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崇蘭
摘 要: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直觀性,包括對自然美的直觀,社會美的直觀,藝術美的直觀。而美術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欣賞、繪畫、工藝三大類課業(yè)非常直接地體現(xiàn)著這種直觀性。欣賞教學難于藝術實踐教學,而現(xiàn)代作品欣賞則更難。這也許因為在欣賞傳統(tǒng)的再現(xiàn)性作品時,有關史料和作品內容豐富了教學內容,符合了學生追求現(xiàn)實意識和經(jīng)驗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種課堂秩序和教學效果良好的假象。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本身要有較強的審美能力和積極的審美意識并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準確地設計教學過程把握好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是我們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關鍵詞:美術;教學;審美教育
一、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通過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實現(xiàn)審美教育目的。
由于長期以來,美術教學一直停留在傳播一些基本技能為唯一目的的現(xiàn)狀上。作為美術教師也不太清楚美術大綱上的精神要求及對教材的片面理解,在一遇到欣賞課時就一跳而過,很少與學生一起欣賞討論一些中外美術名作。既使上,也只是繁瑣地羅列一大堆畫家和作品來平淡的介紹,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歷史事件引導學生去分析評論的很少,這無疑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大膽評論對象的能力。整節(jié)欣賞課由老師當主角,學生當聽眾。講得平淡乏味,學生聽了反應淡漠,一堂課下來,學生根本沒有一點切身體驗欣賞作品所帶來的愉悅和深刻感受。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美術欣賞更是主客體的統(tǒng)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fā)學生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yǎng)成。長久以往,教師的思想里就日漸喪失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離了美術素質教育的宗旨。做為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yǎng):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情操的培養(yǎng),精心準備教案,積極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美的環(huán)鏡。教師要積極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tài)、知識和各種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畫、故事、音樂等)通過有聲有色、有形的環(huán)境氛圍,使學生在處于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從而提高了學生審美意識。激發(fā)學生審美意識的興趣又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現(xiàn)在學校的整體環(huán)境布置充斥著激勵學生好好學習的名人名言,其實不然,一幅好的國畫、一座抽象的雕塑、一張精美的照片,它們對學生的誘導往往是有過之而不及,這是一種美的升華,是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再塑,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實現(xiàn)審美的教育目的。
二、通過正確的方法,深層次的誘導,加深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建構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
學生在上美術欣賞課時都有一個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解的過程,最初是從他們個人的角度開始的。他們覺得畫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畫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進去,而有些看起來不“美”的作品卻被老師當成世界名畫加以介紹。就拿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和印象派畫家莫奈來說,拉斐爾是寫實主義畫家,他的畫完全真實地表現(xiàn)人類的喜怒哀樂,再把大自然的鮮活物體定格在畫框中,人們在觀賞他的畫時,無不被他精準的畫技所折服。而印象派畫家莫奈,他的畫看上去畫面簡潔,筆觸隨意,色彩張揚,似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但細細品味莫奈的畫,你就會覺得大師是在用心作畫,他的畫表現(xiàn)了人心對美好事物的一種憧憬,一種追求,一種向往。而美的東西往往又是沒有標準的,美在于心,而非在于形。美是沒有定律的,人類經(jīng)歷了漫長的寫實主義,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出現(xiàn)了幾個代表人物,我們提倡的素質教育,就是要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教師就是要用人類藝術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會的美,幫助學生提示出美的規(guī)律,打動學生的感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
三、不斷加強學生對美術作品評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許多教師看來,美術評論應該是評論家的事,似乎與學生無關。其實不然,在欣賞美術名作時學生都有一種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覺。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積累一些初步的歷史文化知識。而教師如何抓住學生的最初感覺,可以做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點,積極引導學生對具體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如此反復開展教學評價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驗證判斷,減少盲目沖動的評價,使評價達到主客觀的統(tǒng)一。實踐證明這樣做的結果,使學生增強了對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給學生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使學生評論有序進行,避免出現(xiàn)隨意的現(xiàn)象。
總之在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牢牢把握住審美教育這條線,切忌把教學變成“蜻蜓點水”,不深不入。應把審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因為這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文化藝術素質的提高。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開設的藝術樂園中,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是我們每位美術教師應該負起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潘紅.藝術概論[M].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
[2] 殷謙.心靈真經(jīng)[M].安徽: 黃山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