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勇
摘要:隨著城市建設與施工工藝的發(fā)展,雨、污水管道的設計埋設深度漸深,在老城區(qū)的改造配套項目也比較多,越來越多的采用非開挖施工技術,特別是大直徑管道采用頂管技術。
關鍵詞:頂管施工;質量控制;監(jiān)理控制
一、質量控制點
(一)工作井及接收井、檢查井施工,根據(jù)地質情況及現(xiàn)場條件,采用合適的支護方式開挖,然后盡快做好底板及壁板混凝土,并進行頂管所需的后靠背混凝土以及土體的強度復核 ,確定混凝土以及鋼板墊塊的厚度。這是管節(jié)能否順利頂進的關鍵。
(二)頂管施工設備
頂管設備要根據(jù)土層、地下水等情況進行選擇。演算所需頂力防止管道頂進時頂力不足。
(三)管節(jié)頂進
采用手工掘進頂管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工具管接觸或切入土層后,應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工具管迎面的超挖量應根據(jù)土質條件確定;
2、在允許超挖的穩(wěn)定土層中正常頂進時,管下部。范圍內不得超挖;管頂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管前超挖量應根據(jù)具體情況確定,并制定安全保護措施。
3、在對頂施工中,當兩管端接近時,可在兩端中心先掏小洞通視調整偏差量。
采用觸變泥漿減阻時,應編制施工方案,并應包括泥漿配合比、壓漿數(shù)量及壓力的確定;制備和輸送泥漿的設備及其安裝規(guī)定;注漿工藝、注漿系統(tǒng)及注漿孔的布置;頂進洞口封閉泥漿的措施;泥漿的置換;注漿孔的布置。 在施工操作時,必須“先壓漿后頂管,邊壓漿邊頂進,停頂進勤補漿”的辦法維持泥漿 套的性能。
(四)頂進線路的控制
為了使管道按照設計要求的高程和方向頂進,在頂進過程中應不斷對工具管的高程方向 轉動進行測量,“勤測勤糾”,根據(jù)測量反饋結果,調整糾偏千斤頂,使工具管改變方向,從 而實現(xiàn)頂進方向的控制,確保管道按設計軸線頂進。糾偏貫穿頂進施工的全過程,盡量做到糾偏在偏位發(fā)生的萌芽階段。
(五)頂管注意事項
1、頂管最小覆土:一般要求管頂覆土大于2.5倍的管道外直徑,其最小不得小于1.5倍的管道外直徑。
2、注意防止地面的沉降或隆起:在頂管施工沿線按一定間距布設沉降觀測點,監(jiān)測頂管頂進施工期間的地面沉降量。開挖端面的取土過多或過少,會造成地面的沉降或隆起。為避免這種不良影響,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壓漿時要控制好壓力,恰好能平衡“泥漿套”以上土體的壓力。嚴格控制管道 接口的密封質量,防止?jié)B漏。在某些管節(jié)埋藏較淺,離地面不足1.5米的位置,可采用沿管線局部壓鋼板,上堆砂包加載的形式,防止管節(jié)頂進時觸變泥漿上浮使到泥漿套失效。
3、工具管糾偏后,刃腳后形成一個空隙,管道頂進時周圍的土體會塌入空隙,造成地面沉降。為避免這種情況,在頂管頂進時,要及時測量,勤測勤糾,避免大角度糾偏。
二、頂管施工監(jiān)理控制要點:
(一)工作井、接收井監(jiān)理要點:
圖紙設計以上兩種井全是采用沉井工藝施工,沉井施工時要做好以下監(jiān)理工作:
1、沉井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要審查施工單位提交的沉井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材料檢測、沉井定位、預制、入土下沉和封底砼等主要工序的工藝流程、排水、出土的安排、安全施工措施、施工機具、人員和施工工期安排等,監(jiān)理工程師認為方案可行,準備充分后方可批準開工。
2、沉井制作檢查
(1)檢查沉井定位情況
(2)對沉井結構鋼筋、模板、砼的檢查
(3)沉井刃腳下的支墊位置、砂墊層厚度除滿足設計要求外,還要注意使刃腳受力均勻,抽墊方便
(4)抽除墊木應分區(qū)對稱,同步依次進行,抽墊前沉井砼應達到設計要求。
3、沉井入土下沉的監(jiān)理工作
(1)監(jiān)理人員應隨時檢查沉井記錄并了解現(xiàn)場地質情況,隨時校正位置,防止傾斜。
(2)本工程設計采用不排水法施工。井內取土時要先挖鍋底后掏刃腳,必須對稱取土均勻下沉。
(3)在下沉過程中要及時測量觀察若發(fā)現(xiàn)偏移,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糾正,井內取土不得堆放在基坑周圍。
(4)當沉井下沉至設計標高以上1.0m時,應放慢下沉速度,每天不大于0.2m,鍋底開挖深度應減少,刃腳下掏土應慎重。防止突沉和超沉事故發(fā)生。
(5)沉井下沉過程中,井內水位必須高于井外水位0.8~1.0m,若沉井重量不夠時應采用配重下沉。
(6)沉井下沉后位移值與下沉深度之比小于1%,沉井刃腳平均標高與設計標高的偏差為±50mm;沉井相互垂直兩直徑與周圍的交點中任何兩點的刃腳踏面高差不得超過該兩點水平距離1%。
(7)沉井落底后,封底前應做好下列工作:
沉井刃腳底標高應與設計要求相符;基底面應盡量整平,清除淤泥和殘留物,防止封底砼和基底間摻入有害夾層。
(8)灌注封底砼按水下灌注砼施工工藝,導管要有足夠埋深,最終灌注高度應比設計標高提高15cm。
(9)封底砼達到設計強度值前,應保持井內外水位相等,以免封底砼承受水壓,影響封底效果。封底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抽水,將凸出砼剔除后綁筋澆筑底板砼。
(二)頂進施工監(jiān)理控制要點
1、審查施工單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包括頂力設備選擇、所需頂力、導軌安裝定位高程、頂進高程和軸線控制、糾偏措施、起重設備的固定和制動性能、安全措施等內容,監(jiān)理工程師審查后方可批準實施。
2、采用手工掘進頂管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工具管接觸或切入土層后,應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工具管迎面的超挖量應根據(jù)土質條件確定;
(2)在允許超挖的穩(wěn)定土層中正常頂進時,管下部135。范圍內不得超挖;管頂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管前超挖量應根據(jù)具體情況確定,并制定安全保護措施。
(3)在對頂施工中,當兩管端接近時,可在兩端中心先掏小洞通視調整偏差量。
3、接口處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管節(jié)末進入土層前,接口處外側應墊麻絲、油氈或木墊板,管口內側應留有10-20mm空隙,頂緊后兩管間的孔隙宜為10-15mm
(2)頂管結束后,管節(jié)接口的內側間隙按設計規(guī)定處理。
4、管道頂進時的檢查與糾偏
在管道頂進的全部過程中,應控制工具管前進的方向,并應根據(jù)測量結果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和發(fā)展趨勢,確定糾偏措施。
管道采用手工掘進時,工具管進入土層過程中,每頂進30cm,測量不應少于一次,管道進入土層后正常頂進時,每頂進100cm,測量不應少于一次,糾偏時應增加測量次數(shù)。
全段頂完后,應在每個管節(jié)接口處測量其軸線位置和高程,有錯口時,應測出相對高差,并作出測量記錄。
糾偏時應注意在頂進中糾偏和應采用小角度逐漸糾偏。
5、觸變泥漿及注漿
采用觸變泥漿減阻時,應編制施工方案,并應包括泥漿配合比、壓漿數(shù)量及壓力的確定;制備和輸送泥漿的設備及其安裝規(guī)定;注漿工藝、注漿系統(tǒng)及注漿孔的布置;頂進洞口封閉泥漿的措施;泥漿的置換;注漿孔的布置。
三、結語:
總之,頂管技術不需要對面層進行開挖,具有較少的占地面積,能夠在地面構筑物和地下管線中穿越,可以使交通保持暢通,使沿線拆遷工作量有所減少,使工程造價大幅降低,切實起到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在城市建設中,頂管工因其獨特優(yōu)勢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石玉,東李麗.市政給排水施工中的長距離頂管施工技術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9):162.
[2]鄭玢.淺談污水管頂管施工技術在道路排水工程中的實踐應用[J].科技視界,2015(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