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影響和感染新時代青年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渠道,更是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當今社會思潮爭論的思想陣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質量提升工作更應提上日程,本文從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的必要性、質量提升的聚焦指標以及質量提升的相應對策三方面進行闡述,積極響應十九大報告的號召,與時俱進地加入到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zhàn)的戰(zhàn)斗中,切實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讓青年學生從思政課中真正感受到新時代的變化,為中國的發(fā)展貢獻個人力量。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
一、引言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青年學生進行人格培養(yǎng)和知識提升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對培養(yǎ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和保證辦學方向具有指向標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既要從總體上把握好大方向,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也要從學科自身特殊性上明確自身順應新時代發(fā)展的歷史使命,主導青年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質量和水平得以提升。
二、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的的必要性
縱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奮進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全方位、開創(chuàng)性的重大成就??v觀國內外形勢,其他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涌人國內,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錯誤的思想誘導以及輿論也對大學生的思想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價值觀走向日趨多元化,反映在社會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上必然會與主流的思想導向產出日益尖銳的深層矛盾,新時代我們應從根源上重視,在根本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也是為高校發(fā)展和國家的未來考慮。意識形態(tài)教育,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層次、各科類的大學生所不可或缺的,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方向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本質特征。這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政治認知深化和政治認同,從而在政治意識和政治原則性及政治敏感性等方面有一個比較明確清醒的認識。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結合時代內容,用新的理論塑造人,用新的理念指導人,使每個學生切實感受到時代使命與自身的緊密聯(lián)系性。
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公共必修課,是傳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社會正氣的主陣地。大學生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yè)技能,也要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這才符合國家需要的德才兼?zhèn)淙瞬胖畼藴省5壳按嬖谝恍┓潜緦I(yè)學生認為思政理論課與自己職業(yè)發(fā)展聯(lián)系不大,再加上傳統(tǒng)思政課的吸引力不足。因此新時代思政理論課不應只著眼于簡單的知識和理論的傳遞,應在已有的基礎上與時俱進,更應著眼于人的培養(yǎng),達到用理論塑造人的目的。新時代的大學生是歷史的接班人,這一代青年與國家共同成長,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主要見證者。因此,高校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關注青年大學生的興趣點,關照青年大學生的理論水平,讓他們對于處在國家發(fā)展的黃金期,見證到歷史性的變化而感到幸運,讓青年大學生對于肩負的歷史使命融化于心,真正做到十九大報告中習大大對青年的告誡“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夏大學生在體會這段話背后深刻涵義的過程中,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讓大學生深切感受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和中國夢與自身的聯(lián)系,堅定四個自信,以青年人該有的使命和擔當,熱情洋溢的為保障祖國的偉大事業(yè)的實現(xiàn)履行自己的一份職責,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個人的努力方向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緊密相連,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歷史使命的完成緊密相連,在實現(xiàn)國家的現(xiàn)代化和強國夢的征程中貢獻屬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的聚焦指標
(一)新時代思政課教學話語體系的創(chuàng)新
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體系作為教師外化于行的知識表現(xiàn)形式,對課堂整體的契合度、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影響。它是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橋梁和媒介,老師在表達的過程中滲透著課程的知識目標,價值層面具有教育意義的目標,以及期冀提高學生能力的目標。外化的話語體系是影響一堂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新的時代下,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也要因時而進,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與時俱進的不斷進行充實和完善,于細微處滲透我們的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將新時代我們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能夠在課堂上以完整準確的話語體現(xiàn)出來,而不是讓學生斷章取義,一知半解,提高其私學性和規(guī)范性。同時,在了解學生能夠接受的程度上增加話語表達的深刻性和內容的豐富性,一步步的逐層提升。
(二)新時代思政課價值觀教育的創(chuàng)新
青年作為國家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群體,其今日確立的發(fā)展方向關乎國家明天的發(fā)展前景。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fā)言權?!币虼诵聲r代思政課應在當代中國發(fā)展實踐及深厚土壤的基礎上,堅持唯物論,堅持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想問題、辦大事,認真把握新時代的國情的唯物論底蘊。把新時代提出的構建“美麗中國”等這些具有強大感召力的價值話語與時俱進的深深融入到課堂中,讓青年學生在自身生長的地方汲取營養(yǎng),更新思想,有一定的價值高度,并不忘立足本來,傳承歷史積淀下來的優(yōu)秀文明,其價值吸引力才能逐層提高。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多年的時光孕育了光輝絢爛、享譽世界的中華文明,也形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印記和精神品格,代代傳承,不曾磨滅。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把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核心價值觀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在傳承的同時不忘注入新鮮的血液,更能得到價值層面的認同和情感上的認同,更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這種精神傳承的更好。
(三)新時代思政課親和力的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币ɡ蠋熍c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接觸的時間最多,在這個過程中拉近與學生這批時代新人的距離問題,是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獲得感的前提和基礎。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作為“生命線”的課程要順應時代,就必須以黨的十九代精神為思想引領和行動綱領,增強其時代性。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到自2012年以來發(fā)生的歷史性變化,黨和國家對其高度重視,要明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定位,指導和引領其向新時代推進。
四、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的對策
(一)新時代思政課教學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應遵循科學原則和架構科學維度
新時代思政課教學的話語離不開其科學性和真理性,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堅持利.學,才能更好的去育人,引導學生真正形成科學的立場和觀點。
1.堅持馬克思主科學話語,科學的理論是實踐的向導。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占據(jù)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薄畣峥怂贾髁x科學理論與中國偉大實踐相結合產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明確了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為我國的下一步發(fā)展定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立足中國現(xiàn)實,回答時代問題,把認識與實踐統(tǒng)一開來,是生動的實踐的哲學。
2.厚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話語。新時代思政課教學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要將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真正在新時代課堂上引發(fā)學生的心靈觸動,構建起科學的分析框架,通過真實有效的感染成效,保持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核心地位。同時應回歸共產主義理想話語,厚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話語,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以堅強的理想信念推動偉大的實踐。只有這樣,新時代思政課教學話語才能將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闡釋到位,其表達的話語才能成為大學生理論認同和政治認同的主流話語。
(二)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觀教育的創(chuàng)新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tǒng)領
1.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關于道德修養(yǎng)、社會規(guī)范與民族信仰的集中表現(xiàn)。作為華夏兒女,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積極向外界展現(xiàn)我們的國人智慧,時刻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謹記我們的偉大夢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高校思政教育體系,盡可能充斥到每個角落,不斷強化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增強其主導地位,以更好鑄就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也更好的武裝學生的頭腦。
高校思政課作為一種以大學生為主要對象的特殊的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依靠的是共同價值觀所產生的吸引力,以及實現(xiàn)這些價值觀所需要的正義感和責任感”,我們要有正確的立場,在教育的過程中堅持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在踐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認識的還不夠充分,操作的不夠到位,對于存在的問題學會運用哲學智慧去化解。因此,新時代思政課應以共同價值觀為統(tǒng)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2.承繼中華民族傳統(tǒng)核心價值觀的精髓。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價值觀念,他強調:“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敝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凝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即使在當代也依然盛行,我們應深入的體會其所蘊含的價值,將其融入到我們的課堂中,以延續(xù)民族文化的價值血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我們應當自覺的去深入挖掘并繼承革命歷史中的優(yōu)秀文化精髓,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帶動感染更多的人,讓中華文化發(fā)揚光大,在新時代煥發(fā)風采。
(三)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提升應把握“三度”
1.新時代思政課教學要有高度。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貫徹新發(fā)展理念,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重要任務;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關心與人民利益密切相關的教育、就業(yè)、醫(yī)療等問題,幫助人民脫貧致富,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推動綠色發(fā)展,建造美麗中國,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更好、更舒適的生長空間;走強軍之路,切實保障、維護人民的安全;加大力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堅持群眾路線,保障人民各項權益,積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著力點。黨、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具體體現(xiàn)在課堂上,與其教育教學的目標緊密聯(lián)系、融為一體。讓每個學生從內心感受到這些與自己是息息相關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深刻回答了高校思政課的目標趨向。為此,完成這項重大的戰(zhàn)略任務,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凝練的要求,從保障“中國夢事業(yè)后繼有人”的政治高度來開展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2.新時代思政課研究要有深度。新時代思政課依托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教學中除了要真實還原還應該結合時代新特點,體現(xiàn)出其與時俱進的品質。必須原汁原味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堅持科學和信仰的統(tǒng)一,關注中國現(xiàn)實、強調問題意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光輝,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及方法論凝結成的思想精華,是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是當代新發(fā)展的成果。它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從而不斷弘揚真理、運用真理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以科學的態(tài)度在實踐中不斷增長張力,推動偉大實踐不斷奮進發(fā)展。解讀和發(fā)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提升新時代思政課的穿透力,增強新時代思政課教學的深度,要踐行到最初的課堂中。
3.新時代思政課教學要有溫度。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增強新時代思政課的親和力,必須從“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開展。一切為了學生,把握青年學生總體動態(tài),關心他們的發(fā)展需求,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積極回應學生對于美好課堂的熱切期待,切實維護學生的根本利益,充分體現(xiàn)思政課改革的根本目的,與學生攜手共進創(chuàng)造更溫暖的課堂。
時代的變遷閃耀著新氣象的光芒,思政課也要“改頭換面”,立足實踐,充分老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們不再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課,同學們不再是為了學習任務而上課,“到課率”“抬頭率”不再成為各方的限制指標。新時代思政課的教師和學生“注重情和義、情和理的交融”,老師充分發(fā)揮光和熱,對學生多些親近,多些人生道路上的指導,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學熱情并進行反饋,主動積極的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和哲理,與老師像和父母那樣相處,彼此的相處更具親和力,從而,思政課的層次感提升。
五、總結
新時代引領新實踐,新實踐催生新思想,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黨的十九大最突出的亮點和貢獻。這一偉大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時代脈搏,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偉大創(chuàng)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根植于其內涵之中最深厚的哲學底蘊,高校師生要在深刻理解并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學習和踐行中,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性,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8.
[2]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3]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
[4]習近平.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15.
[5]王偉光.倡導自主創(chuàng)新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體系[J].黨建,2012.
[6]武靜.“講好中國故事”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11(33).
[7]姜春.《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與底層敘事[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
[8]孔祥杰.論高職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親和力[J].改革與開放,2015.
[9]葉世斌.堅持群眾路線: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J].教育觀察,2013.
[10]林國標.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解釋學闡釋[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5.
[11]莊賢.淺談鄧小平理論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J].學理論期刊,2017.
[12]宋強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研究[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3.
[13]速繼明.也談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5.
[14]王延喜.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提升[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6.
[15]劉開法.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
[16]未央言.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J].中國政協(xié),2017.
[17]邱柏生.環(huán)境變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