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古代詩歌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更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寶貴的學習資源。但是,古代詩歌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難點,很多學生對此興趣不高,古代詩歌的課堂教學效果也不太理想。為了扭轉(zhuǎn)語文教學中的這種困境,本文結(jié)合自身在一線教學實踐中的體會,來談一談自己在古代詩歌教學中運用興趣激發(fā)、情境引入、朗讀感悟、意境還原等策略,藉以提高古代詩歌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代詩歌;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古代詩歌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資源,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選入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古代詩歌,都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品,不僅文質(zhì)兼美,還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心靈。閱讀和研學這些古代詩歌,既能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提升其閱讀和寫作能力,還能激發(fā)高中生學習古代文學的興趣,為其進一步深入學習古文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激發(fā)詩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闭Z文教師要改變以往的古代詩歌教學模式,必須要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詩歌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興趣。而這需要語文教師必須要結(jié)合教材編排,為學生挑選更多經(jīng)典詩篇,進而制定相應的古詩閱讀計劃,指導學生詩歌學習和閱讀技巧,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譬如,在初學高中古代詩歌之前,和學生一起觀看《經(jīng)典詠流傳》和《中國詩詞大會》中的經(jīng)典片段,這種視聽結(jié)合的形式極大地沖擊到學生的多重感官,使得學生能夠從中更為直觀地感受到古代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此外,還可以開展古詩詞對句提問練習,并讓學生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喜歡的理由,在學完古詩詞后,還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對詩詞的鑒賞和體會,將其改編成散文片段或是繪詩成圖,并貼在專欄內(nèi),供學生相互交流與學習。還可以在班內(nèi)定期開展古代詩歌朗誦大賽、古代詩歌書法作品展覽等活動,從而讓每個學生在古詩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將其特長發(fā)揮地淋漓盡致,營造濃厚的古代詩歌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其詩趣。
二、導入情境
柏拉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焙玫恼n前導入,不僅能夠使得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集中注意力,還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教學印象,進而更好地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去,使得學生能夠更快地走進古代詩歌學習的意境中去。譬如,在正式上課前,利用課間時間為學生播放《苔》《定風波》《月下獨酌》《山居秋暝》《蜀道難》《人面桃花》《虞美人》《獨上西樓》《胭脂淚》《人約黃昏后》等古詩音樂,讓學生從心里喜歡和愛上古詩詞。而在教學柳永的《雨霖鈴》時,一上課便先給學生播放堯十三譜曲并演唱的《雨霖鈴》,使得學生能夠瞬間便被曲中未損分毫的平仄頓挫和古典韻味所感染。其間既有哀婉簫聲在側(cè),亦有萬端愁緒涌入心尖,能夠使得學生在這種極具節(jié)奏組的律動下感受到柳永詞中所蘊藉的濃烈情感。此時,教師便可以在這種情境下導入對柳永《雨霖鈴》的學習,引領學生一起來了解詞人柳永其人及其生平,再朗讀其詞作,進而更深層地去體味其中的悲愁別緒。學生的情緒很快被歌曲帶進了詞作的情境中,于是迫不及待地開始朗讀詞作,有助于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情境,進而為接下的詩詞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味其中的離愁別緒。
三、吟詠詩韻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笨焖侔盐展糯姼璧乃枷肭楦校仨氹x不開大量的朗讀,語文教師在古代詩歌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循序漸進地朗讀詩歌,吟詠詩韻。古代詩歌幾乎都是可以合樂詠唱,詩詞中極富變化的平仄押韻,讀來不僅朗朗上口,還極具音樂美感,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古代詩歌教學前,需要對學生進行朗讀技巧的方法指導。譬如,在古代詩歌中的平聲要讀得相對低沉且悠長,而仄聲則要讀得相對高昂且短促。一般在四言古詩當中要采用“二二”節(jié)拍的停頓方式,在而五言古詩則可以采用“二二一”或“二一二”節(jié)拍進行停頓,相對來說,在七言古詩當中的節(jié)拍變化要多一些,主要以“二二三”節(jié)拍為主。此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揣摩和體悟詩歌情感,教師本人的范讀也必不可少,特別是極具有抑揚頓挫和聲情并茂的古詩范讀,最能叩擊學生的心靈,使其躍躍欲試。
四、還原意境
在古代詩歌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擅于借助多種藝術形式,幫助學生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能力,進而引導高中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深化其對古代詩歌意境的感悟。譬如,有的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喜歡選用一些背景音樂進而賦予古典詩詞以濃厚的意境氛圍,通過音樂中優(yōu)美的旋律,藉以烘托古代詩歌中豐富的思想感情。譬如在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配由高旗譜曲的純音樂版《念奴嬌·赤壁懷古》,能夠有助于詩詞意境的還原,讓學生得以在背景音樂的輔助下快速融入到詞作中的意境。此外,在教學《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內(nèi)容,還原詩歌中的意境,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現(xiàn)實中蜀道和天姥山的圖片、視頻片段,彌補學生未去蜀道和天姥山的視野之不足,進而從中感受李白詩中蜀道的艱險和天姥山的風貌。
總之,在高中古代詩歌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引領學生反復誦讀和認真研讀古代詩詞,根據(jù)不同的詩詞特點,進而靈活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和審美趣味。
參考文獻
[1]白軍暉.高中古典詩歌教學中實施美育的策略芻探[J].成才之路,2020(01):52-53.
[2]陳團宏.合作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35):26-27.
[3]侯志強.關于高中語文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有效策略的思考[J].漢字文化,2019(22):90-91.
[4]謝汶欣,唐曉紅.“言意統(tǒng)一”下的高中古典詩歌教學實踐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