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燕
摘 要 體驗式教學是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生成式教學模式,主張拋棄傳統(tǒng)的硬性灌輸知識的教學策略,轉而通過學生情感和感性的體驗來獲得知識和發(fā)展素養(yǎng)——這種教學模式體現“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有效落實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對體驗式教學進行分析并提出策略上的建議。
關鍵詞 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8,C9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1-0092-01
體驗式教學是新課程理念下流行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是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科學教育思想在教學領域中的實踐。通常,體驗式教學分為兩種體驗情態(tài),一種是情感性體驗,一種是感性體驗。情感性體驗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自身產生主動學習的情感意愿,即在興趣或理想的驅動下展開學習。其次是思想情緒進入與所學內容相似的情境當中,對知識產生思維和情感上的親近和感性認知,從而保持較高的思維效率;感性體驗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直觀的觀察、感知、經驗、操作,以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理性辨析的方式來獲取知識或生成技能。
體驗式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揚棄,在保留教師的講、引的情態(tài)下,給予學生充足的體驗空間,強調知識技能的主動獲得和生成——是一種以生為本的教學,是素養(yǎng)培養(yǎng)需求下的一種客觀需求。
一、教學之前先引情
有些數學教師可能覺得,數學的學習中對學生進行情感引領是“多此一舉”——因為數學是個抽象的、理性的學科,它不需要情感的參與——但是,數學是理性的,學生卻是有情感的,他們的學習過程必然會有思想情感參與其中。不管教師是否有意進行了情感引導,情感是客觀存在的。而情感的積極或消極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思維效率。在被動的情感下,學生不可能去主動學習,其效率是低下的。因而,體驗式教學主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正面、積極、快樂的學習情感體驗,使其自覺、主動、愉悅地展開學習活動。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采用幽默生動的講授語言或采用開放的學習形態(tài)等等。如,在教學生“1-5的認識和加減”時,我讓學生拿出畫筆來,分別畫出“金箍棒”“小鴨子”“小耳朵”“小紅旗”“大吊車”,將幾個抽象的數字符號進行具象轉化。學生們能夠很快掌握這幾個數字的形態(tài)特征,而且過程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生動有趣。
二、創(chuàng)建學習情境
我們知道,數學知識本身是來源于生活實踐的,它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其實有很大的相關性。我們結合具體的生活來講授數學,既能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感,而且會對數學知識產生情感上的親近。但是,我們不可能總是把學生帶到真實的生活中去觀察數學、實踐數學,一是教學時間上不允許,二是條件上并不能完全滿足。比如,我們要讓學生計算花池的面積,是可以帶領他們到操場上去實踐操作的。但如果是講工廠生產效率的問題,帶學生到工廠去,即不安全也不方便。對于這樣的教學內容,我們就可以采用創(chuàng)建情境的方法,在課堂上把學生的思維帶入特定環(huán)境中,增強其直觀體驗感。
比如在教一年級學生“認識鐘表”的時候,教師不要簡單地拿著鐘表直接教學生,“這是時針,這是分針……”,而是先根據小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建一個情境:“我的一天”——早晨7點起床、8點上學、12點放學……讓學生的學習思維和他們的生活情節(jié)一一對應。這樣來進行學習,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時間知識,而不會產生學了鐘表知識后,回家還不認識時間的問題。
三、合作探究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學習的過程性——即,學生不是直接從教師或課本上得到知識,而是通過他們的思維過程來生成知識和技能。這個過程,就不是由教師帶領學生來完成,而是交由學生獨立完成。而這個過程,如果是過于簡單直白,學生就會缺少學習的動機,學習興趣度也會下降。因而,體驗式學習最好是具有一定的探究元素,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給予其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探究式的學習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相當的培養(yǎng)價值,是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此外,因為小學生獨立學習能力比較弱,再加上構建學習氛圍的需要,我們一般會將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合并使用,提升體驗學習的趣味和效率。
比如,在教“可能性”的時候,我將學生分組,每組給一個抽獎箱和若干不同顏色、不同數量的彩球。但不是讓他們馬上開始“抽獎”體驗,而是先給他們設定一組問題,“在抽獎之前,先想一想,自己會抽中哪種顏色的小球?判斷一下抽中哪種彩球的次數會多一些,哪種彩球被抽中的次數會少一些?”讓學生先經過探討形成預判寫在紙上,然后再去“抽獎”驗證——這樣來組織學生學習,既能使他們保持愉悅的情感,而且還有一定的探究性,學生們體驗學習的質量比較高。
總而言之,體驗式學習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引導他們形成情感或直觀體驗來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不僅能讓學生學到知識,而且能使他們生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并有效發(fā)展其綜合素養(yǎng)。對小學數學的教學來說,體驗式教學可以關注三個策略,一是引領情感,二是創(chuàng)建情境,三是合作探究。
參考文獻:
[1]安亞青.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探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2(14):52.
[2]王振友.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談[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