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平
摘 要:為滿足社會與經(jīng)濟發(fā)展需求淤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奠定良好基礎,各地政府均應始終秉持精準扶貧的理念及思想來重新審視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的實際成效,繼而由具體的問題點入手,聯(lián)系精準識別、聯(lián)動幫扶、動態(tài)關系以及精準考核等策略,來對當前各地方政府所開展的脫貧攻堅工作予以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精準扶貧;地方政府;脫貧攻堅
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在實施精準扶貧的整體部署上,已然初步建立起了一個基于國家政策的支持,由貧困地區(qū)領導干部積極領導群眾參與為主導,而社會各界力量為幫扶力量為輔的工作體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社會整體形勢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新的工作要求,無疑也是對我國各貧困地區(qū)政府開展脫貧攻堅鞏固走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1]對此,各貧困地區(qū)政府不僅要嚴格尊重中央在關于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方面所擬定的各項政策,更應聯(lián)系當?shù)貙嶋H發(fā)展水平,靈活地將中央各項決策落到實處。
一、強化扶貧領導責任以確保脫貧攻堅的深化開展
(一)落實領導主體責任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因而對貧困地區(qū)而言,唯有在各級黨委“領頭人”的全面、合理領導下,并積極致力于完善領導責任制以及工作考核機制的構建,如此方有助于提升扶貧開發(fā)的工作成效,并促進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達成。[2]各地扶貧主體應深入領導國家扶貧政策后所潛藏的工作精神,如深入實地展開調研,以全面了解自身所幫助對象當下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基于地區(qū)貧困戶的生活現(xiàn)狀,積極擬定合理、有效的長效脫貧機制來確保貧困戶能順利脫貧;加強對扶貧項目與資金等方面的審計與評估,以確保貧富項目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等。
(二)加強干部能力提升
在以精準扶貧理念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時,影響扶貧成效最重要的因素當屬干部的執(zhí)行能力。故為切實保證各地政府所規(guī)劃的脫貧計劃均能順利實現(xiàn),各地區(qū)干部均需重視對自身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并積極研習新的思想掛念及理論知識,如此方能滿足社會與時代發(fā)展你需求。當然,在此過程中,各地方政府亦當領導干部參與扶貧觀念及相關政策的學習。如在國家提出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這一戰(zhàn)略決策時,各地政府變硬積極以此為主題開班培訓班,并在培訓過程中,積極引進國內外的成功經(jīng)驗,以免當?shù)氐姆鲐氝^程產(chǎn)生偏差。[3] 此外,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領導干部一定要牢記,自己手中的權力正是人民群眾所賦予,故自身應時刻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去用心傾聽群眾意見,如此方能讓扶貧工作的開展真正起到改善群眾生活質量與水平的目的。
二、增加資金投入,以規(guī)范扶貧項目考核
總書記亦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會議上明確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國內寧可少修建幾個大型項目,亦要致力于提升扶貧收入,而中央方面亦將設置諸如專項扶貧、中央基建投資等與扶貧工作開展有助益的資金項目,來確保滿足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所需的資金增長服藥要求。[4]與此同時,中央財政在諸如一般性的轉型支付以及各類設計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方面,亦需逐步往貧困地區(qū)傾斜,以切實增加對扶貧工作的資金投入。”此要求一經(jīng)頒布,各地政府紛紛響應,并在落實此項要求的同時明確了在今后的5年時間內,此資金投入的增加力度還將繼續(xù)維持。
此外,基于總書記的要求,各地區(qū)還紛紛提出了一系列的脫貧致富新舉措,諸如設立扶貧再貸款、政策性長期貸款、保費補助補貼以及扶貧融資擔保等?;诟鞯厮扇〉南嚓P舉措,使得過去想做但無條件做的事項,如今均有了明確的安排。因而如今的關鍵便是因如何將這些舉措變?yōu)楝F(xiàn)實,或將之轉化為各項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最后,《決定》在對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參與脫貧鞏固走計劃也進行了相應的部署,如設立貧困地區(qū)產(chǎn)業(yè)投資資金、公益基金以及聯(lián)系工商聯(lián)組織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均是為實現(xiàn)社會扶貧制度化進行的一系列探索。
三、加強扶貧項目監(jiān)管
為切實滿足國家所提出的脫貧攻堅工作新目標,各地均紛紛開展了一些脫貧致富的項目。雖是脫貧致富項目,但任何項目的開展與實施均伴隨著一定的風險,故而為切實降低項目制定與實施等風險,各地政府均應加強對項目的監(jiān)管力度,并積極建立高效、公開的同步考核監(jiān)督機制,從而讓扶貧項目的開展變得“可行、可視、可公、可控、可監(jiān)、可審”。其中,所謂的“可行”,便是要對扶貧項目的申報機制予以進一步完善 [5]“可公”,顧名思義,即項目的開發(fā)過程需始終秉持公開的原則,讓貧困群眾亦握有一定的選擇與決定權?!翱煽亍眲t是指設立專門的扶貧項目專辦機構來對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予以合理、有效的控制,以盡可能封堵工作中的漏洞以及避免像項目的重復?!翱杀O(jiān)”則是指能可對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予以合理監(jiān)控,以找出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尚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而最后的“可審”則是基于項目的開展過程予以審計跟蹤,并以不定期的方式來審核考察項目的各個方面,以盡可能避免出現(xiàn)項目偏離、資金被挪用以及填補缺口的問題的出現(xiàn),如此方有助于確保項目的順利實行。
四、創(chuàng)新扶貧方式
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不能以同樣的模式去應對各地千差萬別的情況,而要因地制宜地區(qū)探索符合地區(qū)發(fā)展面貌且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此外,在精準扶貧工作不斷推進過程中,還將出現(xiàn)許多新的問題與矛盾,甚至有的問題是我們無法提前預料的。對此,各地更應積極總結并凝練過往的扶貧實踐經(jīng)驗來應對隨時可能涌現(xiàn)出的新問題。
各地區(qū)均不能僅是充分中央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計劃的“二傳手”角色,而是要正當落實中央精神的“主攻手”,以深度領會中央所下達的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以及總書記重視的重要戰(zhàn)略思想,繼而借由對國內外先進扶貧開發(fā)經(jīng)驗、模式及理念的引進,來提出切實可行的開發(fā)策略。與此同時,上文中我們提到,脫貧領導隊伍作為扶貧攻堅工作的開展主力,更是要對各項鞏固均做到心中有數(shù),正如先生欲解決課堂中的問題,首先需弄清學生狀況一般。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亦當深入實地展開調查,了解問題的癥結之所在,繼而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去解決問題,以消除影響脫貧攻堅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各方面阻礙。
五、全面整合和鼓勵社會力量多元化聯(lián)動參與扶貧
我國在開展精準扶貧的脫貧攻堅工作時,公眾無疑是最為關鍵的階層基礎,當然,此階層基礎中自然也包含貧困地區(qū)的貧困群體。然而,由于貧困群體于社會發(fā)展中處于相對較為弱勢的地位,加之缺乏保護自身權益的意識,故而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首要當屬民間中介組織的培育。而通過培育民間中介組織,一來可借助社會組織力量來拓寬扶貧渠道,二來則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對工作的監(jiān)督作用,以確保扶貧工作開展的全面性與精準性。此外,貧困群眾最為受益者,其若能基于此而獲得更多資金、技術、培訓以及就業(yè)的機會,則對貧困人群自身的綜合素質及生產(chǎn)創(chuàng)新能力而言,亦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如此方式改善貧困面貌最重要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邱謙, 蔣侖, 張成昭. 整合老區(qū)中醫(yī)藥資源實施龍頭企業(yè)精準扶貧——新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與羚銳集團舉辦專題研討會[J]. 中國品牌與防偽, 2016(7):28-29.
[2]盧利紅. 實施精準扶貧戰(zhàn)略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以洛南縣石坡鎮(zhèn)為例[J]. 吉林農業(yè)月刊, 2017(6):48-49.
[3]萬雙社. 精準扶貧奔小康 脫貧攻堅結碩果[J]. 西部大開發(fā), 2017(z1):120-123.
[4]申京靈.“走村串戶”唱響脫貧攻堅沖鋒號[J]. 農電管理, 2017(10):45-45.
[5]李永松.直面精準扶貧難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J].社會主義論壇, 2016(1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