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花
摘要: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導入。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比绻惶谜n在開始前能夠做到科學導入,則就會將學生的注意力極大地吸引過來,進而愿意主動去探究學習的內容,從而會整節(jié)課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成功的課堂導入該是怎樣的呢?教師又應怎樣設計導入呢?為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簡要論述了高中英語課堂導入原則,著重探討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導入策略,以為大家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導入?情境
在整個英語課堂教學中,導入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抓住學生的眼球,還可對其學習興趣意義激發(fā)。且充滿啟發(fā)性的導入還能夠起到其他多方面的作用,如溝通師生情感,啟迪學生思維、確定全課基調等。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保持注意力的長時間集中,并產生積極的思維活動,進而熱烈探求新知識、新內容。就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來說,轉換學生的語言思維,將其帶入一定的英語情境,使之感知新知識是導入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作用。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有科學合理且有效的導入?,F階段,全體英語教師均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在新課改背景下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的有效性提高。
一、高中英語課堂導入原則分析
(一)緊扣教學內容
高中英語教學內容以教學大綱為中心,教學大綱又為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導入,教師應對課堂導入設計予以重視,圍繞英語教學大綱對導入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導入內容也要以課堂教學主題為中心,將學生帶入整節(jié)課的學習中,借助導入使學生對整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與主題有所了解。
(二)趣味性原則
對于大部分高中學生來說,英語課堂和英語學習都是十分枯燥,因此很多高中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沒有太大興趣。為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在進行課堂導入時,一定要把趣味性的內容加入其中。只有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了,其才會產生學習的動力。因此,高中英語課堂導入內容越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才會有更明顯的導入效果。
(三)新穎性以及關聯(lián)性原則
立足于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情況可以看出,大部分高中英語知識都會出現在教材中,但是諸多學生只借助鉆研和學習教材,難以獲得顯著進步。一些高中學生,不了解英語教材的內容,或不能把教材中的內容看懂,最終不懂的知識越積越多,久而久之便喪失了學習的信心,這種情況使高中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受到了嚴重影響。因此,在展開高中英語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應確保導入內容具有時代感和新穎性,要做到與時俱進,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可以和課堂教學融為一體,從而給予學生學習更好的指導。同時,要對課堂導入內容的關聯(lián)性引起重視,教師要借助課堂導入,有限聯(lián)系之前學習的英語知識和所要學習的英語知識,進而促進導入效果的有效提高。
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導入策略
(一)溫故知新導入法
現階段,高中英語課堂導入中最有效、操作起來最簡單的一種導入方法就是溫故知新導入法。在教學中運用溫故知新法,既將之前所學內容給復習了,也能把新課自然導入,從而順利銜接知識,同時與學生學習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識規(guī)律相符。借助溫故知新導入法,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識,促進其自信心的提高,提升英語思維能力。另外,還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深入學習新知識,將知識點的脈絡理清。通常,知識點較為接近的單元之間比較適合應用溫故知新導入法。比如,在對“Visiting Britain”一課進行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對“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所學的世界各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回顧,之后教師再將幾個說英語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舉出,向學生提問是哪個國家的節(jié)日,接著慢慢帶領學生對英國的概況予以了解。如此學生就從認識英國節(jié)日過渡到了學習英國概況了。
(二)開門見山式導入
對于部分學生已經熟悉的課堂內容,教師可直接采用開門見山式導入,這樣所起到的課堂講授效果就會比較好,且課堂時間也不會被過多的耽誤。比如,在對和旅游相關的課程進行講授時,教師可針對有關旅游的問題直接向學生提問:a: Do you like to travel ?b: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c:Why do you like traveling?讓學生根據上述問題,自由回答。因為這些問題并不難,且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貼近,所以同學們均愿意將自己的旅游見聞同他人分享,由此整個課堂教學的氛圍便被調動了起來。這個時候,教師結合大家的回答,將其帶入課堂內容學習中,直接講授新課,把學生的注意由無意注意轉移為有意注意,有助于促進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情境導入法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來展開課堂導入。借助多媒體等高技術手段,以書本中內容為核心,不僅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也能夠得到良好的學習體驗,進一步理解學習內容。比如在教學“ modern hero”一課時,文章對納爾遜·曼德拉的生平事跡進行了介紹。在開展此課的情景導入時,教師便可利用多媒體,配合文字、圖片和影像,將曼德拉的故事告訴學生,并有效地導入到課堂教學中。有效結合二者,學生就可深入理解課本中的內容,并更多的了解納爾遜·曼德拉這位偉大的人物。在此情境下,學生可獲得非常好的學習效果。
(四)時事導入
所謂時事即是國內外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在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F代中學生有著活躍的思維,對世界局勢與社會生活的參與意識均非常強,而這就提供了一個平臺將現實的生活環(huán)境引入到英語課堂。運用時事導入法的第一步就需要教師對國內外時事、學校以及身邊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多關心,且要求教師的應變能力要強。只有教師平時多留心觀察,就可對一些熱點時事予以巧妙利用,進而服務教學。比如,在將“Working the Land”這篇關于袁隆平的課文引入時,可借助“袁隆平獲2018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這一新聞將單元話題引入;又如,在將“Nelson Mandela”課文引入時,也可先把一段和其相關的新聞當作導入,使學生對這一個被譽為“活著的傳奇”的偉人有一深刻了解,了解其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懷、頑強的斗志、堅忍的毅力以及幽默的智慧。
時事導入不但能夠為課文教學打下基礎,也可教育學生對國內外局勢、學校以及周圍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予以關心,課堂教學也就滲透了德育理念,對學生的品質素養(yǎng)予以了培養(yǎng)和熏陶。
結語
通過教學實踐得出,新課引入是否正確是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同題材的語言材料可以運用不一樣的引入方法。引入方法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但從總體上而言,新課的引入設計要對學生的好奇心理和年齡特點引起重視,和課文內容相結合,嚴格遵循以學生為本的設計原則,選擇學生興趣濃厚的藝術手法展開導入??鬃釉赋觯骸爸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師只要在新課中成功吸引學生的成一粒,將其求知欲激發(fā)出來,就會獲得最佳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福軍.對高中英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幾點思考[J].英語教師,2015(10):9394.
[2]賈世錦.淺談高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有效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5(27):9293.
[3]柳青.新理念下高中英語課堂導入策略分析[J].語數外學習(英語教育),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