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智琴
摘 要: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僅要利用課堂時間更好地讓學生接受易懂但很枯燥的語文知識,還要讓學生在積累知識中慢慢將語文知識內(nèi)化,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地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其溫故而知新。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用四條途徑去引導學生學習知識,讓語文教學具有趣味性、啟發(fā)性、過程性、實踐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競賽;導語;過程;拓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4-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9-0032-02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采取各種途徑和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只有這樣,才能夯實學生的語言功底,才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能力的提升。
(一)競賽的形式
高中學生具有好勝心強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開展教學。實施這種教學方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用引導學生玩語言游戲的方法讓學生學習知識。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相關的知識為例。在開展教學以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幾分鐘的學習時間,讓學生了解一篇文言文中名句或名段的數(shù)量,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nèi)完成背誦古詩詞的任務。教師可隨機抽取幾名學生,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寫到黑板上,教師和其他學生當游戲的監(jiān)督者和裁判。
(二)積累豐富多樣的語文知識形式
教學游戲可以持續(xù)進行,游戲的形式可以時時改變。比如有時教師可以隨機點幾名學生來參賽,有時可以利用抽簽的方式?jīng)Q定參賽者,有時可以用擊鼓傳花的方式?jīng)Q定參賽者等。這樣,每一名學生都會覺得自己有可能是參賽者,他們會珍惜每一次參賽并獲得積分的機會。只要教師長期組織這樣的活動,每天花一點時間讓學生記住一些語文知識、一些詩詞等,久而久之,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就會增加。
(一)巧妙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懸念,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尤其是文言文,以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及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始終處于“饑渴”的求知狀態(tài)。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勸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對學生說:“要好好學習呀,你現(xiàn)在不好好學習,將來你會吃苦的?!比欢鴮W生并不愿意聽這類說教?!贝藭r教師表示,古代有一位文人,他的勸學為眾人接受,而且眾人還認為他寫的這一篇勸學的文章是千古名篇,那么他是怎么說的呢?此時學生便產(chǎn)生了好奇心,教師設置的懸念便成為引導學生探究文本的動力。
(二)將導語變得短小精悍,觸及教學重點
教師的導語短,才能將學生引導到語文的重點教學地帶,自然而然、一鼓作氣地完成高中語文教學目標。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琵琶行》時的導語設計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我們都曾聽說過一句話,‘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話是誰寫的呢?他又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的呢?”以此為例可以看到,教師為學生設計導語時,一是要結合學生的生活設置情境;二是要給出最能引導學生共鳴的句子作為導語;三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思考。
(一)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
課堂提問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重要途徑。①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讓學生不斷思考學習重點。比如:“同學們,你們知道魯迅的生活年代以及當時發(fā)生了什么嗎?”引導學生去聯(lián)想歷史,回憶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②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具有探索性。比如:“老舍的父親為何要送老舍去車站呢?”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思考,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③教師設問時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要堅決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方式。比如:“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不是期望著我們的中國夢呢?” ④教師設問要面向全班學生,并且要能夠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辨析問題的能力。通過一連串的提問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二)通過靈活多變的方式應對語文課堂教學
在課堂上,語文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斷調(diào)整教學方式及內(nèi)容,讓教學的過程具有教學機智。①及時調(diào)控。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虞美人》這一篇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向學生提問:“詩中提到的往事,是件什么往事?”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可能答不出這樣的問題。教師不必急于給答案,可以利用這個案例讓學生交流,可以引導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自己的思考結果來完善答案。②靈活變通。當學生回答“往事”,就是他還沒有成亡國之君以前的那些事時,教師可以立即引導學困生來回答問題,問這篇詩詞上寫了哪些往事?即使學困生沒有太多的知識積累,也能夠通過讀這篇詩詞回答出來。③恰當取舍。適當?shù)厝∩幔褪且浴皦咽扛钔蟆钡臎Q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虞美人》時,不必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理解李煜的詩詞風格,而可以把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放到課后,引導學生以研究的方式去學習。
(一)積極培養(yǎng)高中生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
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前后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①默讀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拍下默讀的成果,通過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們發(fā)現(xiàn),哪一名學生的默讀效果最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②想象法。運用想象法,不僅可以使語文知識與其他所學的知識之間相互融會貫通,還可以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③分析法。學生在預習課文時,可以通過有序的分析整理課文要點,概括課文脈絡,形成屬于自己的系統(tǒng)的框架圖,并將預習課文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相關疑問詳細記錄下來,以便在教師講解時重點領會和感悟自己的疑問。
(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課外閱讀永遠是提高寫作水平重要的途徑之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完《虞美人》的學習后,可引導學生閱讀李煜的作品,幫助學生積累知識。當學生閱讀了大量詩詞以后,便會理解詩詞具有的抽象性、情境性等一系列藝術特點。
(三)“眼看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寫,永遠比看還重要。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可以適當謄抄、摘抄,寫屬于自己的讀后感,總結出自己的感悟,實現(xiàn)積累語文寫作素材的目標。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提問去分析李煜的詩詞特點是什么、李煜不同時期的詩詞的風格變化等。
總之,只要教師靈活應用這四條渠道教學,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學生愿意主動探索并積累知識,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引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反思并鞏固學到的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井艷茹.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方法[J].現(xiàn)代交際,2014(12):144.
[2]楊 迪.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問題及其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9):105.