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香
摘 要:小學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關鍵的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小學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提升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質量和水平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寫作教學,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來引發(fā)學生的語文寫作興致,通過對教學模式的不斷革新和優(yōu)化,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通過把教學內容和具體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進而達成寫作教學優(yōu)化這一目標。本文對小學中年級的語文寫作教現(xiàn)狀學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級;寫作教學;策略探索
寫作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需要學生調動自身的認知情感和思維等多方面因素,但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組織作文訓練時僅僅把訓練重點放在學生自主寫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忽略了對學生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導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緩慢,打擊了學生參與寫作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寫作教學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教師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在教學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技能。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平臺,目前小學語文課堂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寫作教學無法取得應有的效果。一方面,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限,在寫作中無法用準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僅寫作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久而久之還會使學生對寫作產生厭煩心理,這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十分不利。另一方面,學生并未認識到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在閱讀過程中,缺少提煉和積累寫作素材的意識,寫作時常面臨著力不從心的情況,這同樣會導致學生對閱讀、寫作產生畏懼心理。
二、探索小學語文中年級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
1、激發(fā)寫作興趣
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絕對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的灌輸,教師需要深入探究語文寫作的內涵性教學特征,畢竟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學習的必要性以及學習的特殊性。就現(xiàn)階段的教學而言,讓學生長時間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促使學生自發(fā)性地參與到語文寫作的相關學習當中。當然,對于學生良好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以此教師要不斷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且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制定適應于不同學生學習的教學章程,在逐步的教學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就現(xiàn)階段對于學生的教學而言,良好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就需要在不斷的教學過程當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發(fā)性參與到學習當中。教師可以每周在教室組織一場小規(guī)模的“小故事創(chuàng)作競賽”,每位學生都需要以團隊的形式參加,并且小組當中的小組長要將故事講述出來,最后由所有學生進行投票,選舉出最后的優(yōu)勝者。通過學生在不斷的實踐活動當中學習,其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拓展學生的團隊寫作能力,畢竟現(xiàn)代化的教育能促使學生全方面能都得到提升。
2、情景化的語文課程閱讀方法
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境,能使學生獲得外界環(huán)境的支持,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寫作背景、表達抒發(fā)的情感及文章的主旨,在良好閱讀氛圍的支持下,顯著提升教學效果除此之外,良好的課堂情境教學對教師有著積極的影響,有助于教師深層次地認識教學內容,讓教師根據學生在閱讀中的互動與情感流露,準確地把握學生對所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形成真實的認識,能夠幫助教師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使教師適當地調整教學過程。學生在情景化閱讀環(huán)境中,能夠更清晰地認識文章的主旨與脈絡發(fā)展,有利于他們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點,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表達鮮明的寫作觀點。
3、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痹诮y(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大量關于想象力的課文。學生在經過大量閱讀后,具備了寫作基礎,此時,教師就應將教學重心轉向對學生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的方面,引導學生將想象和實際生活相結合,通過寫作的方式,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每位學生想象力的側重點均不同,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4、積累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是寫作的“原料”。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幫助學生打好寫作基礎。所謂積累本法,即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用于記錄作文素材的筆記本,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好素材及時積累下來,為寫作備“米”。所謂統(tǒng)一積累法,即教師搜集在備課過程中遇到的可以用在作文中的新鮮優(yōu)質的素材,帶領學生課堂上統(tǒng)一整理并積累。與積累本法相比,統(tǒng)一積累法更強調教師的作用,對學生能力提升的促進作用相對較小。使用積累本法時,教師應要求學生隨時積累優(yōu)秀的作文素材。作文素材積累的范圍不僅限于課內文章,也可以是名人名言、描寫段落、優(yōu)秀作文開頭或結尾等。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極利用積累本,摘錄閱讀材料中的好句好段。
5、強化閱讀講解和評價
與其他年齡段的學生相比,小學生更加依賴教師,優(yōu)質閱讀對寫作的幫助有目共睹。閱讀評價的重要性也應引起教師的重視,在閱讀活動告一段落后,教師應從技巧的角度出發(fā),對閱讀進行評判,檢驗學生的所得、所感,這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其有提高作用。以《獅子和鹿》為例,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通過提出“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呢?”等問題,引人課文內容,再對課文應用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列舉能夠產生畫面感的詞匯,鼓勵學生利用相關詞匯和表達技巧,完成讀后感的寫作,通過活學活用的方式,鍛煉學生寫作能力。
三、結語
寫作是小學階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過渡階段的中年級。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語文寫作的難關,通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與培養(yǎng),促進語文寫作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何蕾.小學語文中年級寫作教學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16):201.
[2]龍中平.淺談小學語文中年級作文教學方法[J].數碼設計(下),2019,(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