當
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中,問題的難度設置不宜過于簡單和發(fā)散,通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我思考的能力。小組合作模式中提出的問題,不能只是書本上提出的問題,而應該是教師本身在深入鉆研教材后,將教材中較為重要和有難度的問題提煉而來。要想讓小組的合作學習更有效果,提出的問題就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要有足夠的趣味性去吸引學生的探索興趣??梢酝ㄟ^增加問題的趣味性和矛盾性的方式,來使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合作學習應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結(jié)合
合作學習并非在課堂中無時無刻都要出現(xiàn),不能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合作學習,有的教師在看到別人創(chuàng)新小組模式之后,就想方設法地去把各種教學方法添加到自己的課堂里,但是卻忽略了與本身教學內(nèi)容的呼應,反而弄巧成拙。在學生不理解教學內(nèi)容、不明白課程重點的時候,合作學習反而會對教學產(chǎn)生負面影響。小組合作的模式是一種課堂教學的輔助方式,在教學中起到的是寓教于樂的作用。但小組學習的目的重點在于“教”而非“娛樂”。因此小組的合作學習要與課堂的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在課堂知識的基礎上,去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三、小組合作中各類關系的調(diào)控
(一)處理好小組成員和師生之間的關系
一個和諧、融洽的討論環(huán)境是小組合作的基礎。對于學生而言,處理各類人際關系的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就更應該注意學生討論的動向,在學生遇到爭執(zhí)時即使發(fā)現(xiàn)并且合理引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由教師一個人主導,但是在新的教學模式里,從單方面知識的傳播變成了雙方的溝通。也意味著大部分問題可以由學生自身獨立的解決,但是教師決不能當一個甩手掌柜,布置了小組合作的任務就袖手旁觀,做一個看客。而是要去做一個指導者,提出對學生合作的意見。這樣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研究教學問題,學生也會因為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而倍感輕松,從而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高效率。
(二)處理好小組學習與獨立學習的關系
學生如果長期依賴于小組討論,會導致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因為在小組合作的模式里,學生遇到了問題可以隨時尋找同學的幫助,這無疑是一把雙刃劍,雖說幫助學生解決了問題卻又有可能導致學生日后在遇到問題時習慣性地尋求他人的幫助。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當督促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只有通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得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對于學生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有益無害。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不是這種模式的缺陷,而是教師對于該模式的理解不夠深入。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總結(jié)與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將小組合作的方式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師也應該清楚,小組合作并非萬能鑰匙,良好的教學模式應該在我們的不斷探索中去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